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名言故事 成语典故之白居易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一生写下诗作近三千首。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著名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聪明,二是勤奋。

白居易从小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有付出就有回报,后来白居易名满天下,成为当时最牛、最红的诗人。

不光现在的人“追粉”,古人也很潮,“追粉”那叫一个铁。白居易红到什么程度?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但凡有路有行人的地方,各处旅店、寺庙墙壁上都涂写着他的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背他的诗。因为他让80岁老太太去读他的诗再进行修改。中国如此,海外亦然。鸡林国(今朝鲜半岛),其国相就经常从跨国商贾[gǔ]手中买白居易的新作,一篇出价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当时荆州有一位“白粉”,叫葛清,为了表达对白居易的“铁丝”情怀,请人在自己身上从脖子开始往下的地方,有几十处纹上了白居易的诗句,还配上了表现这些诗歌意境的各种图案,并经常在街头袒胸露臂,放声高唱。

但白居易的这些成就是刻苦磨砺出来的。

白居易名言故事 成语典故之白居易(1)

白居易(来自网络)

居大不易jū dà bù yì]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是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

白居易十五六岁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初到京城,他拿着自己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去拜会文坛领袖顾况。递上名贴,顾况看看白居易的名字,又看看白居易,戏谑道:“长安米价很贵,消费很高,在长安住可不容易呀。”接着,他看白居易的诗作,当他读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感到白居易的豪气,顿时自我解嘲道:“我刚才是在开玩笑,好诗!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但当时的长安,确实“居,大不易。”

从此以后,顾况和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就夸赞他,白居易声名大振。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亦。"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但是,这一次白居易科举考试并没有考好,一直到他29岁(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才考中进士。31岁时和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吏部于第二年春天正式授予他俩秘书省校书郎。也是从那时起白居易和元稹二人开始交往,二人齐名。

兼济天下独善其身

白居易的一生,秉持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

他初期在朝廷为官时,能不畏权贵,直言上书论事,并在诗作中针砭时弊。他写了巜卖炭翁》。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监察御史“元白”之一的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被诏回京城长安,途经华州(今陕西华阴)敷水驿住在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也要争着住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的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上厅。后来御史中丞王播上奏请求为元稹申冤,唐宪宗却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参军。当时,正在做左拾遗的白居易上书表示反对,连上三书,坚决反对朝廷不问青红皂白处罚元稹,也于事无补,还得罪了宦官。

唐宪宗曾向李绛报怨:“白居易这小子,是联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联,联实难奈。”李绛劝谏说白居易是一片尽心,需广开言路。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在京城长安遇刺,武元衡身亡,裴度身受重伤。这在京城长安,应该是多大的事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皇帝宠信的“扛把子”在上朝的路上让节度使李师道派人给杀了,相关部门还没抓到凶手。白居易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官宦集团指责他超级奏事。后来又被人诽谤:母亲精神失常看花时坠井去世,他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也是从这个时候,白居易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朝廷不是他想的朝廷,“兼济天下”的建议没人听,自己还受到打击,那就“独善其身“,明哲保身吧!白居易闲适、感伤的诗渐渐多了。

也是这帮宦官,还是那个宪宗,在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被宦官王守澄、陈弘庆等人杀害。

白居易名言故事 成语典故之白居易(2)

江西九江(来自网络)

白居易真居不易

从古至今,住房是人们永远的话题。家在农村,心心念念要在宅基地上把房子盖起来;在城市,总想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但“居者有其屋”并非一件易事,要不,诗人顾况也不会说白居易“居大不易”。

所以,杜甫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其实,在唐代,想要“俱欢颜”不仅仅是杜甫一辈子的梦想,就连国家“公务员”的白居易,也是“居不易”,50岁才在城里买了房。

白居易虽然是“官二代”,但他的家境并不好。在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中,白居易就毫不避讳地对自己的家境进行了爆料。虽然白居易的父亲做过徐州别驾,但清正廉洁,不贪污,不受贿,所以白居易只是“官二代”,没有成为“富二代”,

