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文/章子靠谱

图/网络

写下标题上这个学习了《认知天性》后,颠覆我惯常认知的观点,很吃惊。第一,多年形成的惯常认知,是接受和承袭的长辈和教育者的方法;第二,这种方法现在仍是传授和给予孩子们的主流方法。

《认知天性》这本书是亨利•罗迪格和麦克•丹尼尔合作写成。他们都是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认知科学家。这本直接说明科研成果的书,目的是指导人们在实践学习中,如何掌握复杂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认知心理学理论阐述和实验结果,引导、强化教育理念,将“认知科学”应用在教学中。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1)

虽然更新和扭转,早已根深蒂固深入在人们心中,常用惯了的“强化记忆和集中训练“方法,难度可想而知的大,但在阅读学习大环境的今天,旧的观念需要改变,不利的方法需要革除。要给孩子们终身有益的学习方法,是教育者和家长肩负的责任。当然,一系列好的方法需要事实论证,还需要人们“内宇宙”的醒悟。

既然已认定强化阅读记忆和集中快速练习效率低下,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记忆,和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呢?答案是:在自觉有意获得和主动积累前提下的检索记忆。

一,什么是检索记忆?

《认知天性》中说:充分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孩子越做越熟,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产生的假象,使孩子达不到精通,也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与这种反复阅读,集中复习的方法相比,回忆事实、概念和事件,会更有效。这种有效方法被称为检索式练习或检索式记忆。

检索式练习,实际上就是回想练习。是指每学会一段文字,或学会了一个知识点,就设置出一些问题来考考自己,然后放下隔一段时间冷却,再用回想或小测验的方法把学过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进行连接,这个过程就为自己所学的知识链,打上了记忆结。

如果把这个过程,用脑神经学原理呈现一下,就是把大脑回路比喻成一条细链,在细链上把学到的知识,回想着一颗一颗地象穿珍珠似的穿起来形成系统,再用考试这个检索工具,给它们打上像竹子身上一节一节的不易折断或脱落的结。

“检索记忆,就是主动回忆某个知识运用的过程,如答题、解决问题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能在学习中做到主动检索,那么,孩子们的记忆和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强化。”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2)

仔细了解和观察我们身边的学霸,他们学习中突出的表现,就是喜欢考试,而且复习的过程也非常的轻松、平静和节奏上有条不紊。如果没看过《认知天性》这本书,我们还找不到学霸们,连自己也总结不出来的自觉、主动学习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就连全国著名的“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老师,也是在学习了《认知天性》后,才得知自己为什么学习起来不吃力?为什么每次成绩优异?在别人看起来恐惧的考试他为什么特别喜欢?原来他自己就是检索学习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樊登老师在推荐《认知天性》这本书的时候说:“我的学习生涯,一直是被同学们视作,上天给了我天赋的眷顾。其实我从不相信自己有什么天赋,因为学习真的不容易。我与众不同的是特别爱考试,没有测验的时候,我就和同学互相出题考着玩,玩着玩着,就了解了自己真正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弄明白?”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3)

这样,在每次大考前,他与同学不同的是,不看书,不查笔记,而是拿出一大叠纸,分门别类的把各学科学过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和诗词都默写一遍。遇到想不起来的,就尽量使劲想,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的知识图谱。这样一来,上考场的时候,就不会遇到特别意外的题目了。

以前,他不知道这方法就是检索记忆,更不知道这方法为什么有效?读了《认知天性》这本书,从严谨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和统计分析中,他才知道自己常用的套路,正是检索记忆的套路,包括考试检索、间隔串联、细化巩固和迁移提炼,他经过亲身体验证明,方法对了成绩自然就好的道理。

这就检索记忆的真相(回想已知,检索链接)。从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检索记忆学习法的确是一个有效的,值得尝试的好方法。

二,为什么说检索记忆,要在自觉和主动的前提下进行?

认知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们在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花费越多的心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去重新演绎它,或者尽可能的尝试理解,这个概念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那么就能越牢固地掌握这个概念。

“花心思尝试”,就是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而80%的孩子因为不自觉中接受和习惯了,反复强化记忆和集中练习方法,而主动、自觉却成了他们的短板。他们在固定思维和习惯重复的影响下,失去了自我的主动性。这些孩子整天钻在垒起的书本和作业堆里,服从任务要求的命令,像一个个被劫持的机械人盲知盲学。

他们的认知观念里坚定的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的学习状态和好的学习途径,于是走入了无效或甚少成果的误区: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4)

1,只要抓住时间死记硬背就能出成绩

愿望是美好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许多的孩子耗尽时间,花尽精力,换回的却是成绩不理想。由于付出与得到完全失衡,他们心里就一点点积累起了对学习的厌恶,和对每次参加考试的恐惧,这时候他们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却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是被不得法的“勤奋伏案”的假象所毒害。

关于这一点,我也有过深刻的体会。在我选择做出要学会自媒体写作的决定后,我连续参加了三期,每期一个月的写作训练营,当时,我就认为训练期间,我只要不间断的学习,让自己和大家一起进行高强度的写作知识记忆,每天写一篇2000多字文章,或列出文章框架的训练,多吃苦多练习一定能在期限内成功。

那时我真的很能吃苦,每天连碎片时间都不放过,挤出来给自己定下任务背课上知识,还半夜起来写文章。三期下来(三个月),我发现自己收获甚微,从文章观点的提炼,文章行文的逻辑及论文过程的理论支撑,再到语言表达的经验等方面,都没有很大的提高,更谈不上不突破。我开始醒悟: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5)

能力岂能突击来,知识必靠积累在。

这时,身体却出现了很不好的状况,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不适应采用强化方法,就算pin上生命也不能完成意愿。于是我放下笔,让自己静下来放慢节奏,重新检索记忆课上的写作知识,并开始归类联系已有知识,将知识串联,建立心智模型,才算走上学习的正规途径。

2,无积极组建“心智模型”的概念

认知天性中说:“影响智力水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本人掌握的”。

学习能力强的人,都有“心智模型”,他们用能掌握的、已经清晰形成的“心智模型”,处理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什么是“心智模型”?

