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舌战群儒(大清朝最腹黑的皇帝)

在古代,最高的统治者是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管朝代如何更替,他们的权力从来不会减少,只会更加权威。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一个朝代的新皇帝,对以前的老臣都不是很欢迎,想着新朝有新朝的制度和章法,怎么会任由你这个前朝老臣,来说三道四?而这些自以为劳苦功高的老臣,也不会把刚登基的新皇帝放在眼里。这样纠结的局面,则是新皇帝最头疼的事。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舌战群儒(大清朝最腹黑的皇帝)(1)

不过,头疼归头疼,该处理的还是要处理。

有时,不需要新皇帝出面,老皇帝便会在自己弥留之际或者即将退位的时候,把后面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可能这样做,会让人说老皇帝心性凉薄,只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但是,没有办法,老皇帝处于对新皇帝的保护不得不这样做,以求尽可能的保证子孙后代新政权的稳固。

知人善用的刘邦,在称帝之后,也是在不得已之下将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将领一个个诛杀,最终,只留下了一个激流勇退的张良。暴戾的朱元璋,将与他征战天下的一众兄弟,杀的杀、斩的斩,最后,只剩下一个几乎瘫痪不能下床的汤和。

虽然,这样的统治者不一定是一个好的上司,但是,对他的后代来说,他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好长辈。毕竟,像刘备那样在弥留之际能够说出:若是后代不争气,你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的君主,是历史上少见的,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舌战群儒(大清朝最腹黑的皇帝)(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见,对于后代的发展,这些老皇帝也是深谋远虑的。

然而,还有许多老皇帝会把这些问题留给自己的后代,这样的做法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毕竟,自身的强大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也只有成功的解决掉这些问题,年轻的皇帝才能真正的掌控天下驾驭群臣。

这样的做法,在清朝是最常见的。

康熙八岁登基,立志要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好皇帝,却被摄政王鳌拜挡住了他的去路。康熙处心积虑,才解决掉这个强大的绊脚石,真正掌握了清朝的大权,而现在,他的孙子乾隆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登基,这时,24岁的他正年富力强。可是,一向对朝臣严厉苛刻的雍正,却在弥留之际认为:自己的两位大臣性质纯良,在他死后定会辅佐于乾隆。甚至,还特别嘱咐乾隆:“要善用张廷玉和鄂尔泰,并且,在其死了以后还要这两个臣子配享太庙,以彰显皇恩浩荡”。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舌战群儒(大清朝最腹黑的皇帝)(3)

对于这样的安排,刚登基的乾隆可是很不情愿的。

当然,按照一贯的历史传统,这两个曾权倾朝野的老臣是没那么容易听从乾隆的话的,也不会那么轻易的听从乾隆的摆布的,总的来说,这两个人也不是什么善茬。在雍正时期,这两人就斗的很凶,到了乾隆这里,他们更是针锋相对。

俗话说:见招拆招,乾隆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并且,他还有其他年轻人无法比拟的耐心。而这两位大臣,从年龄上就比乾隆大30多岁,所以,他可以耐心地等待这两名老人犯错,这就是所谓的“隔山观虎斗”。在中国历史上,不管哪个王朝内部斗争都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也是帝王的刻意之举。

大臣内斗,君王得益,中国人也最习惯这样的斗争,俗称“窝里斗”。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舌战群儒(大清朝最腹黑的皇帝)(4)

鄂尔泰是满清贵族,以兵戎起家,曾在云南担任过节制使,在朝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麾下也尽是满清一系,大多都是带兵的将领。在任职军机大臣之后,他的权力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拥有这么强大的家庭背景和权力,使他更加地嚣张跋扈、骄纵蛮横,以至于,当时的人称他们为“鄂党”。

张廷玉是汉人,精通汉文化,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身边都是精明强干的饱学之士名声显赫,有着强大的关系网。如此深厚的软实力,自然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人称“张党”。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舌战群儒(大清朝最腹黑的皇帝)(5)

话说,又一次为了博乾隆之弟弘昼的欢心,鄂尔泰主张把雍正当亲王时住的王府赐给弘昼。这不但违背了雍正想将王府改为庙宇的遗愿,还插手了皇帝家务事。

对于此事,乾隆驳回了他的建议,之后,便把王府改造成了后来的“雍和宫”。偏巧这个时候,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和门生仲永檀密谋对付张廷玉,这件事情败露之后,就彻底惹怒了乾隆。尽管,他顾及鄂尔泰颜面,从宽发落了鄂党,但是,也给了鄂尔泰了一张“黄牌警告”:如果再犯,绝不宽恕。

这两个党派一向水火不容,而朝廷在这两股势力的驱使下,最终受益人就是那个观战者——乾隆。对于这两个党派的争斗,乾隆可是看得非常的津津有味,而且,这两个老臣所引领的党派之间的争斗,也没有让乾隆失望。在乾隆任职的几年里,两党针锋相对,互揭老底,以搞掉对方的人为快感。

而此时,乾隆正一步步让自己的心腹官员上位,为了更好的促使这两位老臣之间的斗争,乾隆还会时不时的推波助澜,用尽各种手段,让这两党斗得体无完肤。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舌战群儒(大清朝最腹黑的皇帝)(6)

乾隆十年,鄂尔泰生病离世,乾隆一开始按照先帝遗旨使其进入太庙,后来为了打击其党,又以文字狱罪名将其移出太庙。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因病去世,乾隆转变态度使其入庙,张廷玉也成为历史上唯一入庙的汉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显然,这两位老臣被乾隆玩弄了,可能他们到死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居然玩得一手好手段,成了“鹬蚌相争”的得利“渔夫”。

原来,乾隆皇帝是这样腹黑,竟在暗中帮臣子互斗,以此,来稳固自己的皇权。其实,身在皇位,身不由己,作为一个皇帝,他也不得不这样做,就像乾隆给嘉庆留下的和珅一样。在嘉庆一朝,和珅成了最大的贪污犯,但却补充了嘉庆时期的财务亏空,这样看来,乾隆这个腹黑当得也是响当当的。

参考资料:

【《清史稿·高宗本纪》、《清高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七十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