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处在好的环境坏的环境(人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如何自处)

《含泪活着》是日籍华人张丽玲执导的纪录片,于2006年在日本上映。该片原是一个反映留日学生系列纪实片中的一部。当时,最受关注的是其中一部叫《小留学生》的片子。

《含泪活着》反响不大,但剧组继续跟拍主人公中老丁的家庭,10年后才有了此片。

人处在好的环境坏的环境(人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如何自处)(1)

丁尚彪是影片主人公,又名——老丁。他在“文革的年代”没有读过多少书,想到日本读读书,改变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但到日本后不仅条件艰苦,还遭学校停办的窘境,于是,走上了“黑户”打工的道路。这条路一走就是15年,结果很值得欣慰:女儿在美国读博,成为了医生,他也回国买房与家人共享天伦。

影片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出了两个层面的意义:

大环境的社会动荡,人只能无奈的承受

人处在好的环境坏的环境(人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如何自处)(2)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交代主人公老丁如何到日本,如何在日本成为“黑户”打工者的。

  • 老丁第一次流泪

老丁35岁时到了日本,计划读书后给妻女带到日本。但因为日本地方的原因,北海道的语言学校没有了,老丁只能逃到东京。

人处在好的环境坏的环境(人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如何自处)(3)

又因没有身份,不能回国(不然就回不到日本了)只能打工挣钱:先还清出国时的借款,再供女儿上学。

  • 人在大环境下的顽强

老丁是那个时代典型的小人物,他们什么倒霉的事情都赶上了。

解说:老丁在东京打工还债期间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目标,要努力赚钱,将来把女儿送去国外一流大学留学深造,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求学梦寄托到女儿的身上。

  • 老丁第二次流泪

老丁的女儿要去美国读书,在日本周转,作短暂停留。 老丁不能送女儿去机场,只能在地铁的前一站下车,提前与女儿分手。

  • 老丁第三次流泪

老丁的妻子去美国看女儿,在日本周转 72 小时,这是夫妻分离后的第一次见面。同样,老丁不能送到机场。

  • 老丁第四次流泪

老丁终于可以回国了。在日本打工 15 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女儿在美国读博士,成为了一名医生;之后他们在上海有了自己的房子。

人处在好的环境坏的环境(人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如何自处)(4)

老丁用自己的平凡、用自己的付出、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梦想。

生活对老丁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但他不停的给自己制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希望。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不是因为有希望了才努力,而是因为努力了才有希望。

老丁用一生把这句话活成了现实!

人处在好的环境坏的环境(人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如何自处)(5)

最近的几个月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比疫情期间更艰难。因为,那个时候还有个希望:等疫情结束,一切就好了。

可是现在看来,疫情还是遥遥无期,连总理都在说要准备过苦日子了。记得“宫里”说这个话的时候,是在1960年左右,毛泽东主席也有过类似的语言,那时可是饿死人的时代。可见现在事态的发展是多么的不可控,而自媒体的发达,使得所有的“万一”都被夸大:博纳影业副总裁黄巍跳楼事件;韩国首尔市长自杀事件;安徽大水,使几千吨的茶叶损失,老板在抖音大哭等等。

人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如何自处?

片中的老丁是这样说的:为女儿拼点命嘛!生活就像赛跑一样,有那个接力棒,我拿着这个棒跑了这么远,我想再把这个接力棒最后交给女儿。

人处在好的环境坏的环境(人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如何自处)(6)

老丁不停地给自己目标: 先是偿还借款,之后可以让女儿安心读书,再之后可以帮助女儿实现理想。 他生生的给自己奋斗出了一个希望。

现实中的我们,如果不爽了,那就学学老丁,哭一下,好点吗?没有,那就再哭一下… …

然后,继续努力活着。

记得多年前,有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有一段父子对话,说得也很好

儿子:爸,人为什么会死呢?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父亲:没意思,也得活着,别找死… …

有人枪毙,你没辙了再死

没人枪毙你,你就好好的活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