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1)

朱景华(左一)

岁月不可留,历史总是在行进中留痕,供后人深思及反省。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材料工作室老师朱景华从北京赶回东阳老家。返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东阳二中,检查学校南门两侧十块印有学校校史的汉白玉壁画的磨损情况。“保养得很好,没有任何岁月痕迹。”一番检查后,朱景华欣慰地说。

谈到这十块壁画,故事还得从2016年年初说起。彼时,朱景华接到东阳二中校领导关于制作校史壁画的邀请。“我是画水中学学生,而后学校并入东阳二中,可以说,我是‘半个二中人。’”没有任何犹豫,朱景华答应了下来。

随后便是资料收集、图纸设计、用料选择和艺术创作等工作。在进行资料汇总期间,朱景华惊讶地发现东阳二中校史可谓“惊心动魄”。校史最早可追溯到民国时期,前身为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学,后因战争不断迁校至义乌、磐安、东阳等地。

在前往多地收集资料后,朱景华在第一时间将设计方案成稿。“壁画创作得到多方关注,过程并不孤单。”朱景华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思政部主任、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宋修见,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书记计华几乎全程参与方案设计工作,有次,宋修见还冒着大雨赶到工作室前来指导。此外,中国壁画学会会长李林啄也非常关注此事,向朱景华多次提出了修改意见。

2018年11月,历时近两年的十块壁画完成,顺利地挂上了东阳二中南门西、东两侧墙上。据悉,十幅壁画分为“筚路蓝缕”和“蓬勃发展”两个主题,每侧各五块。“筚路蓝缕”篇以建校之初到解放前夕为时间轴,讲述了东阳二中走过的艰难历程;东侧“蓬勃发展”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英明领导和决策下,以东阳二中为缩影的中国教育迎来腾飞发展的画面。

从民国政府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今新时代。东阳二中校史还折射出中国近代教育史蓬勃发展历程。近日,记者见到朱景华,他对两堵文化墙、十块壁画一一作了介绍。

1.名流办学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2)

张君毅(1906—1927),浙江黄岩城寺后巷人。出身书香门第,就读上海交通大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被推为前队总指挥,曾两次遭逮捕,于1927年被国民党捕杀。事后,张君毅得到平反,被追为烈士。

1928年,为纪念张君毅,国民党发起创办“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学”,除五名发起人外,还有于右任、何应钦、蔡元培等社会名流、政商两界要人在内的校董20人。

创校过程异常艰难,君毅中学筹办之时,张君毅之父张宗峄将张君毅抚恤金6000银元捐出,租借上海民国路190号为筹备处并开始招生。1935年1月,校址迁至斜土路。

2.申沪烽火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3)

1937年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大举南侵,上海君毅中学部分校舍遭敌机轰炸。同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获胜,上海沦陷,校舍拆除改建为营房,师生遂至上海法租界设校就读。而后,为躲避战乱,三成学生留在租界,校长黄造雄、代校长孙乐陶带领七成师生随军南下。

“申沪烽火”壁画利用大面积的硝烟进行装饰,并加入战机、军舰、军人等元素,烘托出了战争氛围,刻画出了师生保住文脉,背着书籍等行囊踏上逃亡之路的场面。

3.稠城风云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4)

危难之际,黄造雄、孙乐陶带领师生来到义乌,校址迁至稠城镇绣湖旁陈氏宗祠,称“上海私立君毅中学义乌分校”。1941年8月,孙乐陶辞去代校长职务,东阳人陈希豪三弟陈季豪卸去浙江省政干处佐理员之职继任分校校长。在陈季豪主持下又迁至义乌吴大元村,开设高、初中两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留在上海法租界的君毅师生也大部分迁至吴大元村。处境困难之际,陈季豪决定另树“中国中学”的牌子,原因有二:一是国难当头,家国沦亡,取此名以不忘救国;二是陈氏兄弟均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母校情深。中国中学另组校董会,大哥陈希豪任董事长,陈季豪任校长。

1942年5月18日,学校初中部及高中部两幢建筑被炸,两名学生被炸伤。三天后的5月21日,义乌县城沦陷。

4.安文暂息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5)

在吴大元村立足未稳,学校就被迫再次踏上南下之路,来到磐安安文镇。选择安文是由于此地属于山区,交通不便利,山高林密隐蔽性较强。但搬迁十分艰难,那时尚无公路,山路崎岖难行。而师生仅有的随身被褥、衣物等也都有几十斤重。

