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战全攻略(高考备考攻略)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临近高考,适当的策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为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备战2021年高考,湛江市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为大家提出备考建议。
【语文】
1.研读课标和评价体系,深入分析适应性测试试题和高考真题。
2017年颁布2020年 修订了新课标, 2019年11月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备考要深入研究课标、评价体系及其说明,重点揣摩其用意,如命题多采用真实问题情境,通过创设真实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考查核心素养,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深入分析适应性试题中的新变化,如文学类文本的跨文体文本、默写题中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再局限在一首诗、语言文字运用两个不同文本的命题考查;高考真题中各大题的考查规律,理解题干要求设计,研读答案示例,推求答案生成过程。分析高考真题的新变化:现代文阅读新高考I、II卷考察散文,全国卷I考察小说,现代文阅读选材广泛;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考察了发言稿、演讲稿、书信,新高考II考察主持词,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的一个方面,全国卷II、III和新高考I、II出现以主题为形式的作文。
2.分析学情,落实查漏补缺。整理分析每次月考答题情况,总结个人和全班集体密集失分的考点,依据具体学情确定查漏补缺的具体知识点。首先做好相关知识储备的回顾,然后精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进行提分训练,注意强化限时训练,做每道题都按照高考的时间要求去完成。在反复针对性的练习巩固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类文本综合阅读,回归课本,关注新教材,全面提升素养。复习中仍需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增加文本作为独立个体的解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和审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借以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关注整本书阅读。重视教材,5本必修,16本选修以及新教材必修上下册,整理课本与高考评价体系相关的知识。
4.重视写作,作文训练常态化。高考写作备考特别关注国家、社会及现实生生活。
2021年重大时政热点有:建党100周年、抗疫阶段性胜利、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量子科技研究(以及其他科技前沿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美劳布局(结合最新接连重磅发布的系列教育评价改革方案)、抗美援朝70年、深圳特区(经济特区)40年、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十四五规划及国际形势等。其中,建党100周年,更应该是关注的重点。引导学生重视身边的大事,将个人感受与时代宏大的话题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青年一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坚持作文的审题训练和快速结构全文的训练。指导学生重视材料的分析,收集最新的作文模拟题,保证每两天做一道作文题的审题和结构提纲训练。写作要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学会调动已有的写作素材并相应添加新的素材;在结构全文时重视运用理性逻辑思维,使写作提纲完整清晰。
【数学】
新高考改革下我省高考数学不再分设文理科,在题型和试卷结构上进行了创新性改革,引入了多选题和多空填空题试题两种新题型,并借助开放性试题考察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将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现结合教学实际对高三学生最后阶段的复习备考,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查漏补缺
注重重复性和再现性训练,特别是对于重难点知识,再现性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应大量翻阅做过的试卷,借助典型例题和错题进行专项训练,在具体的答题时间和策略上进行针对性设计,切实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各类认知性问题。符合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在答题时间、答题形式、题目分类及难度选择上可以多样化,避免出现烦躁、应付的心态,要善于收集整理思考问题的起点,加强读图、识图、数据处理问题的研究,加强最后两题第一问的专题突破练习,提高对同一类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加强应试训练
最后一个月的微专题复习、每日一测、解答题轮转练习,类别很多,需要学生有的放矢。对于选择题、填空题必须进行限时训练,掌握答题技巧,学会用特殊化策略、数形结合、极端原理、逆推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对于解答题要加强模型识别、注重通性通法、规范解题步骤,做到书写严谨,避免过程失分。
(一)掌握技巧、踩点得分。
题目做不出来,不等于一点思路和方法都没有,应尽己所能进行有效的逻辑应答。例如,遇到解答题中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即可联立两者的方程,消元后写出一元二次方程(若二次项系数为零,则可通过讨论特殊情况先拿一分)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踩点得分。
(二)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不怕难题不得分,最怕道道都扣分,尤其是基础题目的失分。所以,学生必须每天保持题感,提高运算准确率,在草稿纸上面的书写应清晰整洁,以免看错自己写的数或字。另外,数学语言和文字表达要准确、规范,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 “得分”。
