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

八十年代,人对清宫题材电影的喜爱度相当高——83年的《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89年的《一代妖后》,包括这部87年的《两宫皇太后》。那个时候我正读中学,加上学校包场,清宫大戏几乎一部都没落下,非常清楚地记得这部,看过的人很不少。现在隔得时间长了无人问津也正常,但当时上座率是很高的。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

片名溥杰题字,他还是参与顾问吧?绝对是正牌皇家范儿十足。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2)

把这个电影同李翰祥的三部曲对着看特有意思——可以说,几乎是同期李翰祥清宫剧的跟风作,在剧情和制作上也没能超越后者。但这部群星汇集的作品演绎的慈禧秘史可看性尚佳,我很喜欢看,兴趣很浓。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3)

不少人把这片和《一代妖后》混到了一起,其实方舒和刘晓庆我分得很清——三十岁的方舒,和辛酉政变后的慈禧年龄相当,刘晓庆扮演的慈禧也是这个年龄。但我觉得,方舒版慈禧比刘晓庆大气,文气——后者不时面露凶光,方舒更显沉稳阴狠,表演尺度强于刘晓庆。

据说,为了塑造角色,方舒不但阅读有关清史的书,还向清史专家学习清廷礼仪。包括挑起眉梢,加深面部棱角。把慈禧的鲜明性格、神韵乃至整体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4)

既然是两宫皇太后,自然少不了慈安。

电影一开始,方舒的慈禧与刘冬的慈安看起来竟然有些相似,脸盲了——演员的妆容那么好看,精心搭配的服饰从细节的一丝不苟中透露出品位和华贵,礼仪的考究——制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可见一斑。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5)

为什么我喜欢清宫剧呢?我喜欢演员念台词咬文嚼字那个劲儿——我觉得,台词的斟酌堪称上乘之作,衣服首饰,仪态举止,尤其场景布置,多实景拍摄,老电影拍得就是认真,实在。

如果和今天的古装戏比起来,这部剧真的不矫揉做作!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6)

屋子里的摆设道具全是文物,跪拜礼节也贴合历史——那时候虽然不像现在动辄大几千万的投资,但是低调的贵气是在的,有那个奢华的范儿,至少比较尊重历史。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7)

你越看就会越对里边的细节渐生迷恋——巨大的瓷画,插屏,名画,清宫风格的书法对联,确实是在冒烟的香炉,还有各种玛瑙,玉石器具摆件,随便拉一个细节出来,现在的电影也做不到!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8)

同治大婚的外景一出来,马上就能判断是在故宫实景拍摄,各种场面都很宏大,毫无怀疑制作是精良的。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9)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但人物刻画很立体。

当时正处事业巅峰期的方舒,演绎慈禧独揽大权,走上权力巅峰的故事,冷辣兼具,毫不违和。李真的配音也给角色增色不少。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0)

电影为了突显慈禧,把慈安和皇后阿鲁特氏等人的性格写的比较软弱,也没有演出慈安对慈禧有多强的制衡能力。慈禧对慈安说话也真的不够尊敬——有时候慈安还站着坐着,她倒躺下了。

历史上慈禧的性格就是这样吧,这也不能算是过度黑化慈禧,慈禧有点僭越,但再专权也要有起码的礼仪和规矩——同治为什么从小就不喜欢慈禧(而亲近慈安)其实不需要给出足够的原因。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1)

从时间脉络上看,本片与《一代妖后》基本相同,都是从辛西政变到光绪登基。把十多年内发生的大事都表现了,整个电影略显平淡,但里面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

随便举一个小皇帝的例子——安德海说让太后看在他的面子上不要对小皇帝发火——小皇帝马上怒了:你算什么东西

小演员演得真有感觉!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2)

还有她的心腹太监——安德海,他和慈禧互动的戏不少。

每逢看到这两人密谋,就跟看过的清宫回忆录挺像——就是那种京片儿的感觉,那种很有心机的默契,表现得恰到好处。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3)

在这部片子能看到特别突出的慈禧的不甘——不甘居于人下,不甘大权旁落,不甘寂寞,不甘儿子的疏远。其他同类题材也会有不甘,但是从没有这么明显过。

不甘是慈禧的动力,最后大权在握更像是平息不甘的副产品。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4)

编导不拘泥于宫廷内部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独辟蹊径,重在人物的心态描绘和性格刻画上泼墨——屋里渐渐暗下来,慈禧落寞地剪了剪烛花,即使在昏暗中,依然可见她的花样年华。

一个女人年纪轻轻守了寡,欲求不满,但又有权——接触到无尽的社会资源,可纵使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内心最空洞的那一块却永远无法填补。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5)

只有在专制之下的畸形政治才会培养出这样的女人吧,其实,她也不过是后宫佳丽们为了摆脱命运的代表而已。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6)

我尤其欣赏方舒扮演的慈禧那种慢悠悠的劲儿——她和张光北扮演的恭亲王明争暗斗,身穿朝服的她,表现出来的雍容、庄重,正是方舒所追求的那种不动声色的风格。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7)

她始终轻声说话,不管在任何时刻,都不会言辞激烈——电影就是通过慈禧对这些事件的处理写出她逐渐暴露野心的过程。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8)

假烧遗诏一说,应该是为增加趣味性吧。咸丰所谓裁治慈禧的密诏——真真假假的野史。

方舒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的慈禧的冷静和神算,达到了顶峰——她在一瞬间就权衡了一切,一眼认清了形势——这已是单刀直入的时候了——慈禧正象那些独具慧眼当机立断的伟大将领一样,在这关系成败的重要时刻,突然揭开了自己的底牌——这一幕深夜截取密诏的戏,就像拍正剧和严肃电影,真的挺用心的。

九几年的电视剧两宫皇太后(两宫皇太后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戏说太多)(19)

纵观全剧,可能有些人会有这种感觉——编导只是把每件事匆促叙述一下就算过,缺少一个贯穿全片的情节,给人印象不深,整个戏显得松散。

我倒不那么认为。

我的感觉是,执掌大清乾坤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在刀光剑影中登上了历史前台,很少有女人能够像她这般,在近代史上留下浓重影迹,迄今被世人引为谈资。慈禧太后是个政治家,因此,一个完整的慈禧,不能仅仅局限于后宫戏,因此,小家子气的演员就不能演。而方舒做到了。如果说整体而言,电影缺乏点什么,她就是那个提炼出来的点睛之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