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七夕来时先有期)

李商隐两首动人而迷离的七夕诗,写尽了有情人无尽的,相思牵挂“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李商隐《碧城三首》其三

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七夕来时先有期)(1)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盛大的节日,其内核是初秋关于织女星和牵牛星的祭祀。自先秦楚怀王依据天象和星辰设立七夕,其本质是祈求秋天的风调雨顺。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美丽的神话和传说,传说织女是天帝之孙女,司掌天上的纺织,日夜织布,因为婚配给仙郎牵牛之后,相思恩爱,不事纺织,而被天帝将夫妻强行分开,只允许一年会见一次。

到了唐朝,七夕节成为举国庆祝的日子,在唐玄宗之前,七夕就有在两仪殿宴请群臣的传统,保留着星辰祭祀的郑重传统,但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同样感染着宫廷,唐玄宗时代,宫廷过七夕,隆重欢快,白居易甚至用“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描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七夕。

七夕在唐朝,既是祭拜织女神的日子,又是著名的爱情节,团圆节。民间更是夫妻团聚,女性拜月乞巧,欢乐祥和。

写下这些,是便于了解,李商隐时代,七夕节是一个怎样的背景。

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七夕来时先有期)(2)

七夕节是值得期待的,很多恋人和夫妻,都选择在这一天相会团圆。当然中国有传统保守的一面,七夕更多的是指既定的夫妻的相会和团聚,应对织女本身是牵牛的妻子,而不是恋人。

李商隐是情诗高手,因为得力于他深厚真挚的情感。

这首诗整体来讲,非常的辗转忧伤,就算是你不能读懂确切的含义,但是那缭绕的音韵和节奏,像一首忧伤的歌,而且那“先有期”“未有枝”“总不知”,已经带给人强烈的遗憾和失落感,仿佛含着无尽的委屈。让我们慢慢去读。

一句“七夕来时先有期”,写出了多少人无尽的盼望,等待七夕的团圆。那么这个“期”有两重含义,一种是盼望,期盼这个佳节的早日到来,往往是恋人之间的憧憬和约会,带着盼望昂扬的气息,一种是约定,就是说,在七夕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回家的日子,这一种更为深沉笃定,更适合夫妻之间,说好了,七夕节这天我肯定回来。

李商隐究竟想表达哪一种呢?但也许正是这个“期”的多义,就是李商隐诗本身的特色。

他的爱人,介于传统的恋人和妻子之间。

“洞房帘箔至今垂。”洞房是指幽深的道教洞天,后来也引申专门形容成夫妻的新房。

无论这洞房在哪里,至少它一直静静的,没有等到该来的人。

那么这个时间跨度就佷让人玩味,至今是哪一天,是七夕还是七夕之后?但明显,是一种深深的失落和惆怅。

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七夕来时先有期)(3)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那天上的月亮,里面的兔子,凄惶不定,刚刚长出魂魄来。

那海上的红色的珊瑚,用铁网沉在海中,还没有长出枝桠来。

七夕的月亮不能叫做玉轮,因为它不是圆的,只是半圆状。月宫中有兔子,叫做顾兔,因为古诗中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那仓皇的兔子,代表着一种感情上的不能安定。而古代十六的月亮,才叫做生魄。

至少李商隐对时间段有了暗示,这已经是七夕节之后的七月半了。

古人养殖珊瑚,是将铁网沉在水中,然后在上面绑上小的活珊瑚枝。等到珊瑚长大,然后可以顺利将铁网拉出。这样可以豢养最名贵的珊瑚,而不会让珊瑚折断。相反从海底硬生生采集珊瑚,容易导致珊瑚破碎,而且发生溺亡。

这些名贵的珊瑚捆绑在铁网之间,从生到出水,已经注定不自由,而且有漫长的成长期,十年,几十年,上百年。

让我们从画面感去理解这两句诗,在七夕之后,那月亮刚刚圆,皎洁清新照在大海上,那毛茸茸可爱的玉兔,凄惶不定看着水面,而无边的大海上,表面波光粼粼,一片宁静,但是有被铁网捆绑的小珊瑚,在水底悠缓成长,却没有一根珊瑚可以探出水面,沐浴月光。、

兔子是在寻找故人和依赖,珊瑚被压抑到无法出水。

有一种距离叫做你在天上,我在海,比飞鸟和游鱼的距离还要远。

那么,未有枝还可以谐音未有知。是指一种焦灼的等待对方并不知道,还是指音讯不通呢?至少从七夕到月圆,两个人是断了音讯的,该来的没有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这里谁是月亮,谁是珊瑚?不管谁是月亮,谁是珊瑚,都有一种海天茫茫的清冷和浩渺。被各自圈在命运里,不能相会相知。

有人将顾兔和珊瑚比作孕育儿女之像。这当然是在海水明月意象上的深度解读,因为没有更多的典故支撑,我在这里不做解读。

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七夕来时先有期)(4)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送给你神秘的仙方,是为了你青春长寿。我拿了黄色的凤凰图案的纸却写满相思。

