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实的行动守护住绿水青山(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在位于湖南株洲石峰区的清水塘老工业区,老化工人、“工二代”冯青山听着父辈白手起家的故事长大,后来他又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工厂和许多重污染企业一样,那个冯青山曾倾注热爱、为之奋斗的工厂,历经几番兴衰后,最终被关停而冯青山所感受到的,除了青春记忆,更多的是这片土地的新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用坚实的行动守护住绿水青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用坚实的行动守护住绿水青山(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用坚实的行动守护住绿水青山

在位于湖南株洲石峰区的清水塘老工业区,老化工人、“工二代”冯青山听着父辈白手起家的故事长大,后来他又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工厂。和许多重污染企业一样,那个冯青山曾倾注热爱、为之奋斗的工厂,历经几番兴衰后,最终被关停。而冯青山所感受到的,除了青春记忆,更多的是这片土地的新生。

在清水塘老工业区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鼎盛时期,曾聚集近300家冶炼化工企业,是株洲、湖南乃至全国有名的化工冶炼基地。随着整体搬迁改造、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这些企业或关停或搬迁,热闹了60多年的老工业区再次归于平静。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集创新和智造为一体的生态科技新城。

改造

前往清水塘投资集团的路上,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冯青山的父辈们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建设景象。“1957年湘氮搞基建我舅舅就参加了,父亲则是调到厂里的第一批车工。”

百废待兴时,“烟囱林立”是老一辈的梦想。但当面临新旧动能转换,尤其是清水塘水不再清、天不再蓝,化工生产也在逐步凋零时,踌躇不前还是壮士断腕,就成了一个不得不做的决定。

2015年底,株洲首次为这片土地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十年建成新城”的目标。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搬迁改造攻坚战就此打响。

为了打赢这场硬仗,株洲市将搬迁改造指挥部办公室搬到清水塘,200多名工作人员挂图作战,一企一策,因企施策,为企业当“红娘”,结“亲家”,让企业从“要我搬”向“我要搬”转变。经过努力,2018年底,该区域内的企业全部关停。

“脱胎换骨”需要“伤筋动骨”。不但要淘汰落后产能,更要治理生态环境。化工企业生产60多年所沉淀的污染,总量巨大,情况复杂,怎么治?株洲组建清水塘投资集团,引进社会资本,邀请国内外公司竞标,统筹推动污染治理和新城建设。

修复厂区外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置重点企业废渣废液、对排污口进行截污……清水塘在阵痛中焕发新生。

如今,这片土地已退出国家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曾经“五颜六色”的霞湾港入湘江口处已清水悠悠,吸引了不少垂钓客……去年,株洲获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这个“全国污染城市”已逆袭为“绿水青山典范”。

留魂

清水塘曾经辉煌的冶炼化工产业,培育出了庞大的化工贸易行业。如今,生产企业或关停或搬迁,依附这些企业生存的化工贸易企业将何去何从?

在同行们犹豫不前时,冯青山曾经在湘氮的“徒弟”、恒和实业董事长何子芒想到一个主意:何不把大家聚拢起来,抱团取暖?“作为整个化工产业链的中游产业,化工贸易企业选址更看重财政扶持、税收优惠、营商环境等政策性因素,不是非得跟着上游企业走。”

株洲市给予清水塘的10年财税返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也给了何子芒实践想法的动力。去年4月,恒和实业依托株洲化工行业协会100家会员企业开建和天厦工贸总部项目。为了帮入驻总部的企业度过建设过渡期,当地政府将一栋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免费给他们使用2年。

“共享式发展”是何子芒提得最多的词。在他的设想里,总部不仅能共享财务、法务、餐饮等资源,还将形成共享营商生态。“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彼此互补,共谋出路,发掘出更多的机遇。”

作为清水塘首个“就地下转型”项目,该公司依托互联网,提供总部办公、产品展示、商贸交易服务。虽未完工却已有400多家化工贸易等相关企业入驻。建成后,预计将有超过500家企业入驻,年交易额达300余亿元,引进税源3亿元以上。“这些入驻的企业家,有不少生于斯长于斯。”在冯青山看来,老工业区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金、资源,工贸总部帮清水塘留住了化工产业的“魂”。

新生

重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后,经历了“刮骨”的清水塘,如何“换血”?株洲市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一座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一座产业转型、创新力强大的活力之城,一座注重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文化之城。

第一批入驻清水塘的项目指明了这座新城的走向。铜霞路的三一石油智能装备基地项目,工地一片热火朝天景象。这里将成为三一集团未来的石油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区域研发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及总部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可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在清水塘投资集团,百度湖南区域副总经理李纲完成又一轮的合作洽谈。“我们主要是瞄准株洲坚实的动力产业基础,以及清水塘的一系列政策优势。”

环保大道竣工通车,城市公园有了雏形,科技产业园正在拔地而起……株化路、株冶路等道路的名字,既诉说昔日的辉煌,也警示着粗放发展的代价。利用旧烟囱、厂房建设的清水塘工业遗址公园,将用一种新的存在形式,讲述株洲的工业文脉。(工人日报记者 王鑫 方大丰)

责任编辑:曹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