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阿甘精神(现代社会还需要阿甘的精神吗)

本文作者:秋叶飘零

影片《阿甘正传》虽据真人真事编拍,但其内涵的丰富深刻,远远不是一个残疾人的传记所能包容,称为哲理片亦不为过,而且是有关人类生存的冷峻的大哲理。

此片对于动辄以理性和智慧自恃的现代人而言,警省尤甚。无情的喻意嘲讽,让人不得不深思;思考之后,则是难堪的回味。

因此,《肖申克的救赎》未能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实在是棋逢对手,机缘不巧。

如何理解阿甘精神(现代社会还需要阿甘的精神吗)(1)

主人公叫费勒斯·甘,童年入学时,被测定为弱智,为进普通学校,还很费了一番口舌。身体发育也不正常,要戴着腿箍矫治。

就这么一个脑瓜不好使、说话瓮声瓮气、直着两腿挪动的孩子,日后不仅上了大学,还因出色的橄榄球技,见到了美国总统。

入伍后,在丛林中战功卓著,再次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

之后,打乒乓球他名声大噪,驾捕虾船他财源滚滚。

总之,他这一生走运得很,名利俱全,事事如意,正应了一句俗语:傻人有傻福。

如何理解阿甘精神(现代社会还需要阿甘的精神吗)(2)

不过,看了影片,仅仅冒出这么一句人生感慨,那就太对不住导演的一番苦心了。影片主旨的超拔精妙,是对这个离奇的人生故事加了极不寻常的生活按语和艺术注释。

珍妮、巴布、丹中尉,是阿甘过往最密的情人、友人。前两人在入学入伍的路上,愿意与他平起平坐,唯一的。

按理,他们身边的空位,是阿甘人生之旅中应据的一席,却因他人歧视的烘托,在阿甘心目中,便成了某种恩赐。于是,他无条件地终生相许、相助。

至于丹中尉,起初只当阿甘是白痴一个。阿甘从死神手中救他一命,他还一度怨恨阿甘毁了自己的“名节”。什么人!

导演设置这三个人物,意图不是为了表现阿甘心地的善良美好,而是在对比性的故事讲述中,相当含蓄地揭示了一种深邃新颖的人生思考。

生于军人世家的丹中尉,一心惦着建功立业。出身贫苦的巴布,上了前线还絮叨着捕虾发财的美梦。笼罩在早年家庭阴影下的珍妮,总幻想着翱翔于既定的现实困扰之上。

如何理解阿甘精神(现代社会还需要阿甘的精神吗)(3)

他们因或正或负的家庭背景,形成了某种功利的或虚幻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在社会价值的赞许下得到强化。若有悖于集体观念,就会形成心理压力。

无论正负褒贬,人活着,总要有个奔头,好让心智才能的发挥、发展有个方向,这是具备理性的现代人的生存基点。否则,千方百计、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等等,就都失去了基本动力和目标意义。

然而,这么挣死扒活的,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丹中尉孜孜所求的,巴布梦寐以求的,珍妮盲目追求的,最终都如梦如幻如泡如影。恰恰是无欲无求的阿甘,在无目的的行为实施中,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如何理解阿甘精神(现代社会还需要阿甘的精神吗)(4)

阿甘的行为,集中在一个“跑”字上。跑,贯穿全片。小时候被人欺侮,拼命奔逃逼出来的自保本能,成全了他的一生。

因为善跑,他进了大学;因为善跑,他荣获军功;因为善跑,他风靡全国。打橄榄、当兵、打乒乓、捕虾,一切都缘于偶然巧合的外部因素,他只是顺应外力,不停地努力跑下去而已。

细究起来,他一生中出于个人心愿所做的大事,就只一件,三年零两个多月的长跑,造成了轰动效应。却是一次无目的的行为,只是无缘由的想跑。

值得深思的是,阿甘的超脱并不具有自觉的精神境界,而是智力障碍所致。这里起决定因素的,是一颗心,一颗在特殊成长氛围中,被母爱充分浸润过的纯真的心。

如何理解阿甘精神(现代社会还需要阿甘的精神吗)(5)

影片昭示得相当清楚:阿甘缺的只是智,心灵是健全的;他人智力正常,但心地却被名利等俗尘所蔽。只有抛开人为的价值取向,随缘随性,才能恢复清澈明净的天性。

这其实已贴近宗教了。最具反讽意味的,莫过于一大群人,跟着蓬头垢面的阿甘奔跑的夸张场面。有的盲目簇拥,有的有意追随,而他的无意识的词语和动作,居然成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妙方。

最后,阿甘在众人眼里,竟然幻化成近乎耶稣的模样了。

如何理解阿甘精神(现代社会还需要阿甘的精神吗)(6)

丹中尉对阿甘说,人是命中注定的。妈妈对阿甘说,人是随风飘零没有定数的。阿甘自认两者都有。

在无定和注定之间,人的命运,是否就像影片首尾出现的那片羽毛?飘来荡去,捉摸不定。

注:原载于《惠州日报》,略有改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