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女不学母之过(俗语父在不留须)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学母之过(俗语父在不留须)(1)

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饭前不训子,睡前不骂妻。师徒不对坐,叔侄不对饮。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却不知,横财不负穷人命,夜草不肥劳命马。

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

从字面理解,这句话是告诉我们,父亲在世,不留胡须。母亲在世,孩子不应该庆祝生日。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学母之过(俗语父在不留须)(2)

父在不留须

在古代中国,男人成年之后都会蓄须,只有极少数人不留胡须(例如太监)。而且儒家思想告诫世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古代,胡子是美男子的标配,《汉书》中描写刘邦的容貌写道:“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后来还形成了一种风俗,父母都在世,不留须,父亲去世,留上唇胡须,母亲去世,留下巴胡须,双亲都故去,才会上下一起蓄须。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哪些皮肤白净的“小鲜肉”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很多男人早已不再蓄须。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学母之过(俗语父在不留须)(3)

母在不庆生

其实古人说的“庆生”并非指过生日,而是指“过寿”。按照古代礼制规定,幼儿、青年、中年人都是不能过寿的,人只有过了50岁,过生日才能成为过寿。按照《周礼》记载: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一百岁则为上寿。

而且就算年过50,但家中父母尚在,最好也不要做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这体现了对老人的一种尊敬和孝心。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外与朋友大办生日宴,却总是记不起母亲的生日,只留老人在家苦苦期盼。作为儿女,今后请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儿孙绕膝的安乐晚年。

饭前不训子,睡前不骂妻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学母之过(俗语父在不留须)(4)

饭前不训子

字面意思就是说家长朋友们在吃饭前千万别骂小孩。虽然父母教育小孩是应该的,但要分场合和时机。一般小孩不懂事的年纪也是他们长身体的年纪。

如果饭前唠唠叨叨地责怪孩子,那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假如情绪低落,那孩子的食欲就会下降。因此,在吃饭前过度的教育孩子,不仅会影响他们的食欲,还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学母之过(俗语父在不留须)(5)

睡前不骂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睡前之前不要训斥自己的老婆。夫妻吵架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夫妻在睡觉之前吵架的话,这种坏心情就会影响睡眠,甚至有人会因此彻夜难眠。

夜晚时分,人的情感最丰富,心灵也相对脆弱。这时候吵架,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深受影响。会在脑海里不断地想着两人的争吵,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即使双方矛盾再大,也尽量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样夫妻的感情也会更好。因为每一次吵架说的那些狠话,都会在心里留下伤痕。

师徒不对坐,叔侄不对饮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学母之过(俗语父在不留须)(6)

师徒不对坐

古代的师父那个父是父亲的父,也就是说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师徒没有父母那种血缘关系,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因为什么,父母是生身的,而师父是教我生存本领的,一个是先天我的生身之母,一个是后天教育,教养我成人的师父。那这个师父由于没有这种血缘的关系的维系,所以师徒必须得设立门规,也是不可以逾越这种规矩。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学母之过(俗语父在不留须)(7)

叔侄不对饮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姑舅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这就说同样是舅舅和外甥,叔叔和侄子这关系,他是有个微妙的差别的。在中国古代,对于舅舅和外甥的关系,这种亲属关系更好维系一些,而叔侄的关系稍稍微妙一些。

如果我和叔侄之间相处的时候,我就更严谨一些。如果我的侄子犯了错误,我对他管教的时候,我可能会讲究一些方式方法,而不能过激。一旦过激孩子不懂事,回家就会跟他妈去说这件事,但他妈妈是外人,很容易离间我们叔侄的关系。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许多人都希望天上能掉下馅饼,最好刚好砸在自己头上。对于许多人来说,自己日常工作所得来的钱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现在就能算出未来能得到多少钱。对于那些每月基本月光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或许永远不会富裕起来。

横财不负穷人命,夜草不肥劳命马。

既然有激励当然就会有警惕,这才是俗语存在的意义。前面说了“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后面一句却突然来了一个反转,我认为后半句这才是精华。

当有一笔横财在你面前闪过的时候,你是否能抓住机会,将这笔横财牢牢握住呢?“横财不富穷人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于一些人来说,即使有许多横财的机会来到他们面前,他们也不懂得把握机会,有时候甚至不知道机会已经来临,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溜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