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富甑糕欢迎订购(八旬老人丁健荣的)

当年很火的电视连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出镜次数最多的陕西美食——甑糕,是关中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味小吃。据《周礼》记载,它是由3000多年西周时期王族专享食品“糗饵粉糍”演变而来的,到了唐代发展为枣米合蒸,唐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与现在的甑糕一脉相承。

刘大富甑糕欢迎订购(八旬老人丁健荣的)(1)

甑糕的容器“甑”,根据《古史考》记载“黄帝始作少釡甑,火食之道始成”。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铜甑”。铁器产生后,甑又由青铜改变为铁制。从此“铁甑”世代沿袭,流传至今。甑糕在西北地区具有特色美味小吃之称。

80岁老人丁健荣,是西安市阎良区远近闻名的甑糕传承人。他所蒸制的甑糕米香与枣香互融相济,形色俱佳,香甜如蜜,软甜黏劲,入口糯香,令人回味无穷,深受大众喜爱。

“你为什么对做甑糕产生这么大的兴趣?”近日,笔者走访丁健荣老人时问道。

刘大富甑糕欢迎订购(八旬老人丁健荣的)(2)

丁健荣说:“我40年前做豆腐脑生意。由于生意不景气改行做甑糕。从1982年开始学做传统工艺甑糕,至今已有40年。慕名而来学甑糕的徒弟有20多人。但由于这项传统工艺制作在夜间进行,时间长又辛苦,大多数徒弟因吃不了苦而告终。面临当前学而无徒的局面,如何传承非遗文化小吃是一大现实问题。”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一种责任,不能把甑糕传统工艺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丁健荣若有所思地表示。

刘大富甑糕欢迎订购(八旬老人丁健荣的)(3)

丁健荣亳无保留地讲述了他制作甑糕传统工艺:甑糕原料是江米、大枣,其比例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第一步,选优质江米浸泡在清水里5个小时左右,红枣、蜜枣浸泡2小时后备用;第二步,江米浸泡好后,用笊篱把江米捞出沥水,倒入铺好的筛子里再次沥水;第三步,江米沥干水后上蒸锅烧1个小时把米捞出来渗水(适宜即可);第四步,先在锅底铺一层枣和蜜枣,再铺一层米,共铺三层;第五步,盖好锅,用调好的面糊涂在锅的四周封闭;第六步,点火烧一个半小时,上气后改为小火(锅底不能断火);第七步,第二天清晨5时加热烧半小时关火开盖。经过这一系列程序加工后,热气腾腾的红枣江米香味扑鼻而来,传统甑糕就大功告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