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布池养殖黄颡鱼技术(上海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加强梅雨季节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指导)

黄颡鱼,俗称昂刺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是人们喜爱的名优水产品,也是上海郊区近年来发展较好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今年以来,随着黄颡鱼塘边收购价格的稳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黄颡鱼的投苗量也有所上升。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天气变化无常,经常出现持续阴沉多雨天气,降雨持续时间长、连续阴天多,缺少阳光,池塘养殖容易出现倒藻、浑浊等现象,从而诱发黄颡鱼病害,给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较大损失。同时,由于黄颡鱼属于无鳞鱼,药物易直接从皮肤渗入体内,对部分药物比较敏感。因此,在梅雨季节抓好黄颡鱼池塘管理的几个关键点显得尤为重要。

帆布池养殖黄颡鱼技术(上海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加强梅雨季节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指导)(1)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黄颡鱼池塘养殖管理,保障养殖增产增收。6月20日,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科技人员前往练塘镇,走访双菱村、张联村、太北村、叶港村等黄颡鱼养殖户,就如何做好梅雨季节黄颡鱼池塘养殖管理,实行精管细作、科学养殖等开展实地指导,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关键措施,确保黄颡鱼养殖安全度过梅雨期。

降低池塘水位

梅雨期间降雨量普遍较大,池塘水位自然增长幅度很大,而梅雨期间缺少阳光、水温上升乏力,过深的池塘水位容易造成水体清瘦、浑浊,不利于鱼类健康生长,甚至造成塘埂崩塌。要及时降低池塘水位,黄颡鱼养殖池塘宜保持水位1.2~1.5米左右。

适时补肥补菌

梅雨期间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容易造成池塘倒藻,黄颡鱼在池塘底层的搅动更加容易造成池塘浑浊,倒藻浑浊的水体条件容易造成池塘缺氧,要抓住梅雨期间难得的阳光,及时补肥补菌,加速藻类的生长,维持水体较好的肥度,维持水体藻菌平衡。

及时杀灭车轮虫等寄生虫

黄颡鱼容易滋生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条件下。要定期显微镜检黄颡鱼的鳃丝、粘液,一旦发现有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要及时使用针对性药物杀灭。

定期水体消毒

梅雨期间连续阴雨天气,加速塘埂岸边的腐败物、腐殖质等杂质的腐败发霉,滋生大量有害细菌,经雨水冲刷流入池塘,造成水体有害细菌超标,容易造成黄颡鱼烂鳃、出血、腹水、“一点红”等病害的发生,给黄颡鱼养殖造成较大的损失。要求每7~10天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降低水体有害细菌密度,预防黄颡鱼疾病的发生。

帆布池养殖黄颡鱼技术(上海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加强梅雨季节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指导)(2)

最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再次提醒广大水产养殖户,梅雨期间要要及时收听气象预报信息,时刻注意天气变化,积极做好黄颡鱼养殖生产管理。坚持早、中、晚巡塘,密切注意观察池塘水位变化、黄颡鱼的活动及吃食情况,尤其是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一旦发现缺氧预兆(鱼浮头)应及时开启增氧机,以避免泛池死鱼等恶性事件发生。

帆布池养殖黄颡鱼技术(上海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加强梅雨季节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指导)(3)

黄颡鱼病害防治小贴士

腹水病

●症状:病鱼食欲减退,在水中行动迟缓,浮于水面,严重者腹部向上,呈倒游状,很容易用手捕捉。病鱼的最显著特征表现为腹部膨胀,下颌充血、发红,有少量病鱼可见肛门红肿。腹腔内积有大量淡黄色或清亮透明腹水,从腹腔内倒出的腹水初时呈水样,数分钟后则呈胶状凝固。鳃丝呈暗红色,粘液分泌增多。肝脏肿大,色黄;少量病鱼肝脏表面颜色深浅不一,呈花肝。胃肠壁薄,肠内无食,部分病鱼肠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病鱼脾脏肿大,颜色比正常色浅,部分病鱼脾脏可见淤血点。肾脏肿大,色略淡。

●疾病控制技术:(1)用0.3毫克/升的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2)在池水消毒的同时拌饲投喂恩诺沙星,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30毫克。

肠炎病

●病因: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发黑,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病情较重的,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流行: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疾病控制技术: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每100千克饲料中加氟苯尼考(10%)40~100克,连续5~7天;0.3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

暴发性出血病

●病因:又名暴发性流行病、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出血病等。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致病菌。主要诱发条件为寄生虫暴发、水质恶化、天气突变等因素致使致病菌恶性暴发性增长导致急性发作,迅速死亡。

●症状:表现为急性发作,混合多种严重症状,包括出血、腹水、旋转等。

●流行:该病是淡水鱼类养殖中,流行季节最长,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

●疾病控制技术:平时注重定期预防,发现病情第一时间处理。首先针对性杀灭寄生虫,其次使用苯扎溴铵 戊二醛连续消毒。

车轮虫病

●病因:由车轮虫寄生引起。

●症状: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流行: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疾病控制技术:全池泼洒每立方0.7g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用车轮虫专杀药物全池泼洒。

“一点红”

●病因:爱德华氏菌等侵袭,从黄颡鱼鼻腔进入脑部感染,最后导致头顶溃烂、红肿、穿孔。

●症状:分为急性败血型和慢性“红头”型。急性型发病急,死亡率高,多在水温迅速升高、水质恶化的条件下发生,从开始出现症状到大量发病死亡只需3~4天,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废绝,病鱼出现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有时呈螺旋状游动,打转。慢性型病程长达1个月甚至更长,初期无明显表现,后期病鱼头顶部溃烂、红肿、穿孔。

●流行:发病水温18~30℃,25~28℃暴发,病程长短不一,可从几天到几个月。

●疾病控制技术:因黄颡鱼生理特性,致病菌容易侵入脑部感染,而大多数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内服药物优选磺胺嘧啶、SMZ等最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外用药物,首先针对性杀灭寄生虫,消毒优选苯扎溴铵 戊二醛,二氧化氯。(出处:上海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