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对马岛拥有主权(解密弱国无外交)

20世纪初,英国为了侵占中国西藏,使用一系列阴谋伎俩,在中印边界东段强加了一条所谓"麦克马洪线"的边界线,并使尽阴谋,甚至纂改地图版本,企图让该线成为事实。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帝国主义的阴谋得以粉碎。然而,这一段史实却鲜为人知。

为什么英国对马岛拥有主权(解密弱国无外交)(1)

觊觎西藏,英国霸权主义用心险恶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为外国列强所垂涎。19世纪中叶,英国占领印度次大陆后,两次发动侵藏战争。1906年,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辛亥革命后,英国又乘机帮助亲英分子达桑占东潜回西藏,自封藏军"总司令",令清兵"缴械出镜"。藏军东进至察木多,威胁川滇安全。

1912年,达赖派人潜赴外蒙古库伦,和沙俄扶持下的外蒙当局签订《蒙藏条约》,议定双方均脱离中国而独立,并相互承认。

然而,由于北京临时政府的坚决态度和孙中山大总统的郑重申明,达赖不得不放弃"西藏独立"计划,表示承认"中华民国宗旨"的"五族共和"。后来的袁世凯政府则"将达赖位号封复"。

英国见自己策划的"西藏独立"将要流产,公然违背1906年《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不干涉西藏一切政务"的承诺,于1912年8月17日照会中国政府,表示若北京政府"派兵入藏",必将与英军发生"直接之冲突"。言下之意英军将入侵西藏,并提出召开会议,废除《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改订新约。

为什么英国对马岛拥有主权(解密弱国无外交)(2)

最初北京政府极力抵制英国无理要求,英国则以"承认民国为要改藏约"之条件,并坚持让西藏代表为独立方面与会,袁世凯正值"善后大借款"前夕,不敢得罪英国,只得同意。

开会前夕,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中国外交总长陆徽提出"鉴于四川之设西康省,其西部纯系藏境,将来立约不能不规定藏界,明分川藏疆界。"川藏分界,纯系中国内政,英国政府横加干预,企图肢解西藏,其用心险恶,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麦克马洪线"。

避开中国谈判代表,英国炮制出可笑的"麦克马洪线"

中英藏三方于1913年10月6日在印度北方西姆拉市开会,中国首席代表为西藏宣抚使陈贻范。他曾在驻英使馆任职多年,是一个文雅而有经验的外交家。英国首席代表为英印政府外交大臣,老牌帝国主义分子亨利·麦克马洪。西藏方面"首席代表"为亲英头目,首席噶伦伦青夏扎。麦克马洪主持会议。

夏扎首先提出六条草案,核心是"西藏独立"和划定西藏疆界。对此,陈贻范断然拒绝。

会议期间,1913年11月5日,中俄互换关于外蒙古问题的条约,麦克马洪立即向英国政府建议仿效沙俄,将西藏也划分为内藏和外藏,获英国政府同意。1914年3月11日,麦克马洪向中方正式提出"调停约稿十一条",其内容除了支持藏方六条草案,还将青海省大部分及四川省西部划入西藏境内,并划出内藏与外藏,包括青海省和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外藏脱离中国搞"自治";中国对内藏拥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但不得派驻军队及官吏;同时,"英国(驻藏)商务委员可于必要时随时带卫队前往拉萨"。这就是称之为《西姆拉条约》的基本内容。

为什么英国对马岛拥有主权(解密弱国无外交)(3)

中国首席代表陈贻范受命拒绝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麦克马洪在威胁利诱无效后,1914年7月3日,借故将陈贻范支开到隔壁房间,英藏两方代表背着陈贻范签了字。陈贻范得知后,十分气愤,当即发表声明:"中国否认西藏享有主权,从而否认西藏享有条约的缔结权......凡英藏本日或他日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承认"。7月6日,中国政府向英驻华公使朱尔典,并通过中驻英公使刘玉麟向英国政府发表了同样内容的申明。

1914年10月,历时10个月的西姆拉会议在中国代表受命拒绝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而西藏代表又无权擅自签约的条件下草草收场,因而,《西姆拉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西姆拉会议上本没有研究和确定中印边界的议案,麦克马洪也没有向中国代表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在所谓的条约签字仪式上,麦克马洪竟然拿出了一个"条约附图"。图上将西藏分为"内藏"与"外藏",用红线标志西藏与中国内地的界限,用蓝线标志内藏与外藏的界限。图上的红线虽然大部分是西藏与内地界限,但是红线南端却延伸成弧线以代表西藏和印度的"国界",并将中国西藏东南地区的门隅、洛隅、察隅及达旺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到印度版图,其面积相当浙江省大小。这条红线被称之为"麦克马洪线",它把中印边界往中方推进了大约60公里。

