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物咬伤后没打狂犬疫苗(狂犬疫苗打不打)

被宠物咬伤后没打狂犬疫苗(狂犬疫苗打不打)(1)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被宠物咬伤后没打狂犬疫苗(狂犬疫苗打不打)(2)

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白庆瑞 任佳 孙双圆 董晨

本文选自《谣言背后的健康真相2》,喜欢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哦!

宠物是人类最好的伙伴,但有时候它们也会发一些小脾气。当我们被宠物抓伤或是咬伤后,到底要不要去注射狂犬疫苗呢?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被动物咬伤的情况:被家养的或流浪的猫狗咬伤;被家养的兔子、仓鼠、乌龟、鹦鹉等咬伤;被做实验的小白鼠咬伤;被动物园里的猴子、猩猩咬伤。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上述的情况,都会是直接把“被咬伤”和“患狂犬病”画上了等号。那么,究竟哪些情况下被咬伤才有必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呢?

狂犬病感染来源

狂犬病之所以称为“狂犬病”,因为绝大多数的感染来自犬类

99%的人狂犬病病例都来自犬类的感染

尤其是亚洲、非洲等狂犬病流行地区,犬是引起人狂犬病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剩下的1%的病例都来自哪些动物呢?

1%的人狂犬病病例来自食肉目和翼手目动物

食肉目,顾名思义就是食肉动物,包括猫、狗、狐狸、狼、熊猫等,大部分是山林里的野生动物。

翼手目,简单来说就是各种蝙蝠。我国传统习俗中将蝙蝠作为“福”的象征,但与蝙蝠接触可就不是福啦,由于被蝙蝠所伤可能是极难察觉的细微咬伤或损伤,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将与蝙蝠接触视为非常有可能感染狂犬病毒,建议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并接种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及狂犬病疫苗。

被宠物咬伤后没打狂犬疫苗(狂犬疫苗打不打)(3)

而对于啮齿类(各种鼠类)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它们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无此类动物引起人狂犬病的证据。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动物不会感染或传播狂犬病病毒。

说到这里,那些被兔子、老鼠、乌龟咬伤的朋友们可以放心啦,只要做好伤口的清洗和消毒,防止伤口感染就可以了。

被健康宠物咬伤后需要打疫苗吗

由于狂犬病只能防,不能治。一旦发病致死率接近100%。所以,即便我们被健康的家宠挠伤、咬伤也要打狂犬疫苗。

但是根据不同的暴露等级(即受伤程度),采取的措施也不同。

如果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这些情况属于轻微暴露,首先需要立即彻底清洗伤口,之后再注射狂犬疫苗。
如果是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动物的唾液污染(如被舔舐);被蝙蝠咬伤,出现以上四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在彻底清洗伤口后,不仅要注射狂犬疫苗,还应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被宠物咬伤后没打狂犬疫苗(狂犬疫苗打不打)(4)

咬人动物十天未死,能不打疫苗吗

事实上,这句话只说对了一部分。其实很多人都对“十日观察法”存在认识误区,“十日观察法”不等同于观察动物十天后再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十日观察法”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指被动物咬伤后,人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对咬人的动物进行观察,如果10日后咬人的动物没有死,则可以终止狂犬病疫苗的接种。

这个方法的依据是:动物只有在狂犬病发病后,它的唾液中才会有狂犬病病毒,而狂犬病病程很短,意味着动物一旦发病,大多会在10日内死亡。如果10日后咬人的动物还活着,则说明动物咬人时唾液中并没有病毒,被咬的人也不会被感染上狂犬病了。

用十日观察法,有一定前提:

仅限于家养的犬、猫和雪貂,且伤人的动物需有2次明确记载的有效狂犬病疫苗接种史。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何种情况,在被咬伤后都要及时去医院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而不是先去观察动物有没有发病。不然,如果等动物发病了再去打针,可就来不及啦。

“十日观察法”很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作为判断伤人动物有没有狂犬病的一种方法,可以打消被咬者的顾虑,不要“恐狂”,减少担忧,但它绝对不是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的标准。

‍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程序‍

两种接种方法

四针法,在0天、7天、21天接种,首次接种2针。

五针法,在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接种1针。(注:“0天”指接种第一针那天,一般是被咬当天。)

如果观察10日后,伤人的动物还没死,我们也可以继续接种后续的疫苗。因为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能提高体内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给自己最周全的保护,这也是现今狂犬病疫苗接种的通行做法。

本文系约健康平台首发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下载“约健康”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