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运营管理模式(运营商做好生态圈的称手武器)

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物联网、VR/AR、大数据、5G、SDN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生态链日趋复杂,单纯依赖自身实力企业难以生存,打造生态圈合作共赢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旋律。电信运营商作为基础网络和综合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在极力推进战略转型升级,部署各自阵营的重点业务生态圈。如何在生态圈中创新合作管理模式,与产业链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当前电信运营商做好生态圈布局的重点工作之一。

1传统供应商管理模式不适应新产品开发运营

BOT运营管理模式(运营商做好生态圈的称手武器)(1)

注:华信观点

随着运营商的互联网转型和生态圈布局的深入推进,运营商有许多互联网化产品的开发运营,需要持续创新的开发机制、快速响应的迭代机制和长期稳定的运营机制。而运营商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集中采购或框架订单等形式,与供应商达成固定时间段的硬件或服务的交易关系。这种模式下容易遇见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建设Build)阶段:根据电信运营商的需求,由合作伙伴进行投资建设。在此阶段电信运营商仅向合作伙伴提供必要的机房、带宽、大网资源等能力,以及提出建设需求并监督合作伙伴开展工程建设;合作伙伴出资投入软硬件等设备,形成业务开展所需能力。

    • 运营(Operate)阶段:在电信运营商的主导下,双方共同承担迭代开发和产品运营工作;双方根据便利性和必要性共同投入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合作伙伴根据投入资源的多少,按照商定的比例获得业务收入分成。在此阶段,电信运营商需加强自有人员的培养,逐渐获取合作伙伴的能力,合作伙伴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培训。

    • 转移(Transfer)阶段:合作伙伴移交能力,撤出人员;电信运营商接收能力,业务转为自主运营。固定资产在合作过程中不发生转移。

    BOT运营管理模式(运营商做好生态圈的称手武器)(2)

    注:华信观点

    3、基于电信运营商的类BOT管理的运作流程及管理

    类BOT模式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模式审批、方案决策、日常运营。

    BOT运营管理模式(运营商做好生态圈的称手武器)(3)

    • 模式审批

    该阶段确定产品项目是否适合采用类BOT模式运营,由业务团队提出需求申请,公司领导审批。业务团队需要对拟申请项目进行自我评估,申请中需列明业务现状、具备的核心资源、前景及风险、需要合作伙伴提供的资源或能力等事项。审批通过的项目,应及时开展合作伙伴遴选工作。

    • 方案决策

    方案决策阶段由业务部门、法律、财务、网发、审计、网运、采购等相关部门组成专家团队,按照符合规定的评选办法和程序,选择合作伙伴,明确合作分成方案,并报专题办公会审议。

    业务部门需根据业务需要,在设备实力、财务业绩、研发实力、市场潜力等方面提出合作伙伴的最低资质要求,并选取若干有合作意愿的厂商进行接洽,初步商定合作和分成方案。专家团队依据合作伙伴选择评估标准,对潜在合作伙伴及合作方案进行评审。专题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业务部门与合作伙伴进一步完善合作细节,并签订合作合同。

    • 日常运营

    日常运营阶段,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事项开展日常业务运营及收入分成。合作方提供设备、技术能力等运营支撑,电信运营商提供业务所需资源、进行建设配套、开展合作运营、取得合作方的技术能力与运营能力。

    结语

    基于电信运营商的类BOT模式在电信运营商布局生态圈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增强合作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市场风险。但创新总是把双刃剑,类BOT模式适配的业务范畴是有限制的,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利益分享机制都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做更进一步的探索,这也是类BOT模式需要完善的道路,请继续关注孜寻,我们会持续分享做好生态圈的干货研究。

    注:关注“孜寻”微信公众号,回复“生态圈”可获得“互联网 时代下的运营商生态圈建设研究”的百页内部报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