西姆拉会议期间,1914年3月24日、25日,麦克马洪和夏扎又背着中方代表,在德里以秘密换文方式,做了一笔可耻交易:西藏同意以"麦克马洪线"南端作为西藏和印度东段的边界线。这就意味着西藏割出9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归印度;英国则帮助西藏从中国政府争得青海和四川西部作为补偿,并支持西藏"独立"。

为什么英国对马岛拥有主权(解密弱国无外交)(4)

由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背着中国政府偷偷摸摸炮制出来的,因而,英国政府长期以来不敢将其公布于世。同时,英国也担心沙俄抗议,因为1907年以《英俄条约》规定英国若同西藏打交道,必须通过中国政府,也规定英国不得兼并西藏领土。此次英国违反了《英俄条约》,麦克马洪在德里对夏扎的允诺无法兑现。自以为得计的夏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西藏地方政府因夏扎擅作主张同意了"麦克马洪线",而英国人许下的承诺又无法兑现,因而对他进行了严厉斥责,并且也公然表示不承认"麦克马洪线"。在此后的30年里,达旺地区仍在西藏地方政府的有效管辖下,英军时有搔扰,但也不敢过分放肆。围绕着"麦克马洪线",英国政府可谓机关算尽。其间一波三折,令人回味。

擅入西藏的植物学家重提"麦克马洪线",促使英国政府制造地图版本阴谋

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外交大臣是艾奇逊。艾奇逊死后,英国政府为了纪念他,于1929年编纂了一套艾奇逊任外交大臣期间英国与外国签订外交条约的文件汇编,命名为《艾奇逊条约集》,并在该集中首次简要地介绍了西姆拉会议:

"1913年,西藏、中国以及英国的全权代表在印度举行会议,企图解决有关中藏边境事宜,起草了三边条约,并于1914年草签,然而中国代表不准其全权代表进行正式签字。"

可是,在《艾奇逊条约集》中,作贼心虚的英国政府没敢将《西拉姆条约》全文和那个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及其"条约附图"收入其中。人们在看到那些简单介绍西姆拉会议的文字后,向英国政府询问此事,英印外交部只得解释说:如果发表了条约文件,"就不得不对三边条约及其秘密历史作简单的叙述,现在发表这个宣言的全部事实,就可能迫使中国政府公开表态,从而给反英宣传提供新把柄"。

很显然,英国政府面对腐朽的清王朝是肆无忌惮的,而对于逐渐苏醒过来的新政权却不敢过分放肆,其虚伪阴险的帝国本质昭然若揭。

为什么英国对马岛拥有主权(解密弱国无外交)(5)

然而,距西姆拉会议20余年之后,有一个叫做金敦·华德的英国植物学家和旅行家,在擅自闯入我国西藏之后,对西藏丰富的物产和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赞叹不已。1938年10月,华德在《皇家中亚细亚学会杂志》发表文章,不仅重提"麦克马洪线",还极力主张英印军队占领达旺地区。作为一个植物学家,华德的行为为学术界所不齿,却引起了英印政府的注意。

华德的鼓噪,首先引起了英印政府一个副秘书长欧拉夫·卡罗的注意。卡罗向英国政府建议说:"如果《艾奇逊条约集》中没有《西姆拉条约》及"附图",中国政府会坚持说"印藏之间不存在经过批准的协定",人们可以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麦克马洪线",因此,应该立刻在官方地图上将"麦克马洪线"画成"中印边境线"。他还具体建议说,可以利用英国《泰晤士报》出版这样权威的地图集,仍旧以印度官方测量局勘测确定的"麦克马洪线"为依据。

这一无耻的阴谋很快就产生了恶劣影响。

印度测量局在1937年制作的地图虽然以"麦克马洪线"作为"东北边界",但是又注明"未经标界"。该测量局1938年发表一张"西藏地图",即标明达旺地区属于西藏,又将"麦克马洪线"标明为一条"正式的国际边界"。1940年英国《泰晤士报》出版的商业用袖珍地图集,也将"麦克马洪线"标为中印东段的"正式国界"。

为什么英国对马岛拥有主权(解密弱国无外交)(6)

显然,英国政府如此处心积虑,是不会满足于出一本地图自我安慰的。1938年4月,英国军队大举侵入达旺地区"行使英国的权利",并指示英军:"......要认真注意不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这件事还可以重新拿出来讨论。""不要向当地居民作任何保证,只说是为了调查任务而来的。"

1947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国民党政权已岌岌可危,印英政府也加紧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他们用武力驱逐了"麦克马洪线"以南西藏地方政府设置的行政机构及派驻的官员,并在德让宗,互弄等中国领土上建立哨所,驻扎军队,俨然以主人自居。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英印政府的白日美梦得以破灭。值得玩味的是,虽然当初英国下令从全世界回收销毁1929年原版本《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仍有两本幸存于世,一本在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另一本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据传,印度外交部也存有一本。这些原版真品成了英国筹划"麦克马洪线"及版本阴谋的铁证。今天解密这一史实,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及民族强盛的重要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