(三)正确处理基础题和中高档题目的关系。
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按先易后难排列,应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不要卡在某题上打“持久战”,耗费时间的同时还耽误了会做的题,造成“隐性失分”。解答题一般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
三、回归课本
临近高考,学生的数学能力想要短时间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应当回归课本展开全面复习,梳理回顾知识脉络及框架。高考数学题目万变不离其宗,课本上的概念原理和例题都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要学生能够借助对教材的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就能更好地适应高考。
【英语】
1、精准备考。要强调和重视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来指导英语高考备考。因为已经没有考试说明了,该书后面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有明确清晰的要求,也是高考英语的命题依据。不研究标准就会容易导致把握不了备考方向,目标不清晰。只有精准备考才能实现高效备考。同时专题复习课要从显性走向隐形,不要直接帮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而应该把规律隐藏在精选的习题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解题技巧。避免显性的规律使学生被解题套路套住,弄巧成拙。
2、读后续写要注意不要用东方思维续写西方故事,不要把背诵好的心理和情绪的细节描写不加分析和区别地就用在每一个角色上面,要注意这些细节描写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可以基于教材提升写作能力。仅仅通过背诵作文模板不足以提升写作成绩,因为这样容易造成作文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或者表达生搬硬套,为了所谓的高级表达而故意用一些句型,其实不符合语境和表达功能。教材中每个单元中都有相应的写作环节,既有该单元的主题表达功能句式,也有情景设置,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得体地使用合适的句子表达。同时,每个单元的阅读文章也是写作主题的内容资源,熟读阅读文章就是积累这方面的内容素材,这样就不会在写作的时候言之无物。
3、精选试题进行训练。试题文章的词汇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范围,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达到高考词汇的要求。如果冲刺阶段试题文章中词汇超纲情况严重,容易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和迷失方向。试题还要以主题为依托,尽量涉及所有主题,让学生熟悉话题,建立信心。学生可以基于教材拓展主题阅读。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贯穿整份高考试卷,阅读能力决定了考试的表现,而阅读面又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教材每个单元就是不同的阅读主题,正如前面所讲的,通过巩固教材积累话题词汇和语法,同时还要根据每个话题多找几篇话题相似的阅读文章来拓展,这样可以在同一话题下接触不同方面的内容素材。每天要至少保持1000词左右的阅读量,以确保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同步提升。
【政治】
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同学们如何在最后20多天做好复习,逆袭提分、亮剑高考、至关重要。
一、重视课本,再次夯实基础知识,构建核心知识体系,以不变应万变
近年的高考,虽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要以不变应万变。后期复习要回归课本,多读教材、熟读教材、读熟教材。在复习、训练、考试、理解和解决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回到教材、自觉往教材上靠、在教材中“寻根”,习惯于在教材中为热点寻根找据。要关注“五题”(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目标题和问题)的名称和内容,下大力气记住记牢每个板块的主干知识,在知识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注意把握重点知识,构建以考点为中心、以基础知识及理解、运用层次的考点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的核心知识体系。
在看书过程中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①“看”与“想”的关系。看书要边看边想,既看又想,才会越看越有收获。
②“记”与“忆”的关系。要先记后忆,记忆结合;快速通读教材,不求记住每个知识点,但求熟悉每个知识点。
③“看”与“翻”的关系。有计划看书,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随时翻看课本,可以及时把缺漏的知识补上。
二、规范练习,减少失误,提高应试技巧
做好时间控制,选择题一分钟一道,主观题按分值分配时间,遇到拦路虎绝不恋战,把自己能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手。客观题要注重精准度,准确排除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主观题做好角度控制,要根据材料与设问准确定位。
规范答题,要养成慢读题、读懂题、快做题的习惯,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要规范术语答题,书写认真,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设点分行,答案内容序号化;要重视把握各种题型特点的解题技巧及解题能力的提高训练,抓住每个细节,实现得分最大化。
以高考真题为载体,建议同学们在最短时间内抢练高考真题。翻阅进入高三以来的重要考试卷(如广东调研考、八省联考广东卷、广东一、二模,广州一、二模,深圳一、二模、湛江一、二模等),对重要试题进行分析梳理,注意主观性试题背景材料、设问角度、作答方法,然后通读答案;特别关注试卷中错答题,错在哪些知识、方法和策略上;对各套试题中各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归类,以达到迅速提升应试能力的目的。
高考前一周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重看一遍以前做错的题,自纠自查,查漏补缺。
