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

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1)

一、投影仪产业链

围绕核心零部件光机,投影仪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光机基础元件,中游光机生产厂商和下游投影仪整机厂商。当前上游基础元件主要由外资引领,发光元件被欧司朗等掌控,显示系统零部件也由EPSON、SONY和德州仪器主导。国产品牌大多分布于中下游,依靠整机设计和算法应用优势分享产业价值。

投影仪行业产业链

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2)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投影仪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从中国投影仪行业竞争梯队来看,第一梯队为2020年出货量达到70万台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极米,第二梯队为2020年出货量达到10万台以上的企业,国内企业有坚果、小米、明基三个行业领军企业,国外企业有爱普生数码科技大厂。第三梯队则是众多行业新进入的企业。

2020年中国投影仪行业竞争梯队

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国内投影仪销售渠道来看,电商渠道具备消费者触达广、购物便捷等特点,契合投影设备消费人群年轻化、标品运输便捷等特点,成为投影设备厂商主要销售渠道。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线上渠道销量占比61%,近年来,线上渠道放量速度加快,出货量增多。

2017-2020年H1中国投影仪销售方式销量结构情况

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线上市场价格结构来看,产品升级为未来趋势,高端品牌持续受益。高端机型在亮度、分辨率、软件功能上具备显著优势,显著影响使用体验。当前线上市场千元以下投影占比增长,压缩中部价格产品占比,但高端品牌份额不降反增。

2018-2019年中国投影仪线上市场价格结构

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投影仪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6)

三、全球投影仪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当前海外投影仪市场格局以传统投影仪厂商为主,我国产品优质,但出海受限于知名度和渠道。海外投影仪以爱普生、索尼等日韩台玩家为主,他们在传统投影仪领域优势突出,因此在推广投影仪上具备品牌、硬件实力、渠道等先发优势。据统计,2020年,全球投影仪市场竞争格局CR6为75%,分别是:爱普生16%、索尼15%、NEC13%、LG12%、明基11%,国内龙头吉米仅占3%的市场份额。

2020年全球投影仪市场竞争格局

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投影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消费级市场成为第一大细分市场

在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家用影音娱乐的需求呈现大屏化和追求极致体验的趋势,同时中国消费主力的年轻化使得消费市场对全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大幅提高,智能投影设备凭借相较于大屏电视的高性价比和便携性,借助线上渠道迅速放量,成为中国投影设备的第一大细分市场。

2.全新光源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据统计,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中国投影设备出货量中灯泡光源产品占比分别为60.5%、44.3%、33.9%和19.4%,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在整体投影市场增长的背景下,灯泡光源产品2017年以来出货量反而逐年下降;而2017年以来,采用LED光源和激光光源的产品出货量及占比均快速提升;激光光源产品出货量在2017年至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达63.3%,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全新光源将逐渐成为智能投影设备的市场主流。

2017-2021年中国投影仪各光源出货量结构情况

投影仪行业分析设备有哪些(投影仪产业链及竞争情况)(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线上渠道成为投影设备放量的重要渠道

随着智能投影设备市场的增长,投影设备市场终端消费者结构亦逐渐由B端客户为主转变为C端客户为主,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成熟发展下,线上渠道凭借广泛的消费者触达能力和便捷的购物体验,迅速成为投影设备厂商的主要销售渠道。

4.智能投影设备成为重要的互联网内容平台

智能投影设备凭借其大屏、护眼等特点,在影视等娱乐使用场景中相比手机、平板等移动网络设备具有天然优势,且用户使用投影设备的主要目的亦为满足影视等娱乐需求,因此智能投影设备逐渐成为重要的互联网内容平台。目前,国内主要内容提供商均已发力智能投影领域,与投影设备商建立合作关系,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优酷、哔哩哔哩等。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 ”等新兴领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