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黑龙江省位于世界上稻作纬度最北的稻作区,具有我国寒地水稻生态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黑龙江省有适合发展水稻的生产条件,而且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本文简单介绍了水稻的常见病害,病害的识别方法、发生特点以及相应病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种植水稻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1)

一、水稻病害

(一)稻瘟病

稻瘟病通常称火风、扭颈、巴茅花、火烧瘟。稻瘟病的发病期会贯穿整个生长期。并且也没有特定的发病部位,秧苗期发生的称苗瘟,水稻叶片得病称叶瘟,稻穗颈部发病称为穗颈瘟,谷粒发病称为谷粒瘟,穗子上的小枝梗发病称为枝梗瘟,稻节上发病称为节瘟,叶枕发病称为叶枕瘟。其中,穗颈瘟和节瘟对产量影响最大,造成白穗,大面积减产,病重地块会绝产。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2)

1、病害识别及发生特点:

(1)苗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前,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水浸状)斑点,染病苗为变灰色,最后失水枯死。

(2)叶瘟:在大田期,叶片上出现梭形的病斑,褐色,中央灰白色,外部有一圈黄色,病斑两端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当温度约20℃,湿度比较大时,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浅绿色的病斑,也就是急性病斑,说明不久就要大范围发生叶瘟病了。

(3)穗颈瘟:发病期在抽穗期,稻穗的颈部变成灰黑色,使水稻形成白穗(不勾头),或者谷粒不饱满。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3)

(4)节瘟:发病期在抽穗期,稻节变黑,易折,使水稻形成白穗或秕谷,每株水稻上一般有2~3个节一起发病。

(5)谷粒瘟:病斑出现在谷粒上,褐色,中部为灰白色。在病谷和病草上越冬的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是第二年发生病害的主要来源。稻瘟病的多发区一般是在气候偏凉的山区、雾露重的地区,特别是温暖多雨潮湿的气候、偏施氮肥、冷水深灌的地块,发生较重。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4)

2、防治方法:对稻瘟病必须进行综合防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不能错漏一个环节,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杂交水稻品种,而且每年种植都要换品种,不能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多年。

(2)处理病稻草和病谷。水稻收割后,要及时将田间的病稻草清理干净,带出田间垫圈和堆肥,必须在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病稻草要移出田间,不可用来捆秧。留种的时候要筛除病谷。要在第二年3月底前将病稻草、病谷处理完毕。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5)

(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水稻播种前,将强氯精配制成500倍液,浸种半天。然后用清水将谷种冲洗干净,进行催芽。既可防治苗瘟,还可治恶苗病(公秧)。另一种是用56℃的水浸泡谷种5分钟。第三种是用1%石灰水浸泡谷种2~3天(温度低于15℃时浸5~6天),石灰水层在谷种15cm以上,静置在太阳光不能直射到的地方。然后捞出谷种,用清水冲洗3~4次后催芽。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6)

(4)药剂浸秧。栽秧前,将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克,用50斤水稀释,将秧根洗干净,摔干水后浸入药液中浸30秒,或秧根朝上,将药液喷在秧根上,然后用塑料布盖上堆闷半小时后再插秧。

(5)要采取良好的栽培方式,例如两段育秧、旱地育秧、宽窄行栽培等方式,使水稻长势良好。不可过施氮肥,并且施用时间要尽早。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7)

(6)药剂防治。要抓住关键时期施药,若错过最佳喷药时期,达不到防治的效果。防治叶瘟,在发现有急性病斑,或小部分叶片出现病斑时(称为发病中心),要立即喷药防治,根据发生程度,一般打药2~3次。提前打药才能预防穗颈瘟,若等到发现病害后再防治,喷药也不起作用。最佳防治时期是在水稻破口l0%或抽穗2%时,对历年的重病区,在水稻全部抽穗后,要再喷药防治一次。效果较好的药有:亩用2 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 --100克、40%富士一号乳油75~100毫升、40%克瘟散乳剂50--60毫升、50%异稻瘟净乳剂70~110毫升、2%春雷霉素液剂(加收米)2~3克等,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喷雾。若在稻瘟病发生期间阴雨天较多,要抢在晴天和无雨时及时施药,不能耽误了喷药时间导致稻瘟病成灾。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8)

(二)水稻纹枯病

1、病害识别及发生特点:俗称花脚秆。主要危害叶鞘(茎秆),严重时叶片也发病。产生椭圆形、水渍状、灰绿色病斑,边缘灰褐色,通常多个病斑联合在一起,成为云纹一样的大病斑,形状不规则。发病几天后,可在病斑上看到纠结成一团的白色菌丝,后期变成萝卜籽大小的褐色菌核。受害重的不能抽穗,或者抽出的穗是秕谷。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稻桩、杂草上越冬。温度高、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在施用氮肥过量、种植密度大和灌水过多过深的田块发病重。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9)

2、防治方法

(1)打捞菌核。在打田之前,将田中漂浮物捞掉,减少菌核。

(2)科学栽培管理。一是合理密植,实行宽窄行规范化种植,达到田间通风透光好情况好的效果;二是要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管理,使田间湿度不会过高;三是做到施肥管理科学,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能偏施氮肥和晚施氮肥。

(3)药剂防治:在孕穗期,当病丛率达10~15%时,马上进行药剂防治。如果某一地块发病较重,可在施药7~10天后再防治一次,也可在进入穗期时再喷药一次。井冈霉素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有显著的作用,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毫升,或l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喷雾。也可每亩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每亩用井冈霉素水剂50毫升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克混用,兑水50--60公斤喷雾,既防纹枯病,又兼治稻瘟病、稻曲病等。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10)

小结

黑龙江省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平均海拔194.6米,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夏短冬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5℃,≥10℃活动积温2700度左右,无霜期130--140天,非常适合种植一季寒地水稻。五常稻作区东南部海拔超千米的高山遮档了东南风,而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又可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水稻灌浆到成熟的8、9两个月,盆地内风和日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拉大,平均温差13℃,比同纬度地区大5℃之多,最大温差达20℃,就是这个时节的这个温差,使水稻成熟期相当集中,所以有利于监测水稻的病害并进行及时防治。

水稻早期病害防治(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11)

【总结】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