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

白袍一战便扬名,从此启开戎马生。东讨高句合四次,西征铁勒挽三弓。 抚民本有功劳论,治政原存荣誉评。救命恩情君未忘,晚年仍用守边城。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1)

薛仁贵的师傅一般都说是李靖,在一些影视剧中,薛仁贵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师傅李靖学习龙门阵法,后来跟尉迟恭认义为父子。 然而薛仁贵的传奇故事虚构的,文学作品里没有讲到薛仁贵的师傅,只讲到他在某个山洞里遇到一个老婆婆,给他吃了一笼包子,然后他就拥有了神力。 文中对薛仁贵的师傅的描述为:记薛仁贵拜师学艺,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梦中遇到一位白袍小将英勇救驾并给他留下的藏名诗。军师徐茂功给他圆梦说,我主夜梦贤臣,是吉祥之兆。

“遥遥一点红”是日落西山,暗示他家住绛州龙门,“飘飘四下”是下“雪”,暗示他姓“薛”厂千两价”是“人贵”,暗示他名叫“仁贵”,这位白袍小将薛仁贵乃天降我主社稷之臣。

果然,薛仨会贵后来为唐太宗安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薛仁贵“一记安社稷,三箭定天山”的故事众口称颂,广为流传。但是,薛仁贵早年在深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2)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高丽(参见高句丽)。次年(645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高丽。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军围困,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高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也获救。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同年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丽境内,不断击败高丽守军,六月,唐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二十五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李世民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大呼冲阵,所向无敌,高丽军望之披靡。唐军大举跟进,高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余级。 驻跸山大战后,高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当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李世民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3)

唐军回师继续猛攻安市城,守军凭坚城固守。加之李勣大放厥词,破城之日,屠杀城内军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合力。唐军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只得撤退。回师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兴于得到辽东,高兴得到你啊。”并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宫城玄武门。

永徽五年(654年)夏,唐高宗李治巡幸万年宫,薛仁贵护驾从行,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万年宫北门(也称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身在万年宫的李治处境危险。薛仁贵愤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李治因此得以躲过一劫。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于是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4)

显庆二年(657年)闰月,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征讨反叛的阿史那贺鲁。薛仁贵上疏说:“臣听说师出无名,所以战事不会成功。明示天下敌人是贼寇,那么才有降伏敌人的可能。现在泥熟依仗一向拥有的才干,不愿屈居贺鲁之下,结果被贼寇击破,妻儿子女都被俘虏。汉兵之中有在贺鲁诸部落得到被击破的泥熟等人的家眷人口,将要把他们充入贱籍,处置方式是妥当的取回并且送还给泥熟等人,仍然一样赏赐。那么即同情怜悯了泥熟等人无枉被攻打的事件,又让百姓明白清楚贺鲁等部性如贼寇,知道陛下恩泽广布。”李治听取了他的意见,派遣人搜索贺鲁部的人送了回去,于是泥熟部的人请求跟随唐军效命。 显庆三年(658年),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高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丽军,斩首三千余级。

显庆四年(659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将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5)

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临行,李治特在内殿赐宴,在席间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族,原先据守天山,等郑仁泰率领部队来后,他们恐惧投降,郑仁泰不接纳,俘虏他们的家室来赏给将士,敌人陆续逃走。有个候骑报告:“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回来。”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奔驰,穿过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没有看到敌人,粮食吃光才往回撤。人们饿得相互厮杀吞食,等回到军营时,剩下的骑兵只有二十分之一。薛仁贵也把他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人当作妾,接受了很多贿赂赠送的财物,被有关官员向李治检举弹劾,李治因薛仁贵立下大功而宽恕了他。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6)

降伏高丽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 六月,李治先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一同进讨高丽。 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出任辽东前线最高指挥官。 薛仁贵也参与了此次征高丽之役。

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为“高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泉男建派兵袭击尚在新城的庞同善、高侃,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及时救援,击败高丽军,斩首数百级。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高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丽军截为两段,大破高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攻陷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与泉男生会师。对此,李治亲自给薛仁贵写信说:“金山的战事,贼兵非常多,你冲在士兵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应该好好地建功立业,成全这美名啊!”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7)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携胜率三千人(《旧唐书·薛仁贵传》作两千人)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说:“兵员在于会用,不在人多。”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获高丽军一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唐军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

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丽都城平壤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丽灭亡。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于是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丽旧地。起初由魏哲出任安东都护,魏哲于总章二年(669年)三月死于任上,唐廷遂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 。由于高丽遗民的叛乱,薛仁贵赴任后便从平壤移至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城),任内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8)

