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桂香中秋节文案(桂花开时月饼来)

金秋桂香中秋节文案(桂花开时月饼来)(1)

桂花开的时候,中秋节也就近了,月饼也上市了。

中秋佳节,少不得好友聚会,品茗赏月,聊诗话景,不能没有象征团圆的月饼。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青衫袖

这阕朱淑真的《生查子》,望着空中明月,读来诱发淡谈的忧伤。

金秋桂香中秋节文案(桂花开时月饼来)(2)

辛稼轩的《青玉案》读出元夜街上的热闹,寻而不得的失落,几百年后,依然让读者挂怀。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与其伤春悲秋,不如在浩月当空之夜,桂花树下,品茗赏月,吟诗感怀。

金秋桂香中秋节文案(桂花开时月饼来)(3)

食材 纯正,原汁原味儿,纯手工精制,传承百年的老灌县"蘭香村”清真素油酥式月饼,也在外北街上市了。甜,香,酥,脆,甜而不腻,入口留香,回味悠长。用祖传秘方,每年三四月份亲自採摘花园场的食用玫瑰花秘制玫瑰糖,用瓦缸储备。新疆和田的新核桃,哈密的葡萄干,云南的白糖,资阳产的冬瓜糖,内江的桔饼,湖北的芝麻,茂县的花椒,河南的面粉,胡氏榨油坊的菜籽油……原料严把关,做工精细,三十多年的积淀,赢得新老买主的口碑。尝一口让你唇齿留香,油然忆起童年巷口,悠长的吆喝声……哭着、闹着,扯着妈妈的衣角:"买饼饼!买饼饼!”馋到舔嘴砸舌的那个寒酸相。清真月饼,用味道将你带回到童年时光。

金秋桂香中秋节文案(桂花开时月饼来)(4)

老师傅年龄不大,姓伍,50来岁。却是大名顶顶蘭香村第四代弟子,师从蔡正华(马志长的嫡孙)老师傅。九十年代原灌县清真糕点房工作,一直从事传统手工糕点制作行业。2000年改制,回家自己创业,至今从业三十余年。产品早已走出国门,还有一大批三十多年始终如一的忠实“粉丝"。三十年练出绝活,不用称,掐出的面团包出来的月饼,大小轻重不出两钱。

成都市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每年亲自驱车前来订购,一次就订一百多份(一份几封到十几封不等)。不知老太太有何背景,每年都要提前预订几百份拿去送礼。

闲聊中得知她跑遍了成都周边区县的大街小巷,那一回来都江堰旅游,偶然尝到过一次,马上认准了:

"就是这个味儿!”从那以后,风雨无阻,一直到现在。

有时候缘份来了,一眼便是永恒。

也许是她小时候,某一次馋了多久多久,终于得尝所愿;也许那时候家里穷,根本买不起,只将那味道偷偷封存在记忆深处里,直到满头霜雪,还是刻骨铭心。

老太太宽额大脸,慈眉善目,一看就是有福之人。从她坚毅的目光里,能读出她饱经风霜的过往。

去年最后拿月饼的时候,人多聒噪,算帐时少收了300元。第二天老太太又亲自跑来道歉,补交遗漏的钱,还责备手下办事马虎。其实错不在买方而在店家。

金秋桂香中秋节文案(桂花开时月饼来)(5)

也有来都江堰旅游,正好路过的游客。闻香而来,一次偶遇,一见钟情。某天那小伙开车50多公里,专程来买牛肉月饼和豆沙月饼。说是2008年在南街买过的,以后每年中秋必须买这家的清真月饼。虽然从南街转移到西街,2016年又搬到外北街,这么多年一直不离不弃,紧紧跟随。

一次品尝,终生不忘。

人的感情最复杂,你喜欢的,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再贵再远都心甘情愿去付出。

一位八十多岁的乡下老大爷,站立摊前仔仔细细,来来回回认真察看了半天。不时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又抽了出来,同样的举动反复三四遍,犹豫不决,转身走了。刚走出五六步,毅然折回摊前,"买个椒盐味的。”

金秋桂香中秋节文案(桂花开时月饼来)(6)

边摸包,边气愤地说。"六七十年代,农民进城受气,有钱不卖给你——要粮票!现在好啰,有钱啥都买得到。"

大爷买的不是月饼,是几十年来始终在心头折磨自己的那种被蔑视的屈辱、被贱踏的尊严。

是嘴太馋,还是饼太甜,年年累,年年加班。每到八月初几就开始供不应求。老板开始加班加班,想睡个完整的觉,都成了奢望。有一年连续十天没关铺门,困了,扒在案板上眯一会儿,又继续干。有外地发货的,有本地取货的,还有摊上要卖的,都集中赶到节前,三股叠加,只有加班。想想那些期待的眼神,那些隔着千山万水盼着收货的客户,那些为了多年渴望了却的心愿……老板觉得累也值得。

但愿岁岁年年,人间花好月圆。

文:李双明

本期编辑:田园

金秋桂香中秋节文案(桂花开时月饼来)(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