买房只得靠自己。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

从吏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正式授予白居易秘书省校书郎职务,他每月工资16000文,折合人民币大概8000元。这个薪水,不算低,但买房,还不行。因为他虽然是“公务员”,但刚参加工作,没有积蓄,并且当时长安的房价绝对不比现在的“北上广”低。买不起房子,那就做个“蚁族”吧。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郞,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这是白居易的《养竹记》里面的一段话,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校书郎之后的居住情况:单位不安排住宿,自己又买不起房子,只好跑到长安常乐里,把已故关宰相家的一个亭子租下来住。在唐朝中期,房租相较于“贞观”“开元”盛世时期是相当低廉的。白居易租住的这个亭子,房租每月500文,相较于他每月16000文的薪水,算是便宜到家了。等他做校书郎两年后,就想把住在乡下的老妈和大哥白幼文接到城里来享福(他的弟弟白行简不用他操心,这也是个牛人,在这一年(贞元末年,公元805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官至宰相)。但是,白居易租住的那个亭子除了自己外,还有仆人,如果再加上两口人,就显得拥挤了。白居易又想到要买房子。

城里房子太贵,就买乡下的吧。他到渭南考察了好多次,最后,花了自己半年的薪俸买了所房子。但新房离自己的上班地点有上百里,每天回去是不可能了,只能每月回去几趟,就这么在马背上来回跑。“居易很辛苦”。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工作有调动,吏部调他到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周至)当县尉。按照唐朝的法律规定,地方官是不允许在辖区买房子的,要住在机关大院的官舍里。白居易此时还是单身,就住在盩厔县衙的单身宿舍里。县尉只当了一年,白居易又高就了,吏部一纸公文,直接把他调到唐朝的庙堂,担任翰林学士,第二年任左拾遗。官高薪俸涨,这时候他的工资是多少呢?白居易自己说是年薪30万文。刚参加工作4年,工资就涨了10万文,这时候的他已经相当有钱了。可是他还不敢买房,一直是租房居住。结婚之后,他的夫人不愿住小房子,恰好白居易改任京兆府户曹参军充翰林学士,官升了,薪俸自然跟着涨,白居易就在长安靠近闹市区的昭国里租了一所大房子。此后,白居易官职几经贬升调[tiáo]调,一直到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白居易一家都是租房居住。

“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体钱三十万”,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白居易官职迁升至中书舍人,在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白居易50岁的时候,才在长安城买下属于个人的第一所房子。从作官到50岁买房,18年间,白居易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租房居住,“安得广厦千万间”他是有切身体会的。

白居易名言故事 成语典故之白居易(3)

白居易疏浚八节滩

白居易外放任职期间修“白公堤”、清“六眼井”、开“山塘”,并把自己的部分薪俸作为基金供修建西湖湖堤的周转而为人称道。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宅第度过,与裴度、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 

洛阳龙门东山因盛产香葛,又称香山。这里不仅有香山寺,还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白园。

白居易钟情龙门山水,曾利用为元稹写墓志铭润笔费捐资重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他还拜香山寺如满大师为师,与其他八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在这里游山玩水、饮酒下棋,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龙门伊阙伊河河道中有八节滩,当时礁石遍布,来往船只经常在这里触礁遇险,撞翻行船,造成船毁人亡的事故。隆冬时节,看到船夫们还要赤脚踏冰,晚上还要喊着号子推船前行,白居易的内心十分不忍。公元844年,73岁的他拿出多年积蓄,组织人力疏浚八节滩。花了一年多时间,八节滩终于从险滩变成“坦途”。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

白居易十分欣慰,临终前一年还在《欢喜二偈》。

“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名言故事 成语典故之白居易(4)

洛阳龙门石窟

成语出自白居易

出自白居易诗文中的成语达几十条之多。其中尤以《长恨歌》《琵琶行》居多。

钿合金钗[diàn hé jīn chāi]、比翼连枝[bǐ yì lián zhī]、碧落黄泉[bì luò huáng quán]、梨花带雨[lí huā dài yǔ]、仙山琼阁[xiān shān qióng gé]、虚无缥缈[ piāo miǎo]出处《长恨歌》。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山在虚无缥渺(通“缈”)间。”

千呼万唤[qiān wàn huàn]、琵琶别抱[pí pá bié bào]、秋月春风[qiū yuè chūn fēng]、悄然无声[qiǎo rán wú shēng]出处《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此外,还有耳熟能详的成语。

雕章镂句[diāo zhāng lòu jù]出处《议文章》:“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虽雕章镂句,将焉用之。”

海角天涯[hǎi jiǎo tiān yá]出处《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急中生智[jí zhōng shēng zhì]出处《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窘,然敌则气作,急则生智。”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出处《李白墓》:“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扪心无愧[mén xīn wú kuì]出处《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桃李满天下[táo lǐ mǎn tiān xià]出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逍遥自在[xiāo yáo zì zài]出处《菩提寺上方远眺》:“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一事无成[ shì chéng]出处《除夜寄微之》:“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出处《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出处《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白居易名言故事 成语典故之白居易(5)

洛阳牡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