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老电视剧推荐一下(看过20集后我断言)
一部历史剧,只讲一条河,能好看吗?
如果这条河,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呢?
如果我们讲这条河,不止是讲它的洪水肆虐,还讲它背后忘却自身荣辱,一心治河的人呢?
如果我们讲这些人,不是顺风顺水的一群人,而是在明争暗斗中艰难前行的一群人呢?
那么,我想,我们讲的这条河,不只是一条河,它讲述着治河伟人的一生,又透过他们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那段光暗交错的历史。
《天下长河》这部剧想通过一条河讲一段史,难度不小。
其他历史剧往往展现了一段历史时期的兴衰荣辱,所有的伟人佳话如同一串五光十色的珠宝一般显现在观众的眼前,他们后宫佳丽三千,儿女情长令人应接不暇。
而《天下长河》则别开生面地把自己“局限”了起来,把眼光聚焦到了治理黄河上,康熙年间治水的靳辅和陈潢两人身上。
和过去的方法不同,靳辅和陈潢二人创新性地开设减水坝,加快黄河的流速,冲击底部淤积泥沙来减少洪水。
而《天下长河》这部剧,则采取把一个人、一段事写好、写活,来呈现这段历史,这样与众不同的方法,来拍好这部历史古装剧。
这是《天下长河》制作团队的想法,但它到底做到了吗?
豆瓣8.3分,证明了这部剧的质量。
看过20集后,我断言,这确实是一部良心巨制,必将刻进中国电视剧史,再次刷新观众对古装历史剧的印象。
因为它先把题材和人物做了减法,才在立体性和真实性上做成了加法,呈现了那段明争暗斗的历史中磊落光明的人物,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梦回那段岁月。
将水作为官场“隐喻”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沧浪歌》中的这句话,是对官场最好的描述: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意思是无论外界的环境怎样,顺境或是逆境,只要坚守住自己的心,就能在世上有所作为。
《天下长河》这部历史剧,同上面这句话一样,将“水”作为一种意象来隐喻官场。
一、洪灾
剧中一开头就是滔天的洪水,淹没了村庄,浮尸遍处,饿殍遍野,百姓民不聊生。
实际上,肆虐的不只是黄河泛滥带来的洪灾,还有朝廷内外的大臣结党营私、贪污腐败。
自然灾害和官场乱象相互映衬,向观众展现了一副“大厦将倾”的危险景象。
不止是修建堤坝的钱被大臣们贪了。
面对科考这样选拔人才的重大节点,权力最大的大臣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一个贪赃枉法,利用这个机会收拢人心,趁机敛财;
一个因为不喜欢考生的态度,就弄脏他的卷子,不再阅卷。
两个权臣将考生的人生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这两件大事都置于自己的私欲之下,让人不禁唏嘘。
二、清流
要想治理洪水,自称“河神转世”的陈潢想出的方法是建造“减水坝”,加强冲击力,将黄河中的沙子冲进海里,涤清黄河。
这个“涤清”的过程,也隐喻着加大整顿官场的力度,让真正清廉、有能力,能做实事的人成为“清流”,赶走朝廷中尸位素餐的贪官污吏,才能让官场由浊变清,让民心安定下来。
靳辅和陈潢,这两个剧中主要塑造的角色,无疑就是浊流中的清流。
靳辅是安徽巡抚,虽然河务本不是他份内的事情,但是看到洪水肆虐,为了疏导洪水,他亲自和黄河沿岸的百姓一起保护堤坝,让自己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去炸了下流的堤坝泄洪。
即使要砍头,他也认为“大丈夫当为则为”,即使被污蔑了,也并不后悔。
陈潢则是一位落榜考生,他提出了用“减水坝”来进行治水,但是却不求官职,不求名利,只想治水的过程中能得到皇帝的支持,通过治水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官场的水浊,但是他们的心并没有因为污水变浑浊,而是保持住了自己干净的内心。
康熙与纳兰明珠的“双簧戏”在朝廷中,这部剧着重显示了两股势力:一股是纳兰明珠,出身贵族,靠科考和功绩一步步官升武英殿大学士;
一股是索额图,父亲为开国功臣索尼,侄女为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官至保和殿大学士。
本片开始时的历史节点为康熙十五年,此时的索额图势力已经很强,其父索尼拥护顺治帝登上帝位,
而他本人又在康熙八年时,帮助康熙帝擒鳌拜,坐稳了皇座,因此在朝廷内外都有深厚的人脉,可以说是树大根深。
而纳兰明珠的家世和功绩则相对浅薄得多,他深知自己被提拔上这个位置的重要作用,就是用来牵制索额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纳兰明珠心甘情愿地成为康熙的“棋子”,和康熙唱起了“双簧戏”。
在治河这件事上,主管河务的王光裕是索额图这支势力的人,他贪赃枉法,用朝廷赈灾、泄洪的钱来结党营私。
索额图在这件事上难逃干系,打算杀掉知道真相的靳辅。
康熙帝意识到事有蹊跷,想要查明贪污的事情,他本人顾忌自己的身份和索额图的权势,身在其位,很多话并不方便说。
