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思维方式成功就在眼前(一个人变年轻最快的方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越活越年轻,但无法掩盖变老的事实。
为了变年轻,我们想了很多办法。
有人认为,年轻是因为习惯。比方说,读书提升气质;早睡早起,多锻炼,保护健康。
习惯需要长时间去培养和坚持,很多人会半途而废。就像戒烟一样,反反复复戒,又反反复复拿起了烟盒。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一个人迅速变年轻呢?
古人说过:“变则通,通则久,久则达。”
相对来说,善于“变通”的人,一下子就可以显得年轻。
打个比方,刚刚在哭泣的人,擦掉眼泪,笑了笑,几秒钟就调整到了年轻的状态。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借用“变通”的力量,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变年轻。关键是心态和生活、精神等方面的调整。
01
既然无法改变外貌,那就改变精神长相。
很多人想到,带着淡彩出门,神采奕奕的。花两个小时化妆,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
有道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果一个人脸上有很多皱纹,头发也白了,还有一些老年斑。用很厚的胭脂粉去掩盖一切,恐怕会适得其反。
唯有年轻人、皮肤还行的人,通过化妆才会有“神采”。
外貌无法和时间对抗,我们都会等到风烛残年的那一天。但是精神是可以逆生长的。
有着不老女神之称的“奥黛丽赫本”说了这样一段话:“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就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就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
苏东坡的大半生都很穷困,六十多岁时,头发白了,脸色也难看了。但是他在喝酒之后,忽然领悟到,自己精神很好,不算老: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孩子们笑苏东坡,他不以为然,反而很高兴,于是精神状态特别好。
如果一个人有家国情怀,那就精神永驻了。这样的人,从来没有年龄的概念,在人们的心中,是可以永生的。比方说,白方礼、雷锋、鲁迅,就是这样的人。
笑着去爱这个世界,努力去关心别人,问候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句话、一次微笑的时间,就让你年轻了几岁。
02
既然无法阻止结束,那就把结束当成开始。
也许你和我一样,常常因为昨天的事而烦恼。昨天的东西,还在家里,扔掉太可惜了,留下来,又没什么用。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台湾作家蔡仁伟的诗:我们都是茶杯,满腔热情之后,慢慢变冷,然后,倒掉,重来,又满腔热情。
把茶杯腾空,一分钟就够了,然后装水,泡茶,又一分钟。就在两分钟左右,茶杯就满血复活了。人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的朋友,讲过一个笑话。
读书的时候,同学们喊他“老李”。他是全班年纪最大的人。
上大学时,同学们喊他“李哥”,尤其是学弟学妹,认为这样称呼是尊重。
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进入单位,大家喊他“小李”。因为他是单位上,最年轻的小伙子。
朋友笑着说:“真的逆生长了。”
顺着朋友的笑话,我发现,那些五十多岁的人,离开职场,就变成了老年大学里,最靓的“学生”。
每一次结束,都意味着开始,这就是年轻的秘诀。每一天,每一个年龄段,每一次努力,都可以说是“变年轻的节点”。
四十岁是不迷惑的开始,五十岁是认同命运的开始,六十岁是退休的开始,七十岁是古来稀的开始......只要你活着,每天看到的阳光,都新的。
丢掉了昨天,不念过往,你就拥有了青春的心态,就散发了今天的活力。
一大早,推开窗户,有阳光涌进来,你可以感叹,年轻真好。
03
既然无法改变别人,那就努力做好自己。
有一个北漂的女孩,因为收入不高,不得不选择一个一楼的小房子,并且是和两对夫妻同住。
每天下班回家,她很郁闷,因为房间看不到光,还会听到隔壁的夫妻在吵吵闹闹,有时候也会听到对面邻居家的孩子哭闹声。
面对嘈杂的环境,她没有难过,而是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
大概是两年时间,女孩就换了房间,搬到一间可以看到夕阳的房间去了。虽然月租不便宜,但是她供得起。
她还买了一盏读书灯,把房间变成温暖的样子。
想一想,抱怨、争吵、让别人配合自己,有用吗?不过是徒劳伤神而已,不如改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当你决定不去怨恨任何人,而是向自己求幸福时,那一刻就眉头舒展了,脸上也有了淡彩,或者你会开开心心地奖励自己一顿大餐。
对着镜子看吧,你恶狠狠地说话和骂人时,样子老了十岁。你和人握手言和那一刻,就把“那十岁”赚回来了。
04
变通思维,本就是运动大脑,然后让自己的表情、言语、动作、心灵都跟着动起来,朝着最佳的状态去改变。
如果你持续变通,就会自然形成良好的习惯,进入最佳的角色。
村上春树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既然一个人可以瞬间变老,那么也能逆向思维——一瞬间变年轻。
只要你敢于改变思维,一切皆有可能。
林清玄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只要你敢于浪漫,那么你在浪费时间的过程中,虽然年龄增长了,但是人显得年轻了。
不信,你看看那些六七十岁还在拍婚纱照的大爷大妈,他们幸福得像进入了年轻时的初恋。
岁月不饶我们,但我们得放过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