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导语:冯玉祥将军曾经用隶书为北宋的名臣范仲淹书写碑联,内容是这样的:"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冯玉祥将军的两句话极其贴切而且精准地概括了范仲淹的一生。而范仲淹的人生信念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之所以能够担当得起这么高的评价,自然与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

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

范文正公祠

范仲淹的早年遭遇

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非常贫寒。早年丧父,父爱的缺失,使得范仲淹更加独立,这也就造就了他不一样的个性特征,其个性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自身的孤贫,家庭环境的缺爱,促使范仲淹比同龄人懂事很多,并且早早地成长了起来。

范仲淹踏实勤奋,志向远大,学习刻苦认真,与纨绔子弟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范仲淹自幼丧父,无人可以依靠,所以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母亲贫困而无依无靠,只能带着范仲淹改嫁别家,甚至范仲淹也得随继父的姓,改姓朱。然而,家庭的变故并没有让范仲淹自暴自弃,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努力、发奋读书,并且范仲淹对待他人也都仁爱宽容。

除此之外,范仲淹胸怀鸿鹄之志,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远大抱负,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要想实现这些理想,光靠自身条件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范仲淹从少年时期就踏实勤奋,为着自己的目标而一步一步地努力着、奋斗着。

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

发奋读书的范仲淹

少年时期的范仲淹

在勤奋读书的道路上,范仲淹肯定少不了要吃很多的苦头。他埋头苦读,早上起来的时候,煮好了一小盆的粥,却也舍不得喝完。等到这一小盆粥变凉了之后,范仲淹就把这一小盆的粥划分为四块。而这四块粥饭,就是范仲淹一天的伙食了。

尽管生存条件十分艰苦,吃不饱饭,穿的也不暖和,但是范仲淹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放弃读书,这一切反而给了他更大的动力去努力奋斗。范仲淹在这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下,没有选择抱怨上天的不公,反而心中还存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和抱负,有着匡扶天下百姓的理想和希望。

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

一盆粥吃一天

科举得官

范仲淹少年时期的努力奋斗没有白费,命运终于开始眷顾他了。范仲淹最终通过了科举考试并且进入了北宋朝廷,有了官职。范仲淹被授官为龙图阁大学士。

当了官后的范仲淹,并没有贪图享受,过上奢侈糜烂的生活,反而一直牢牢地记得少年时期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为官清廉,并且处处为百姓着想。范仲淹仍然和少年时期的自己一样,励精图治、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为朝廷考虑、为国家考虑,更为了匡扶天下的黎民百姓。除此之外,范仲淹还着力于革新,想要剔除原本的一些弊端,建立新的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从而使得国家更好地运行和发展。

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

范仲淹科举得官

范仲淹在军事上的贡献

北宋时期,西夏频频入侵,然而在朝堂之上,却没有找到有军事才能的人才。在这样的严重缺乏军事人才的情况之下,范仲淹毅然挺身而出。尽管他是以文官出身,但是范仲淹依然还是凭借着文官的身份统领士兵,带领着他们戍守边关。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范仲淹带领着士兵们打退了西夏的进攻者,大败贼寇。

从这一事件就得以看出范仲淹的军事才能,用兵作战自有谋略,难怪边境地区的民众都称呼范仲淹为"龙图老子",甚至就连西夏的进攻者都不遗余力地夸赞范仲淹"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这样的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范仲淹,足以使侵略者们闻风丧胆,也能使得朝廷收获一份心安,更能让天下的黎民百姓减少由于战争的迫害而流离失所的风险。

也正如冯玉祥将军夸赞的那样,"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这句话是说范仲淹在用兵作战方面非常的富有经验、足智多谋,能够出奇制胜,即使是胡虏来势汹汹,也害怕那范仲淹。这是从军事作战方面来概括范仲淹的能力及其作出的巨大贡献,为宋朝的安危贡献出来一份力量。

范仲淹在政治上的贡献

在后来的为官生涯之中,范仲淹又被调回了朝廷之中,帮助君主处理政务,去主持庆历新政的革新事务。在范仲淹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除旧迎新之下,朝廷上下都有了新的改变。范仲淹除了在朝廷之中效力,还被频繁地调到各个地方上任职,这样一来,在朝廷上的革新又被范仲淹亲自地在地方上推行和应用。地方上也因此焕然一新。所以,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各个地方之中,范仲淹都能够保持着一身正气,努力地去发挥自身的政治才能,为朝廷为人民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

在朝为官的范仲淹

范仲淹的人生信念

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感动着后世的人们,这也是他自己一生思想的结晶之作。范仲淹的一生几乎都在劳苦之中度过,从少年时期的努力奋斗、发奋学习,再到后来考中了科举能够在朝为官,他依然为国为民,任劳任怨。这是劳累的一生,更是有意义的一生。在"居庙堂之高"的时候,范仲淹勤勤恳恳、为官清廉,为君主分忧解难,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政治才能,让这个国家能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和演变。在"处江湖之远"的时候,范仲淹一心为民,在饥荒的时候,赈灾放粮,帮助着天下的黎民百姓度过难关。

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

范仲淹塑像

范仲淹总是能够看到君主的忧患和难题,也能够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苦,他用自己的一生深刻地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谛。"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永远会被世人铭记和学习。

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

范仲淹的人生信念

总结:范仲淹把自己对于人生的信念、对于国家的寄托、对于百姓的理解,都汇入了那一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中。在那篇《岳阳楼记》当中,还记录了范仲淹一生所经历过的一些政治波涛,更寄寓了他不朽的精神信念,永远值得尊重和铭记。

除此之外,范仲淹的人生信念是符合民意和时代要求的,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他一心为民、全心为国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北宋名臣范仲淹并没有离我们而去,他的精神和思想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那么范仲淹的生命和精神也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凝成永恒。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终将可以跨越千年的时光,照耀今天的人们。

范仲淹心忧天下的伟大抱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8)

范仲淹画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