它是我们日积月累起来的知识系统,加上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与经验结合建成的思维模式,这个习惯性解决问题近乎智能的模块,每当问题出现,就能理性的机智应对,使瞬间分析、判断有方向,处理问题有方法,它不会让人手足无措毫无办法。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6)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建立心智模型是多么重要。我们在看篮球比赛时,见中锋队员得到球,他迅速的观察场上局势,当确定进攻的方位和有力的时机后,他会用眼神与下一位接球者会意,然后声东击西,隐蔽型的掩护,为接球投篮的队员赢得时间机会。中锋队员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因为他已经在紧急的状况下,挑出了最重要的因素,能够识别应对各种球路。

这正是他在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的心智模型和篮球比赛中,各种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果。有了这主动和自觉建立的“心智模型”能力,才能洞悉球场上的瞬间多变的信息。

学习中也是一样,虽然孩子们之间存在着天资不同的因素,但教学会他们检索练习和组建心智模型的方法,再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智力水平。

三,怎样才能使孩子在学习中自觉、主动的进行检测记忆

我的回答是:要靠老师和家长的努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性:好奇、热情,引导他们在学习(阅读)时打破常规,将学习任务目标化,兴趣爱好对口化,活跃气氛鼓励化。这些都是激励孩子主动和自觉学习的条件,然后给予孩子检索记忆的方法指导。

爱因斯坦曾经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想他说的创造力,就是指知识运用中的高层次技能,这个高层次技能里包括:知识分析、综合判断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与用结合不起来,那么学习的知识是不实用的。怎样才能实用呢?

要在自觉检索记忆中,将知识、概念用演绎的方法来理解,并用连接实际的方法来积累经验,但是要在检索记忆和练习新技能的同时,付出努力、展开思考,并在心里多次演练,高层次的技能成果才能显现。建议如下:

1,抽象化转向形象化

中小学的孩子,形象化的视觉记忆强,识别画面时想象力丰富,这方面明显优于抽象化的概念记忆,他们对图表、曲线等画面的东西记忆深刻,也记得牢固。当孩子面对直观性强、有趣和好理解的东西时,兴趣盎然,学起来轻松,气氛活跃度高,积极性也易调动。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7)

如果将晦涩难懂,或者说理性强的文章,和抽象的公式或定理,这样的难点、重点知识,利用一些工具,如:设置情景或想象场面动态,让孩子参与体验,或者追问和提醒孩子,在他经历中是否处理过或胜或败的问题,让他们参与互动。再比如中学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题对孩子来说是难点。怎么做?

不要让孩子们钻到一份一份模拟题的重复练习中,而要指导孩子跳出埋头练习的陷阱,花时间尽可能的收集历来考试中出的题型,按问题的属性来归类,让孩子心智中有类的概念和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了类的模块做基础,再去处理每份模拟试卷的具体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心中就有了底。再真正用好检索记忆,学习效率必然会提高,处事能力也必然加强。

2,巧用“间隔”

“间隔”是一种策略,包括用时间间隔,也指内容交叉学习。在《认知天性》里讲了一个实验:他们把单元考,学期末考和年末考试的内容整体划分成三份。1/3的资料会在三次间隔的小测验中出现;另外1/3测试资料,让学生连续的多学3次;剩下的内容既不出现在课堂上,也不额外的复习,只讲授一次。目的是考查检索记忆的效果。实验的结果非常惊人,把资料放在三次测验中出现的分数,比那些没有进行间隔小测验的高出10多分。这个实验证明了两点:

①间隔式的检索记忆(练习)效果好;

②单纯的阅读对学习和记忆没有太多的帮助。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8)

现在我们结合现实想一下,如果想为跑步或开车记住一段路线的方法,就是用高大醒目建筑物做路标。当回想记忆或思维演练时,容易检索记忆起来的,正是那些有强烈视觉刺激的建筑物做标识的路段。学习也是这样,要有目标性的标志,而每一个目标完成和再建立之间都要有间隔的时间距离,这和人们的记忆曲线有关,和结合的疏密适度有关,还和难度递进及容易回想检索有关。(不再赘述)

3,测验是最好的检索

前面我们讲了樊登老师的例子,证明测验的确是最好的检索。但大多学生不喜欢考试或者测验,如果他们能选择的话,他们会在考试前逃之夭夭的。那怎么做才好呢,我收集了几种好的模式,有心的人不妨试一试:

①让孩子阅读后提笔写出以前不知道,现在阅读中知道了的事情(检索筛选信息)

②让孩子大声朗读后,再让他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作品的含义,并从中找出一两个关键词,还可以让他们想象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检索细化)

③把考试变成小测验,因小测验的时间短,目标性强,内容也单一,不会构成孩子们的心理负担。(分解检索)

总之,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学以致用。然而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达到学习的目标,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和孩子思维统一起来,行动目标一致起来,就可把方法当做工具来使用。

心理学家10个学习方法(检索练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9)

最后结语:

孩子是大家的宝贵财富,珍惜和爱护孩子,是每个人的心愿,能让孩子在学习成长期,习惯了用好的学习方法,来高质量的完成认知任务,这是老师和家长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当一个好老师和好家长,不让孩子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要帮助他们高效的学习知识,主动、自觉地构建优质的“心智模型”,不断磨练高层次技能,长大成为国家顶尖的栋梁之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