在“安文暂息”壁画中,朱景华将学生们着装整齐,背着行囊,靠独轮车人工推的场景刻画得惟妙惟肖。

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义乌和东阳等处学生,离家到安文求学,不仅要起早摸黑跑一天小路,还要冒险闯过敌占区和“阴阳界”,险难重重。学校领导及班主任、教师得经常委托沿途师生、亲友、熟人留心帮助,以策安全。

1945年9月,中国中学高中部迁回吴大元村,初中部来到东阳。

5.旭日东升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6)

1949年,经过了28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旭日东升”壁画利用艺术手法还原了解放后,人民子弟兵从西门入城受到学校师生热烈欢迎的场景。

从1928年建校到1949年解放,君毅中学、中国中学承受了炮火和战争的洗礼,学校的遭遇是中国教育大环境的一个真实写照和缩影,这是苦难与鲜血交织而成的血泪史。

“旭日东升”壁画预示了解放后的学校如凤凰涅槃迎来重生,意味着饱受帝国主义蹂躏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了,宏伟前景已经开篇。

6.西桥春色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7)

1948年,学校已经迁址到东阳西桥村社外托。解放以后,陈季豪以义乌私立中国中学校长、东阳私立中国初级中学主委的身份报请东阳县人民政府将中国中学东阳分部改为“东阳县私立中国初级中学”。

“西桥春色”壁画,朱景华利用红旗、师生授课及上课等画面,描绘了解放后的教育事业迎来曙光,学校老师有了一方书桌可以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中去,学生们也有了一间窗明几净的教室奋发图强。

“西桥春色”为蓬勃发展篇的第一幅壁画,壁画主题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教育在不断改革提高,国家经济从极贫极弱中走了出来,声誉和地位蒸蒸日上。从此,东阳二中也不再流浪,几十年的“安静教书,静心育人”梦想终于达成。

7.全面发展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8)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文盲率达到80%。文盲成为了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扫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大难题。为了改变这一面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部署掀起扫盲高潮,并将其作为新中国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全国扫盲带来的是人民封建文化思想根基的摧毁,实现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普通民众广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行使参政议政和监督权利的先河,使广大人民不仅从社会意义上更从文化、精神和思想意义上站了起来。

同时期,毛泽东还提出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强调学生应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不能死读书,不做书呆子。

“全面发展”壁画刻画了学校进行正常教学外,还积极采取“日校办夜校”,为众多市民摘掉文盲帽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1956年,学校由“私”变“公”,与东阳中学分部合并,易名“东阳县第二初级中学”。1970年恢复高中招生,遂名“东阳县第二中学”。学校按党中央、国务院最高指示要求,积极培育具有新时代、新知识、新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8.春天故事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9)

文革结束后,中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

根据当时中国教育现状,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在此精神指引下适时调整,更加务实地投入教育改革中去。

9.特色教育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10)

在党和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新形势下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1986年,《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极大缩小了城乡、地区、学校之间过大的差距,鼓励各校办出特色教育;2008年秋,中国实现全部免除学杂费,促进教育公平又迎来重大举措。

在新形势下,学校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改革,将初中部分离出去,集中优势教授高中部,学校也改称“东阳第二高级中学”。

“特色教育”壁画大面积地刻画了学生运动、画画、跳舞、拉琴等场景。“这块壁画从东阳二中开展的各类体艺课程中体现出了国家在培育多元化人才的决心。”朱景华介绍道,学校秉承优良传统,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把德智体美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使二中学生不仅会读书,而且有特长。

10.新校扬帆

义乌二中和东阳二中(揭开东阳二中近百年办学辛路)(11)

登上极地、探索外太空、涉足人工智能……在科教兴国战略的驱动下,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走得越来越远。此外,生物工程、机器人、仿生学、量子物理等一系列“秘密”被中国人所破解运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华民族在经历了百年屈辱之后再次崛起。

“新校扬帆”,新字既指新科技的应运而生,也指培育新兴产业人才的重要性。壁画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东阳二中必将抬头挺胸,与国家同进步;憧憬未来,为民族、为国家、为世界培养德才兼备之人!

东阳日报 记者 李磊 通讯员 朱晓俊 部分图片 朱景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