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深圳新增用地(华为新产能布局回归深圳)
华为在龙华新拍得的地块,现场已有挖掘机进行施工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华为在深圳新增用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华为在深圳新增用地
华为在龙华新拍得的地块,现场已有挖掘机进行施工。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龙华区一块新批出的产业用地,吸引了各方关注。10月19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底价2.98亿元,拿下51.49万平方米的地块。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这块工业用地无疑属于“巨无霸”级别。
这条看似简单的新闻,传递出众多讯息:于华为而言,决意在新能源产业进行扩张;就城市而言,华为对于深圳至关重要,此番巨量土地低价出让,显示出这座城市的产业雄心;具体到个体,南都记者在实地采访时,当地居住的市民难掩喜悦:“华为落地,大有可为”。
记者探访
大量工程机械已入场
华为新拍得的土地,用途为普通工业用地。规划显示,该地块未来的建筑面积为76.36万平方米,包括厂房61.66万平方米,食堂5.5万平方米,宿舍9万平方米,地块靠近深圳另一个超大型企业:富士康。
把时间拉回到2019年,在市委书记王伟中亲任“招商专员”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一次性推出的产业用地总量为30平方公里。
10月19日,南都记者实地探访了华为拍得的福城地块。该地块西临龙澜大道,北面是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东临大水坑水库,附近还有富士康观澜科技园、成亿高工业园等。目前,该地块已完成土地整备工作,现场有多辆挖掘机正在进行施工,清理土石。
得知华为拍地的消息,居住在附近的王先生感慨地说,华为入驻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龙华的发展又多了一台引擎。“更重要的是,政府也会投入人财物,改善周边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对我们普通居民来说,这是最大的好处。”
华为深圳拿地的消息一经公布,即引发各界热议。华为作为深圳乃至中国的明星企业,释放出的最新发展扩张和产业布局喜讯;具体到城市而言,华为对于深圳至关重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华为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深圳是制造业的聚集地,依然在制造业上具备区位优势。
规划布局
华为“一字阵型”横跨深莞
已公布的规划显示,华为未来在这里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
天眼查显示,今年6月7日,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地址位于福田区香蜜湖街道安托山总部大厦A座,法定代表人为胡厚崑。一位熟悉华为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安托山可能是华为数字能源的管理总部。从新拍得地块的规划来看,福城这块地则是工厂和研发,福城地块很可能是华为数字新能源的生产基地。
地图显示,将于数年后崛起的产业新城,与坂田华为总部、松山湖基地呈一条直线布局,横跨深圳、东莞两城。
事实上,这几年关于深圳产业外迁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2016年,华为搬迁至松山湖时,一篇名为《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曾引发引发了深圳人的焦虑。最普遍的说法是,企业外迁会导致深圳产业“空心化”。
“华为在深圳拿地建厂,是对深圳产业外迁论的有力回击。”盘和林表示,当前深圳制造业正在优化升级,传统低效、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的确会有外迁。但高端制造业,具备发展潜力的先进制造业,这是深圳制造业的核心力量,未来将会继续在深圳生根发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表示,深圳市政府这几年一直致力于留住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而且确保拿出足够的产业空间来留住制造业。“龙华区拿出大面积的地块给华为建厂,这本身也是深圳市产业战略发展的结果。”
后续影响
将产生“量化带动效应”,带动区域发展
位于深圳地理中心位置的龙华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区内产业配套完善,拥有富士康等一批制造企业,该区正在聚焦“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目标。
华为深圳拿地时,恰逢龙华区两会召开,该区政府工作报告直言,龙华区存在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数字经济产业与企业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尚未形成优质梯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华为与龙华的携手,在此前双方的合作中也有端倪。2020年9月,龙华区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龙华区数字经济发展及“智慧龙华”建设。
更关键的是,华为的业务布局也与“数字龙华”建设深度耦合。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也提出“深耕数字化”。在华为龙头效应的带动下,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能会落地龙华,完善产业生态。
“龙华的做法其实也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政府要有战略、要配备最稀缺的土地资源,才能吸引像华为这样的企业落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汉仑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袁易明教授表示。
袁易明表示,区域强势发展,需要有重要的龙头企业,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产业的生态环境。这需要有骨干或支柱型企业来支撑,很多企业参与,来构成产业发展的生态。华为进来以后,可以跟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形成协同,产生“量化带动效应”,共同带动区域战略目标的达成。
专家说法
政府应重点关注营商环境,引进来更要留得住
专家们首先关注的是营商环境。盘和林表示,最好的方式是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服务好企业,对接好金融机构、市政设施等方面,同时在制度框架内,为高端制造企业提供适当的便利。
“从地方政府层面,还要做好协调,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着手解决企业的问题,让企业尽快投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说。
产业发展伴随的是人才的迁移。对于个体来说,区域的产业发展固然重要,但生活模式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一位“大厂”员工表示,企业搬迁,要去另外一个地方上班,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房价是不是便宜了,而是那边的配套设施怎么样。“毕竟上有老,下有小,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经过多年发展,华为松山湖片区由“不毛之地”,如今医院、学校、公园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而松山湖官方也透露,东莞还在积极协调配套,将解决房子、教育、医疗等问题。
郭万达表示,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得有相关配套。华为刚刚竞得的福城产业用地规划中,不仅有厂房,还有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有人的地方,一定得有相关的配套。”
“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土地资源、政策支撑和研发补贴等资源,这样的问题往往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被忽略。”袁易明提醒,在大企业周边,往往会形成产业集群生态,这种集群需要若干个中小企业相互进行支撑、服务。“除了直接为大企业服务外,政府还要为集群中的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开展优质服务,这是同等重要的。”
袁易明表示,营商环境不光是单个企业的事,应该是一个集群的思路。“服务好了小企业,大企业才能呆得住,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也能依托大企业,共同构建一个开放的产业集群生态。这才是最稳定、最有竞争力,也最有创新能力、最能引领市场的模式。”
采写:南都记者 邱墨山 见习记者 方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