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

自古以来,我们就对生死之事充满敬畏之心。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珍惜生命。

但是,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失恋青年欲轻生、某知名人士在家中自杀...闻之令人叹息。而对于这些自杀现象背后的原因,人们常常会这么说:因病自杀、一时想不开、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多为个人原因。

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1)

15岁女孩羞愤自杀

那么,所有的自杀都是这样的吗?既然每一个自杀事件的具体原因都不同,我们能不能做个简单的分类,更清楚地了解它呢?

如果我们能够仔细探寻自杀现象背后的秘密,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措施来预防悲剧的发生呢?

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自杀”这一现象吗?

其实,早在两个多世纪以前,也就是19世纪,有一位学者就对自杀问题做了很多思考,并给出了一些直到现在仍然很有价值的答案。历经岁月变迁和社会变革,他的思想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著作《自杀论》。要说明的是,书里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自杀率,而并非某一具体的自杀事件。

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2)

涂尔干著作《自杀论》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本书,它到底揭示了哪些关于自杀的秘密?

  • 什么是自杀?

首先,想要弄清楚一个现象,那就要先明白这个现象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们每天都会在手机上、电视上看到各种关于自杀的新闻报道,那么,什么样的死亡算是自杀呢?一个人不小心服多了安眠药而死去,这算是自杀吗?

可以说,虽然自杀这一现象为我们所熟悉,但仍需要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因此,涂尔干提出:

“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

这句话有些冗长,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完成的、自己知道会致死的,算是自杀行为。


1.自杀都是人们心理变态导致的吗?

很多精神病医生都断言,自杀的人多数患有精神疾病,或者说精神错乱,比如抑郁症患者。

如何判断自杀是不是为精神病患者的个人行为?涂尔干先列举了四种主要的对精神错乱者自杀进行的分类:躁狂性自杀、忧郁性自杀、强迫性自杀、冲动性或不由自主的自杀。实际上,这些自杀都没有任何动机,自杀和精神错乱没有直接联系。

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3)

韩国著名女星崔雪莉被怀疑为抑郁导致自杀

他从性别、宗教信仰角度入手,发现了一个现象:犹太教徒中的精神错乱病人要比其他教徒中多得多,自杀却在犹太教徒中最少。

从科学角度来说,可以得出结论:社会自杀率和精神错乱没有任何明确的关系。

2.自杀倾向是遗传的吗?

很多新闻都报道过,一个家庭里,常常会出现父母、子女接连自杀的现象,酿成一桩桩惨剧。这让我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自杀行为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涂尔干是这样论证的:如果遗传是决定自杀的因素,那么男性和女性的自杀率应当差别不大;但根据统计资料并非如此。此外,资料还显示自杀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有规律地增高,可在医学角度上,遗传病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危害越小。这就驳斥了“自杀是遗传的”这一说法。

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4)

天真无邪的孩童

因此,自杀现象也并不能用遗传因素来解释。

3.自杀该怎么分类呢?

涂尔干分析了很多统计资料,最终区分了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型、利他型、反常型、宿命型

(1)当一体化程度较弱而个人主义程度较高,出现的自杀行为就是利己型自杀——比如,在过去,一个人以死抗争、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就是利己的,对自己有利的。

(2)当人们牺牲自己,换得他人幸福的时候,就是利他型自杀。我们常常说的“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屈原投身汩罗江,以死唤起民众觉醒;得了重病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而自杀等等,这类自杀者的共同心理就是认为死是有价值的。

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5)

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而亡

(3)当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没有一个明确的社会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容易发生反常自杀。比如那些战争结束后的国家、刚刚经历流血革命的地区,社会崩溃,人们不知该如何面对现实,就会引发自杀,结束生命。

(4)如果人们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选择自杀,就是宿命型的。如虔诚的宗教徒为了所谓的信仰、所谓的主而决定献身。

当然,自杀有时候也只是一种单一的类型,也可以是复合的,比如社会混乱和利他主义的结合:犹太人之所以在耶路撒冷被占领时大批自杀,既因为罗马人的胜利使他们沦为附庸,也因为他们过于热爱自己的城市和宗教信仰。

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6)

虔诚祈祷的教徒

4.自杀有哪些社会性的原因?

涂尔干以自杀行为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社会事实进行探讨。在这些关于自杀的解释中,反映出自杀的实质并非个人的心理问题,而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我们从自杀类型来看,当社会整合程度较高,个体过度融合于集体,易出现利他主义自杀;当社会整合程度较低,个体找不到责任感、归属感,只关注自身状况,易出现利己主义自杀;当一个社会中个体无权选择自身的命运,只能屈从于社会规范,易出现宿命型自杀;当社会处于调整之中,个体无所适从,易出现失范型自杀。

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7)

自杀类型的图示

因此,我们决不能仅仅把自杀看作是个人的一个行为,而是要看作一种社会性的原因。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自杀简化为一种个人的单纯行为,一定要结合他所处的社会背景。

《自杀论》告诉了身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要过度依赖、也不要过度脱离于社会。

自杀背后的心理原因(说一说那些自杀背后的秘密)(8)

快乐的人们

只有处理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建立起一个美好温暖、积极向上的社会。

快来读一读这本好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比小编更多的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