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衽汉服推荐(左衽是夷狄之服)

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绿衣黄里,讥贵贱之失伦。 上服曰衣,下服曰裳;衣前曰襟,衣后曰裾。 敝衣曰褴褛,美服曰华裾。 襁褓乃小儿之衣,弁髦亦小儿之饰。 左衽是夷狄之服,短后是武夫之衣;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 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锦幛四十里,富羡石崇。

我们继续《幼学琼林》“衣服卷”第二段。

01

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绿衣黄里,讥贵贱之失伦:葛屦是夏天穿的单鞋,如果冬天穿着夏天的单鞋去踩霜踏雪,那便是俭朴吝啬得太过分了,所以才会受人嘲讽。绿是间色为贱,黄是正色为贵,如果拿绿色衣料作面,黄色衣料做里,便是贵贱伦常的颠倒,故而会受到讥笑。

昨天说到曰履曰舄曰屣,悉鞋之名,其中屣就包含屦(ju4),由麻、葛、草等材料制成,穷苦老百姓常用。葛屦履霜出自《国风·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右衽汉服推荐(左衽是夷狄之服)(1)

绿衣黄里:成语,比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大家都知道红黄蓝为三原色,通过这三色可调配出各种颜色,黄色和蓝色可以调出绿色,这么一解释就明白黄色为何为正色,绿色为间色了。这个成语多用在丈夫对妻妾的关系上,如《渔樵闲话》:“与前妻为寇仇,宠丫环如蜜甘,将亲儿热女途人看,绿衣黄里颠倒用。”

02

上服曰衣,下服曰裳;衣前曰襟,衣后曰裾:上身的服装叫做衣,下身的服装叫做裳。衣的前幅称作襟,后幅称作裾。现在把衣服叫做衣裳,不具体分上衣和下衣了。

”指衣服领口相交的部分,又指衣服的胸前部分。襟的位置正对胸口,所以又比喻为胸怀,抱负。又指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前面有文专门描述过,如连襟、挑担等)。由此衍生出的词语、成语不少,如胸襟、捉襟见肘等。

:衣服的(前)后襟。汉服的裾根据衣襟形式的不同又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深衣的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后来,当内衣逐渐完善,裤子也有了裤裆之后,开襟从领向下垂直至下摆的直裾深衣就出现了。

右衽汉服推荐(左衽是夷狄之服)(2)

直裾

右衽汉服推荐(左衽是夷狄之服)(3)

后裾曳地

右衽汉服推荐(左衽是夷狄之服)(4)

曲裾

03

敝衣曰褴褛,美服曰华裾:破旧的衣衫大都是缕缕分垂,所以敝衣唤作褴褛;华贵的衣服叫做华裾。

襁褓乃小儿之衣,弁髦(bian4mao2)亦小儿之饰:襁褓是婴儿的服装,弁髦是孩童的帽子。

襁褓(qiang2bao3):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襁褓引申为1岁以内的婴儿代称。

弁髦(bian4mao2):弁,昨日文中已讲解;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所以弁髦指行加冠礼以前的小孩子,后来引申“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也有鄙视之意。如清·李渔《奈何天·助边》:“为何把皇家功令视若弁髦?”

04

左衽是夷狄之服,短后是武夫之衣:衣襟开在左边的是夷人的衣服,后幅短的上衣便于行动,是武夫穿的。

左衽:我国汉服是右衽的,即左襟盖住右襟。古代汉人崇尚右,以右为尊,左衽一般为死者所着。古代一些少数民族崇尚左,他们穿着为左衽,所以这里说左衽是夷狄之服。前几日贾作家的一张图引起轩然大波,就是在一次祭祀活动中穿成左衽,闹了大笑话。

短衣打扮基本是唐以后开始流行的,基本属于老百姓的穿着,短衣适合劳作、战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右衽汉服推荐(左衽是夷狄之服)(5)

05

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凡是不讲尊卑次序的人,好比用帽子上的布去补鞋子一样不分上下;富贵得意的人,不回到家乡去,好比穿了华丽的衣服,在黑夜中行走,别人不知道他的荣耀。我个人特别喜欢“锦衣夜行”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抛开其本意,这个词有种低调、扮猪吃老虎的意味,本是斑斓虎,蛰伏在溪边,一旦需张扬,虎啸惊世间!

06

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锦幛四十里,富羡石崇:一件狐皮袍穿了三十年,晏子的俭朴为人所称道;石崇与王恺比富,列锦幛五十里,其豪富让王恺羡慕。晋代富豪石崇与王恺斗富,点燃蜡烛当柴烧饭。王恺为遮蔽风尘,在大路上用绫罗作四十里步障,石崇则以五十里与之相抗。王恺拿晋武帝赐给的有一尺多高的珊瑚树炫耀,石崇看后,随手用铁如意将它击碎,接着搬出自家的珊瑚树,高三四尺者有六七棵之多。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侈汰》。

关于巨富石崇的典故也很多,前文中提到以帅哥潘安为首的“金谷二十四友”就是每天在石崇家轰趴、斗酒,后面将专门写一篇历史上著名富豪的专文,如石崇、邓通、沈万三等,敬请期待。

右衽汉服推荐(左衽是夷狄之服)(6)

石崇斗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