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卉丽毕业(陈卉丽望闻问切)
2020-11-03 09:09:01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若怡):到重庆旅游,很多人都说,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绝对是不能错过的景点之一。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初唐的大足石刻包含50000余尊石窟造像,是世界石窟艺术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作品,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步入正殿,千手观音造像的金光仿佛一直如此璀璨闪耀。可又有谁能想到,作为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曾经的宝顶山摩崖造像与“天敌”——高温高湿对抗一千多年后进入了高速风化期,多数造像都为病害缠身。以举世闻名的千手观音为例,造像占崖立面面积88平方米,展开面积近220平方米,且为不可移动石质文物,34种病害涉及石质、金箔、彩绘等多种材质,病害面积近200平方米。1000余只手“病症”各不相同,仅残缺的就达440处。
现如今,这些瑰宝能够以光彩照人的样貌迎接着八方来客,便是让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最欣慰的事。
“因爱而来,也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1995年,为了不再和丈夫异地恋,陈卉丽从四川广汉针织总厂调到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现大足石刻研究院),从事文物监测员的工作。
第二年,当陈卉丽开始涉足馆内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种——文物修复时,遭遇了不少质疑。石质文物修复不仅要了解历史学、考古学、金石学、化学、地质学等知识,还要熟悉石刻、色彩、髹漆、贴金等实用技术,对于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仅一年的她来说,充满了许多未知的挑战。
“事都是人干出来的,我就不信我不行!”为了尽快熟悉业务,陈卉丽边干边学,白天请教同事,晚上啃书本“恶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陈卉丽从一名文物监测员成功蜕变成一名技术娴熟的文物修复工作者。
“望闻问切”是陈卉丽的独家创新。这一套原本是中医的“四诊疗法”被她用到了文物修复上。“望”是看文物的断裂、破碎、表面情况,对比资料影像;“闻”是嗅文物表面气味,看是否有污染霉变;“问”是向看护人员了解文物变化情况;“切”则是采用手轻摸触碰感受文物是否疏松,或用银针刺探被金箔彩绘覆盖的石质本体风化情况。
这一方法看似简单,却对文物修复师的各方面专业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快陈卉丽在业界获得了“一手准”的美称,“石刻御医”的称号名不虚传。通过该方法,陈卉丽可初步诊断出文物病害20多种,准确率95%以上,与专业仪器诊断的结果基本吻合,一举成为全国知名的石质文物修复专家。
初唐的蓬勃,盛唐的气韵,两宋的精美与生动,那些神圣的、壮观的,那些世俗的、人间的,陈卉丽一遍遍地从石刻里找寻着跨越千年的美。慈悲虽在、容颜却改,每当她的指尖滑过这些不会说话的石菩萨,内心深处的柔情总能于无声中被深深触动。
偶然“邂逅”,续一段命中注定的缘分
“本不该和她有交集,然而,一次邂逅,便是不解之缘。八年是偶然?是宿缘?不知道。于我而言,她不是我的信仰,她是我的使命。”
谈到对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的修复工作,陈卉丽有这样一段自述。时至今日,她仍清楚地记得2008年6月12日上午,领导安排她作为大足石刻研究院现场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参与“一号工程”(2008年,国家文物局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列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时,内心的激动。
那一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第一时间赶到重庆大足石刻,第一句话就是“我很担心千手观音”。看着800多岁的千手观音造像一只只伤痕累累的手,陈卉丽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辱使命,让千手观音金光再现!
意义重大,时间紧迫,这种情况下反而更需要谨小慎微的工作态度。为了“对症下药”,陈卉丽带领团队整天“泡”在修复现场和方案堆里,常常为了一个小细节而辗转难眠。在石刻修复现场狭小的空间里,每天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瘦削的陈卉丽站上高高的脚手架,戴着眼镜,紧紧盯着石刻,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和注射器修复着文物……就像手术台上救死扶伤的医生,不敢有半点疏忽,因为她知道,文物并不是冷冰冰的石头,它们的生命也只有一次。
修复工作前后耗时长达8年,整个修复团队仅填写的调查表就达到了1032张、35000个数据,手绘病害图297张,疾害矢量图335幅,拍摄现状照片20000余张,编制修复实施方案1066个。作为组长,她个人独立完成了千手观音造像80只手、20件法器的修复方案编制、本体修复和修复技术报告编写……
2015年6月13日,经过陈卉丽团队修复的千手观音造像终于完工,其修复成果不仅顺利通过了专家们最苛刻的验收,更得到业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人生中有几个八年呢?陈卉丽选择用八年时间只完成一件事,做好,做精,做到极致。
陈卉丽坦言,她不信佛教,但永远热爱着这座千手观音造像。这份热爱支撑她在既单调又清苦的岁月里一直守护着大足石刻造像,并像医生关怀患者那样不断寻找良方和药材。
夏天不能吹空调、冬天不能用烤炉、蚊虫叮咬、颈椎腰椎病、化学试剂过敏……由于修复工作需要长时间固定一种姿势,所以颈椎病和腰椎病也不可避免。积年累月的修复工作,让一直给文物“看病”的陈卉丽落下了一身的病根。比起这些,她调侃自己还患上一种更严重的“病”: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见文物,就会不由自主地盯着看,看它有没有病害、有了病害怎么治。
陈卉丽说,每当和那些石刻对视时,她都仿佛听见它们在倾诉,世事尽收眼底,风霜隐于心中。
“从爱一个人,到爱一座城,直至爱上不说话的石菩萨,是时间锤炼的真实打动着我,是传承赋予的责任感召着我。不止文物修复,也是我一生的修行。”
10月24日,陈卉丽被全国妇联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利用全体工作者,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我要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把文物修复工作做得更好,把文物修复经验和技艺传承下去。”陈卉丽说。
编辑:姚怡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