那武皇内传上分明有我们的故事,不要认为这人间没有留下过我们的爱和痕迹呀。

很多人不知道神方驻景的典故,想当然认为是给女子的养颜丸。

但是这首诗是可以在《汉武帝内传》找到典故的。

《汉武帝内传》是道教典籍。而李商隐曾经是玉阳山的道教弟子,深习道典,只是后来考中进士,放弃了修行。李商隐瑰丽的诗作多和道教神话典故有关。

那么汉武帝内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就是汉武帝渴望长生不老,虔诚向道,感动了天上的王母,王母派人告诉汉武帝,我七月七日来和你见面。果真,七月七日夜晚,王母娘娘带着随从来了,其中有一个上元夫人,叫阿环的,亲自传授汉武帝各种书籍和秘方。

那么汉武帝对王母娘娘和上元夫人有没有感情呢?至少在这本书里没有。但是这本书记录了汉武帝遇见这两位神仙的时间。七月七日。

但设若李商隐遇见这种局面,他肯定有感情,这个感情,就在阿环身上。

因为李商隐曾经自比为东方朔转世,“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如果在前生之前有过相遇,李商隐只比天上东方朔,而他喜欢的女子,就是瑶池碧桃闲的阿环。

那么李商隐这首动人而迷离的七夕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七夕来时先有期)(5)

他与某个高级道姑相恋,曾经有过缠绵的感情,李商隐的情深,设定对方是自己妻子一样的恋人。在七夕这样美好相会的时段,两个人定下了相会的约定,李商隐带着无穷的期待等待,然而她最终没有来。这次相会,李商隐一定准备了很多关于未来的问题,可以决定他们的走向。因为他内心已经把她当妻子,所要的就是如何走下一步。李商隐的诗作绵渺,但是从他一生来看,是个颇有责任和务实的人。

他们有不为外人懂得的情深和般配,互相有着恋人夫妻的依恋,但是迫于外在的原因,女子无法和他见面和相守。

曾经相处的时段,女子爱他至深,将自己所知所学,柔情蜜意都给了李商隐,希望他长寿健康,而李商隐难以忘怀这段感情和相处 ,用无尽的相思和等待去报答对方。

在外人看来这是无法有结果的一场空恋,不被承认,但是李商隐却刻骨铭心,因为爱曾经真实来过,对于这样一个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以修道为职业的女子,他能给的,就是他发自内心的爱,哪怕这种爱衍生的绝望和伤痛,已经损害了他的身心。

对于那个不在能来的女子,他的设定是仙女是恋人,更是心中的妻子。这种排他的执着,证明着这种恋情曾经真实存在,在牵挂和无望中分别。他们比牛郎织女更可悲,因为在某一次分开之后,相见无期。

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七夕来时先有期)(6)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唐代李商隐的《银河吹笙》这一首诗,没有一个字写七夕,但是说的都是七夕的情境,七夕的典故。

对于道姑恋人的分别,伤痛其实持续了李商隐的终生。有理由相信,是外在的力量大过了李商隐和她本身的能力,无法冲破层层桎梏。

因为李商隐虽然是自由之身,但多方资料暗示这个美丽的道姑实际没有人身自由,她们从小为奴,依附于皇室和达官贵人,虽然锦衣玉食,也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无权选择自己的婚姻和生活。而靠着机遇和聪慧,她们很可能有所成就,比如传言这个道姑是皇室公主的高级侍女和女官,因为公主修道,她也拥有了相对清贵的头衔和一定的能力,但是却不能脱离皇室。

唐朝的公主有很多不愿意困在婚姻里,她们修道,拥有皇宫一样的道院,有着交际的相对自由,但她的侍女只能依附主人,在特定的场所有所交际。

女子的自由无从谈起,而李商隐和她的爱又是发生得如此深邃和深情,其结果是不得不走向命运的歧路。无论李商隐选择当道士还是进入仕途,从现实上来讲,他们都没有夫妻缘分。但是从感情和内心来讲,你爱一个人,是没有太多外在条件的,只是因为她是她。

正是这种结局无望,李商隐自身伤痛的同时,更愧疚牵挂那个困在修仙路上的仙女。

因为他们相爱过。

又一年七夕,牛郎织女相会鹊桥的日子,李商隐却无眠,渺渺银河,他站在最高的楼顶吹笙。想必是吹给心中的她。两个人的相知往往是心有灵犀,比如她也曾经在最高处,为他祈福,总是牵挂。

这银河璀璨清冷的七夕,他坐了一夜。

两个人成为夫妻相守,同床共枕的梦早已经破灭,但是为什么他看到一只孤独的雌鸟,仍旧会心痛呢?因为那是她的现状啊。

孤独,也是他的。因为再也没有一个女子激起他生命内里的那种激情和狂欢,那种不再孤独的温暖。就算是他在人间的热闹里,他依然觉得冷。

他想她,思念她了。

我吹笙不是为了像王子乔,在七月七日成仙,追求那种自我超脱仙意,我是怀念你,我的爱人,我吹的都是情歌,你听见了吗?就算是你听不见,那也是我爱的心声。

李商隐七夕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七夕来时先有期)(7)

这两首李商隐的七夕诗,伤感而迷离,表达的是无尽的牵挂和惆怅。就算是在细节上有不同的解释,也无碍那其中表达的深情。在流传下来的关于七夕的诗作当中,李商隐的诗有着特殊的璀璨和情感力量,让人过目不忘,入口芬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