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勇和智表现在哪里(智仁勇和本份)

儒家讲智、仁、勇。

内容出自《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用同“智”。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

所以说,智、仁、勇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程。

现在的传统文化,比如《弟子规》,讲规矩的地方多,智和勇从内容总体上,似乎就薄弱了很多。即便是儒家思想,那也是总体上规矩多一些,智和勇就偏少一些。于是,墨家就在勇上做了补救。而道家则在智上开显。梁启超分析,儒家是中国最早的,墨子在其后基本都承认。而道家都说老子在孔子之前,而梁启超从《论语》内容中谈“仁”,和老子谈仁分析,老子应在孔子之后。也是很有道理。

孙中山作为革命家,对于智仁勇则是从军人精神三要素角度谈。在《军人精神教育》第一课说:“所谓精神,非泛泛言之,智、仁、勇三者即军人精神三要素。能发扬此三种精神,始可以救民,始可以救国。”

《军人精神教育》第五课:“﹝军人精神﹞第一之要素为智,能别是非,明利害,识时势,知彼己,然后左右逢源,无不如志”。

“第二之要素为仁,而所以行仁之方法则在实行三民主义”。

“第三之要素为勇。军人须有技能,始足应敌,而又须明於生死之辨,乃不至临事依违,有所顾忌。”

团队亦是同样道理。必须具备智仁勇的精神。

智,就是明确目标、方向,从管理八要素来说,就是创意、概念和理论。

仁,就是信念,就是团队使命责任。从管理八要素来说,就是要能落实到策略、方法、沟通、量化等。即“行仁之方法”,而非是空谈仁。

勇,一方面要有技能。同时,更主要是要有实现发挥技能的品格,尤其是信扬品格,即勇气,胆气,坚韧和毅力等!二者相辅相成。此外,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等亦是十分重要。

从本份和本职的角度,智和仁更多对应本份。而智和勇更多对应于本职。两者都需要智,因此,智是核心。

当然,此“智”不过是世俗之智,也即是还是属于世智,即世俗之智。世俗之智,只能使我们取得世俗的成就和福报,是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生死的大问题的。

所以,我们应从世智上升到佛智。

佛智广大无边,也即是佛智难测。如此,我们唯有信佛。信仰之力让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心中顺佛本愿,畅佛本怀,使我们摆脱对生死的过度看重。树立自己的本命,于佛理中得见真我,这样我们就有和佛陀一样的圆满的智、圆满的仁以及圆满的勇。

而我们念佛,平生业成,行本命,就是说我们念佛弟子,现在就已经有了出世之圆满的智仁勇。

当然,世俗的智仁勇,我们还是要学习的。

永远的勇和智表现在哪里(智仁勇和本份)(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