兵败大非川 高句丽灭亡后,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辖制高句丽地区。此后,薛仁贵奉命担任安东都护,将高句丽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彻底将高句丽地区收服。

两年之后,就在高句丽问题彻底解决完以后,西北的吐蕃,又开始搞事情了。此时的吐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已经近乎占据了整个青藏高原,开始逐渐威胁到唐朝的西北边境。为了解决吐蕃问题,薛仁贵再次率五万大军,进入高原作战。

这场战争开始后,吐蕃为了击败唐军,纠集了四十万大军,和薛仁贵正面抗衡。但即便吐蕃兵力数倍于薛仁贵,薛仁贵仍是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当时的薛仁贵,甚至已经打算一路打到拉萨,直接一战解决吐蕃问题。然而在这之后,唐军内部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出于争功的目的,并未及时抵达,最后导致唐军的后勤补给被吐蕃劫掠殆尽。

此后,没了补给的薛仁贵,自然不能继续征战。最后,薛仁贵只能退守大非川,在和吐蕃议和之后,将唐朝大军从高原上带了回来。这次战争,虽然是薛仁贵人生当中,唯一的一次败仗,但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薛仁贵依然能够保住唐军主力,已经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了。

大非川战败后,因为身为主帅,薛仁贵也不得不承担责任,直接被一撸到底,免官为民。

这一年,薛仁贵已经57岁了。唐朝的开国将领,已经全部去世。所以,这个时候的薛仁贵,虽然战败,但却已经是唐军内部,资历最深,而且堪称最能打的老将了。所以,薛仁贵的这次贬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更像是放假。当时唐朝的军队,还真离不开他。 果不其然,仅仅一年之后,高句丽遗民叛乱,薛仁贵就再次被起复,被派往辽东地区,镇压当地的叛乱。不过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薛仁贵抵达辽东地区,平定了当地的叛乱之后,没过两年,薛仁贵竟然被流放了!而且,对于这次流放,史书上并未记载原因!

对于薛仁贵被流放的原因,后世猜测很多。有人说,是因为薛仁贵插手了当时的朝堂党争,引起了李治的忌惮。也有人说,是因为薛仁贵得罪了武则天,所以被流放象州。还有人说,是因为薛仁贵在辽东打仗,败给了新罗……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在薛仁贵61岁这一年,他因为某种原因,被流放了。

此后,薛仁贵过了数年的流放生活,到了公元681的时候,薛仁贵被再次起复,前往北方的云州镇守。后来,薛仁贵到了北方之后,袭击唐朝边境的突厥人,听说薛仁贵来了之后,吓得连抵抗都不敢抵抗了,直接逃跑。但薛仁贵还是追了上去,大败突厥军队,俘虏了数万人。 大唐战神最后一战 咸亨二年(671年),高句丽遗民叛乱,新罗予以支援,薛仁贵被起用为鸡林道总管,负责惩戒支援高句丽叛军并觊觎唐朝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的新罗人,并致书问罪新罗王金法敏。但到了上元(674年-676年)年间,却因事被流放象州。 这场云州之战,便是薛仁贵一生,最后的一场大战。 开耀元年(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贵旧功,召见薛仁贵,对他说:“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朕都变成鱼了。你还曾经替朕消灭过九姓突厥、高句丽,使漠北、辽东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朕怎么会忘记呢?但是,有人在朕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失利,这件事让朕非常遗憾。现在西边不安宁,瓜州、沙州道路断绝,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去呢?”于是,薛仁贵被重新起用,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682年),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自称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与单于都护府北境,又入侵云州,薛仁贵奉命征讨。突厥人问:“唐朝的将领是谁?”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能复生?”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高宗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车马,护送灵柩返回故乡,另一说埋葬于山东省嘉祥县。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真实的大唐战神)(9)

回顾薛仁贵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真实的薛仁贵,确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猛人。既能上阵杀敌,乱军之中去上将首级,也能运筹帷幄,在后方指挥大军进行征战。这样的猛人,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寥寥无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演义小说当中的薛仁贵形象,其实也不算太夸张。 另外,薛仁贵的一生,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算是薛仁贵这种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也是三十岁之后才逐渐扬名,四十多岁后才能独当一面。所谓大器晚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了。真正的人才,往往都需要多年的刻苦学习,以及努力拼搏。经过很多年的积攒之后,才能一飞冲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