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为什么要叫银杏树(银杏树凭什么有)

晚秋凄寒中万物萧条,惟有银杏(俗称白果)叶为天空增添了一丝诗意。秋风摇曳,一片片可爱的蝴蝶叶相互追逐,而飘飞的落叶静静地在地面积聚,橙黄的、橘红的、银黄的,一眼望去,一片红黄,似乎天空、路面、空气也都是金黄的了,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金色绚烂的童话世界里,心里也静静地忘掉了一切的烦恼。

银杏树为什么要叫银杏树(银杏树凭什么有)(1)

神奇的树叶可不仅是观看的

银杏叶除了能观赏,提取物用途还不小,在国内医药名著中称其可“平喘止痛,活血化瘀”。提取物作用如下:

(1)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对抗凝血。

(2)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增加心脏或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保护心肌,增加血管平滑肌的弹性和柔软度,降低血压,缓解患者因缺血而致的头晕、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耳鸣等症状。

(3)调节血脂,降低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流变学的指标。

(4)对抗自由基,抗氧化,活化细胞代谢,可在大脑、眼球视网膜和心脏血管中发挥抗氧化作用。

(5)改善耳、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如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视物模糊、青光眼、眩晕、听力减退、耳鸣、耳迷路综合征。

(6)减轻女性生理期乳房肿痛和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或改善男性因服用抗抑郁药等而来的性功能不全。

银杏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被称为“神奇医疗之树”,其为一落叶乔木,叶子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在短枝上簇生,在长枝上互生,叶片呈扇形,长4-8厘米,宽5-10厘米。2亿5千多年前侏罗纪恐龙掌控地球时,银杏已是最繁盛的植物之一。地球生命历经千亿年的变动,尤其是第四世纪冰川覆盖之后,仅有银杏仍保持它最原始的面貌,因此,在生物演化学史上又被称为“活化石”。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中含有大量的银杏黄酮、银杏苦内脂等提取物,对人类健康十分有益。1965年,德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银杏叶中含有降低胆固醇的成份,紧接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银杏叶药理与应用的研究热潮。

银杏树为什么要叫银杏树(银杏树凭什么有)(2)

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学者陆续发现银杏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经性疾病、对抗衰老、抗癌、美容和护肤等方面的疗效,先后申报了大量的专利,并将数十种银杏叶制剂投放市场。德、法、奥地利等先后有银杏叶制剂上市,美国也开发出的银杏叶的保健食品。1988年2月2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中国中医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哮喘和过敏反应至少已有5000年历史”。银杏叶药用价值的发现,令世人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药用植特研究中心的化学病理博士表示:“中国的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银杏树叶可有助于减少“经济舱综合征”的致命性血栓疾病的发生率。“经济舱综合征”又叫作深度静脉血栓(DVT),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长途飞行,座位空间窄小而使人的活动受限,超过4个小时的旅行不活动,加之机舱内的气压极易发生静脉血栓,严重危及健康。

轻者感觉一条腿有疼痛感、腓肠肌发热、腿脚肿胀、有时呈青紫色,重者感到头晕、头痛,如正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肥胖者、身高一米九以上的高个,则风险更大。银杏树叶中含有的成份可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长时间乘机出行旅客患上血栓的风险。

银杏叶提取物对哪些患者疗效显著

研究证明,银杏叶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能减少血管膜磷脂成分,清除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对抗衰老。其提取物对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使之失去活性,对于因氧自由基造成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尤其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比较明显。银杏叶提取物尚可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抗体,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银杏树为什么要叫银杏树(银杏树凭什么有)(3)

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慢性神经感觉和认知的病理性缺陷的症状、脑损伤后遗症、脑血栓等疾病疗效显著。一项用于下肢慢性阻塞性动脉病的间歇性跛行症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50%-60%接受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的患者行走距离至少增加50%,而在只遵循保健和饮食疗法的对照组患者中,仅20%-40%患者行走距离增加至50%以上。其也可用于改善雷诺氏现象、血管性原因所致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视野损害的辅助性治疗,眩晕综合征或耳鸣的辅助治疗。

目前,国内批准了数十种银杏叶提取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软胶囊、颗粒剂、分散片、丸剂、酊剂、滴剂、口服液、茶剂、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可供临床选择。作为药品,服用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时,需注意以下这些事项:

(1)患者不宜随意间断用药,避免导致抗凝活性不足,国际标准化指标(INR)过低,诱发静脉凝血和脑卒中,或使血压不太平稳,这样非常危险。

(2)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雷洛、双嘧达莫、西洛他唑等)、抗凝药(华法林、肝素、达比加群酯、磺达肝癸钠、依达肝素、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以免发生出血反应。

(3)患者要规避饮食,用药期间不宜进食于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4)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心力衰竭者、过敏者应慎用。

作者: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张石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