于是私下命令纳兰明珠偷偷将靳辅带回了养蜂夹道审问。
纳兰明珠此举惹怒了索额图,康熙帝表面上训斥了纳兰明珠,要贬他的官。
但实际上,还是避开索额图暗自调查,想挑出索额图的错处,从而将河务任免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段“双簧戏”的剧情,将身为皇帝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也用精心设计的细节,展现了权力争夺过程的复杂。
在这部剧中,皇帝并非浅薄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形象,相反,面对权臣的时候,皇帝有很多无奈。
一、明查,不可以
主管河务的王光裕是索额图的人,索额图很有可能是知情不报,贪了治理河道的钱。
皇帝不能大手一挥,审他,惩罚,降职,因为索尼和索额图父子帮助了顺治帝、康熙帝坐稳皇位,在朝廷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如果他说查就查、说罚就罚,那不止一个“不顾旧情”的帽子要扣在康熙帝的头上,朝廷内索额图一脉强大的势力也将难以控制。
二、不查,也不行
贪官污吏贪走了修建堤坝的钱财,灾情导致人心惶惶,前线又要和吴三桂打仗。
如果放任索额图,让他权倾朝野,那内忧外患之下,康熙这个皇帝的位置也是坐不下去。
“双簧戏”这段剧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康熙的无奈之举,让纳兰明珠替自己当“坏人”,来牵制索额图。
“范进中举”却不过如此的反差
在科考场面的描绘上,《天下长河》这部剧仍是将精致贯彻到底。
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大环境下,“科举考试”作为一个读书人生命的重大转折点,一向是小说、历史剧、古装剧重点描绘的对象。
《天下长河》这部剧将把这个场面刻画得完整,却加入“神来之笔”,使剧情不落俗套。
主角陈潢的身份是进京赶考的考生,和他一起赶考的还有徐乾学和高士奇,是这次的“赶考三人组”。
从进京赶考的落魄,送礼时的嘈杂,入考场后的肃穆,放榜时的热闹……
这部剧循序渐进又内容完整,让观众的心情随着考生变化而变化,穿越进了当时的情境之中。
而“范进中举”这个场面的重现,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神来”。
放榜已经快要结束了,只剩下状元、榜眼、探花还没出现,旁边的客店老板激动地要帮前三甲给金元宝作为“赏金”,“赶考三人组”自觉考不上,一脸沮丧地倚靠在栏杆上。
锣鼓喧天中,舞狮舞龙竟然真的热闹地跑进了客栈。
负责宣布结果的官员高呼徐乾学中了探花,所有人顿时把徐乾学围住,放鞭炮、道喜祝贺。
徐乾学呆若木鸡,两眼直了,又突然喊起“中了,中了!”,就一边喊一边在街上四处乱跑,双手乱摆、乱打。
这个情节的出现,既增强了这部剧的喜剧效果,又将文学经典的形象重现到了影视剧中,让观众顺利“入梦”。
徐乾学被朋友高士奇一巴掌打醒了,让观众“出梦”的则是这个故事的结尾。
高中探花看似风光,毕竟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部剧则罕见地写出了现实中的情况——不过如此。
徐乾学进入翰林院学习,老师布置给他分配了一个桌子抄圣谕,每月还需要定时考试,考不过没有工资。
徐乾学人都傻了,探花就是来抄书的吗?
可是,确实翰林院里到处都是状元,人人艳羡的金榜题名,在这里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这样子诙谐的反差,让观众忍俊不禁。
只是黄粱一梦,但求不负此生说起这部剧的特色,有两个字也不得不提到——禅意。
《天下长河》将官场隐喻为水,将人生则比作了一场梦。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片尾王振华韵味十足的吟诵,配合着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富有哲思的古风词句,让人恍坠梦中,又仿佛穿越过了百年的时光,和古人重逢。
关于人生,在剧外,导演说:“在封建权力场之中没有赢家,真正的赢家是靳辅和陈潢,因为他们摆脱了权力对他们的评价,做的事情真正惠及后世,光照古人心。”
在剧中,则借高士奇之口讲述了“黄粱一梦”的故事:进京赶考的卢生做了一场梦,梦中他中了进士,享尽高官厚俸,既有娇妻美妾,也是儿孙满堂,一觉梦醒,发现都是一场空,而店家的小米饭还没有煮熟。
编剧通过这种禅意展现出真正的人生价值。
既然人生只是一场梦,荣华富贵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为了权势和富贵,把自己的人生葬送在权力倾轧中毫无意义。
真正重要的是: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可以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这是《天下长河》留给我们的问题,而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