三、关注社会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汇总时政热点,兼顾即时热点与长效热点,重视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并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调整心态,放大备考效果
最后30天,要放松思维的琴弦,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把复习备考的效果最大化。
【历史】
一、强记阶段特征和主干知识。注意对整体阶段特征的把握,突出主干知识,用主干知识搭建时代特征,形成立体知识网络。可以通过一些主题线索来串联主干知识,比如经济的发展、阶级的变动、政治制度的沿革变迁、思想文化的发展、世界格局或者形势的变化等。
二、培养答题技巧以获取得分点。一套高考题中,主观题的设问一定会有背景、特征、影响,常考的设问还有史料价值、史实的对比,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这几类问题的答题思路,比如政治、经济、思想相结合;生产力、生产关系相结合;国内(内因)、国外(外因)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时和将来相结合。这样,学生的答案就多一些角度和得分点。
三、关注党史。在建党100周年纪念之际,党史成为一大热点。教师要梳理我党经历的重大阶段,将各阶段我党在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思想引领、统一战线、国家统一、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成绩进行总结,做到有备无患。
四、备考团队的建设。每周定期召开集体备课,总结上周存在的备考教学问题,部署下周的工作安排。规范集体备课的工作流程:集体备(统筹规划)——个人备(分工负责)——再集体备(共同商定)——再个人备(个案调整)。通过团队合作,不仅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还能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保障备考质量的整体提高。
五、应试心理的调控。通过精选试题限时训练,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复习中既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适当为学生创造一种模拟考试环境。每一次周测、月考等强调应试心理,训练方式要遵循心理认知规律。
【地理】
考前一个月是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考生需要在知识与能力、测试与规范、心理与身体等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考生应建立起复习的自信心。因为前期复习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知识,二轮又进行了核心主干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在最后一个月,考生应注意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变,并注意回归复习教材内容。对于偏难怪的问题和知识,应根据情况作出取舍。高考试题大概率会出现陌生的知识和情境,这种情况下,考生要处变不惊,需要灵活地进行应变,学会运用试题提供的新知识、情境来解决新问题。知识是学不完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
其次在测试与规范方面,考生应争取会的都对且都能得分。最后一个月,学校有组织的模拟测试次数不要太多,避免考生大量机械刷题,导致越刷问题越多。准备2至3套试题即可,测试的题目难度要有一定梯度,难题要有但不宜过多。通过模拟测试,考生应注意训练答题的规范,包括试卷的规范填涂、规范书写、选做题的填涂、审读材料、把握问题、针对问题作出正面回应、使用学科术语作答等。考生要尽量减少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等因素带来的失分,最后阶段减少失分就是增分。
第三在心理与身体方面,现在的状态就是最好的。考生应保持合理的睡眠和营养供应,不要疲劳备考,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考试正常发挥的保障。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调整好考试预期和心理状态,高考是人生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环节,后面还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物理】
1.紧扣核心考点,熟练把控其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高考物理试题主要针对20多个高频考点命题,所占分值接近90%,而非高频考点近有30多个,所占分值较少,我们应该集中火力攻关高频考点。近几年高考题越来越来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我们应该不留死角的归纳总结与高频考点关联紧密的必备知识、主要模型、思维方法和核心价值观,精选能体现新高考评价理念的高考典型题和优质模拟试题,尤其是要精选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图像题、探究题、新科技新成果应用题和核心素养导向的好题,并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不断培养模型建构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创新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等关键能力。
2.基于最近发展区,精选试题,训练良好的解题素养
通过临考模拟训练,养成从长篇描述的信息中捕捉关键词,寻找解题突破口,仔细分析物理模型、条件、过程和情境,挖掘隐含条件,敏锐排除干扰因素和陷阱,善于建构物理模型,勤于分解难度。解答选择题时应该做到“有理”“有据”“有法”,不可凭感觉做题,确保选择题做好做对。解答计算题时,要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书写字母、符号要规范,文字要清晰;列方程式时,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原始方程式;要注意学科用语、解题格式、计量单位的规范性。第一道计算题较为基础、简单,我们一定要花时间进行专项训练,确保拿满分,第二道计算题第一问一般较简单,一定要列好方程。在解答实验题时,注意读数、连线、作图等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熟练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学会推理论证一些基本的实验原理,遵循实验操作的规范化等。
