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怎么留辫子(清朝强制留辫子后)

对清朝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个朝代,清朝统治者一直都强制臣民留辫子,颁布了臭名昭著的政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对于拒绝留辫子的人,都是直接杀掉。那么肯定就会有人问了“既然清朝强制留辫子,那么秃顶和原本就没有头发的人怎么办?”,小付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清朝统治者会留辫子?

我们汉族人与关内的其他民族都没有这样的风俗,那么女真留辫子的习俗从何而起呢?其实不仅女真,居住在东北乃至整个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有这样剃掉前面的头发,在后面编辫子的习俗,俗称“前髡后发”。

清朝时期怎么留辫子(清朝强制留辫子后)(1)

日本资料的女真

在生活习惯上,前面削掉的部分头发如果飘散着很碍事,尤其是骑马冲杀或射箭瞄准的时候,非常阻碍视线。而且女真人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没有时间和条件天天打理头发,编成小辫子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卫生,否则会容易藏污纳垢,引来寄生虫,危害身体健康。还有一说睡觉的时候可以用来当枕头,非常有趣。

同时女真人游走于山林之间,树丛藤蔓很容易把披散的头发缠住,本来去打猎的,结果反倒成了猎物的猎物,编成小辫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清朝的辫子究竟是怎样的?

首先在这里说一个误区,就是说清朝最早期的辫子其实并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阴阳头”(前额剃光,后脑勺留着一条又粗又大的长辫子),而是俗称的“金钱鼠尾”,就是一条像老鼠尾巴一样细的辫子,可以穿过铜钱中间的方孔,而且整个头上有头发的地方只有像铜钱一样大的这一小片,电视剧《成化十四年》中的建州女真(清朝统治者明朝时的名字)便真实地呈现出了这副模样。所以说汉人百姓喊出“宁为束发鬼,不为剃头人的口号”不仅与民族传统有关,与“金钱鼠尾”的丑陋形象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这个时期秃顶人士不但不用担心,反而还会高兴,毕竟就算秃顶,这么一点头发也还是有的,而把前面的头发都剃了别人就看不出来他秃顶了。

清朝时期怎么留辫子(清朝强制留辫子后)(2)

成化十四年呈现的“金钱鼠尾”

不过辫子是在不断变化的,大家可以看看我其他写清朝的文章,看到里面的画像你就会发现清朝的辫子后来也慢慢有了鬓角,说明从顺治开始也就是清朝开国以后习俗就改啦,向着后世熟知的“阴阳头”转变,毕竟皇家也不是傻子,都知道这样不好看。这个时候虽然辫子没那么难看了,但是秃顶人士就急了,以前大家前面都是光的,秃顶也没人知道现在需要这么多头发,他上哪里长啊?光头的就更急了,以前的辫子头发少,还能拉出来一截,现在这么多头发可真没办法了。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难道他们只能被杀掉吗?

清朝时期怎么留辫子(清朝强制留辫子后)(3)

剃发易服

秃顶和光头如何应对“剃发令”?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民间出现了许多制作假发的专业人士,你没头发?没关系,给你做一条假辫子就是了。为了应对剃发令,民间可以说是形成了从制作到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如果你缺发,秃顶,光头,那么戴假辫子就是你的不二选择。那么肯定有人会问了,这种辫子只有一半,是怎么牢牢戴在头上的呢?这点小问题怎么会难倒智慧的劳动人民呢?他们戴一顶帽子,在后面缝上假辫子就行了。传闻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因受到嘲笑所以剪去辫子,但回国后没有辫子是要杀头的,所以他便花了四块大洋买了一个假辫子戴。

普通百姓可以这样,那如果是王公贵族,这样弄虚作假自然是很不方便,再加上有的人想要伪装成光头来躲避剃发令,所以清政府颁布了相关法律——要求如果是真正无发的人,需要由当地里正(相当于古代的派出所和街道办的头头)作证上报政府,最后再由知县颁发证明确保他是真秃子,不是违反朝廷命令。

特殊身份如何应对剃发令?

虽然剃发令推行全国,但是人家和尚这样这些特殊身份的佛门子弟自然不能留辫子,如果强制他们留辫子不但有违宗教传统,甚至有可能激起信徒不满,最终引起叛乱,为了稳定这些宗教人员,也为了收买人心,清政府推出政策:和尚等人员可以保留原有发式,不用留“阴阳头”。

清朝时期怎么留辫子(清朝强制留辫子后)(4)

清朝金山寺和尚

或许会有人为了不留辫子选择遁入佛门、道观,清政府能答应吗?别急,想当和尚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毕竟出家人不但不用留辫子,而且他们不事生产,而且占有田地,也不用交赋税,如果出家人多了,朝廷就会像南北朝佛道兴盛时期一样税收大大减少,因此历朝历代对这方面的控制都异常严格。如果真的出家,政府会给你发一个度牒,类似于你的身份证明,以此证明你是真正的出家人,而不是想要逃避税收田赋或者剃发令。再者就是许多人有家有室,如果终日不事生产与家中断绝关系,家人怎么活下去呢?而且又有几人能做到因为不想剃发而真正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呢?

那就又有人说了,当和尚这么难,我去当道士总行吧?还可以娶妻生子,不用与家人断绝关系。那你可真是打错算盘了,首先当道士也很难,与和尚一样需要度牒证明身份,而且由于道教是汉族的本土宗教,所以满清统治者十分反感,因此要求道士与百姓一样需要剃发,同时还要求道观与寺庙不可有闲杂人等,全国范围内缩小佛道的范围。一直到顺治六年这个情况才有所改变,这一年南派张天师张洪任和白云观观主王常月先后觐见顺治帝,在他们的恳求下,顺治帝敕令道士不用再剃发留辫,这个时候距离剃发令颁布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恐怕更没有什么人会为了留头发去当道士了吧。

清朝时期怎么留辫子(清朝强制留辫子后)(5)

清朝留辫的道士

结语

所以说,在清朝没有辫子的生活还是很难过的,因此人们也慢慢接受了这样的一根辫子,但是随着辫子的到来,我们也慢慢与世界的发展隔绝,一直到辛亥革命后,人们才剪去辫子,身体的辫子被剪去了,隔绝也被打破了,科学民主的空气流了进来,我们开始积极求变,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才真正站起来,真正剪去了心中的辫子成为了独立自主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