3.关注热点情境,善用物理观念和物理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核心育人价值观,通过考试引导教学的育人功能,用物理观念解释解决生活、社会、科技、劳动、体育等热点问题,成为新高考的亮点,我们就应该适当精选一些相关的试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查漏补缺,回归新教材,注重总结与反思
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要针对考纲中的考点一一对照,尤其是要关注一些非高频考点,有遗漏的要补回来;要重新梳理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国内五套新教材中典型的新情境习题、例题、演示实验、小实验、阅读材料和分组实验要重新浏览一边,稳中求进,力争稳拿基础分。对平时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错因分析,减少错误在头脑中的存留时间,避免重复出错;注意归类总结典型模型、题型、解题方法和基本的物理思维,提高应试能力。
【化学】
一、正确评估、对症下药
1. 正确评估:明确高考考查的重点,明确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明显改进的考点。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把该拿的分都拿到。
2. 对症下药:建立自己学情诊断报告。
① 分析自己在八省联考、湛一模、二模等重要考试中的答题情况;
② 找弱项(在该拿分的题目如,化学与STES的考点、NA的考查、化学用语、元素周期律、实验基础、电化学、有机基础等,哪类型的题目常错?);
③ 分析原因(知识漏洞、能力不足或是解题模型的缺失);
④ 明确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及时反思、科学安排
在第二、三轮复习中有大量的练习、测试,要做到及时反思问题,科学安排复习。
1. 对于常错题,首先,要回归课本,回顾基础知识点,再多次反复练典型试题,明确试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构建试题的答题思维模型。
2. 对于不常错的题目,要隔三差五做两道,保持解决这类型题目的敏感度。
3. 对于准备突破的题型,可在已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短期(一周或10天)、高强度(大题可采用每日一题的方式)的训练。
4.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限时训练:目的是练速度、练考点、练技巧、练准确率。
三、减少失误、细心严谨
1. 静心思考、细心审题。
端正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提升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要明确题目信息都是有用的)。
2. 注重细节、规范答题
答题要从细节入手,强化规范意识,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运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克服答非所问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因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误。
如: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不写反应热单位;不注意有效数字处理,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状态;等号与可逆号乱使用;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不分步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氢原子写多或写少;酯化反应漏写水等;重视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答题:沉淀是否完全、沉淀的洗涤、洗涤是否干净、结晶的基本方法等。
四、稳定情绪、树立信心
乐观复习,不要问自己还有多少问题,要想自己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多看进步,时刻给自己积极的心里暗示,树立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心。平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生物】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在最后的一个月中,考生可从四方面做好备考工作。
1、理清思路,寻找薄弱点或突破点,增加得分点。
随着复习的深入,部分考生备考有点茫然,有的考生感觉所有知识点都已复习过几遍了,不知再复习什么内容了,有的考生则感觉还有许多知识未掌握,太多内容要复习而无从下手。此时,考生们应静下心来,花点时间翻阅一下最近几次的考试卷,分析自己的薄弱点或突破点,并针对此调整或制定最后的备考思路及计划,避免出现无目的地备考。
2、回归教材,巩固知识点和专业术语,避免失分。
题目年年新,但考点都在课本上,每年评卷时都会发现部分考生因知识点不牢固、专业术语写错等原因而丢分。知识的灵活运用要建立在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上,因此,考生要注意回归教材,关注重要概念及教材的图表、实验等,将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理解记忆,如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种群密度与丰富度,细胞质与细胞质基质,单倍体与单倍体育种等。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出现课本看来看去都是必修1的现象。
3、专题训练,提升审题力和解题力,减少丢分。
生物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题目中往往融入生活、生产、科技前沿等情境,且配有一定的图表,如何迅速审题抓住情境中的关键词,如何找到到题目与课本知识的关联点,如何组织语言答到点上等是考生们急需提升的能力,可通过图表专题、科技专题、实验专题等专题训练,寻找审题及答题的规律。
4、稳住心态,增强自信迎接考试,创出新高。
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备考中状态有起伏是难免的,考前有所焦虑睡不好是正常的,在考试中个别题目有难度也是正常的。当问题出现时,考生不能慌,要学会稳住心态,通过与老师、同学交流、运动等进行调整,若正在考试则可通过闭眼深呼吸、喝水等进行调整,相信自己,告诉自己:“我行!”。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