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却很经典的安徒生童话(小飞侠的永无岛童话)
永无岛上有一个小男孩永远长不大,他十分淘气,有天他飞到人间,带着一个又一个孩子来到这座充满梦幻的永无岛,看着他们进来留下故事又离开。
最终其他小孩长大成人,留下小男孩一直都是孩童模样,继续肆意地冒险。
这个小男孩就是小飞侠彼得潘。
这个被苏格兰小说家詹姆斯·马修·巴利在小说《彼得潘》里创造出来的主人公,伴随着无数人的童年成长。
他永远像个小孩,在永无岛里自由生活,我们总是羡慕他的快乐。重温这些情节,也深深地治愈着我们的心灵,同时也在内心渴望着停止生长。
比起扮老成,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让自己像个孩子。
“装嫩”是一件挺流行的事:
八十岁的爷爷也会像个孩子一样跟泰迪熊合照
每年的儿童节收到糖果也会开心一整天
偶尔也会玩跳格子的游戏
也会为喜欢的玩具攒很久的钱……
做小孩子真的很幸福,我也总在回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保持童心也会减少很多烦恼,但就像《彼得潘》里说的那样,我们总要离开永无岛。
一个人长大成长,除了年龄增长之外,他的心理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此时他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都在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但总有人不想长大。
不想长大有错吗?
现实生活里,有那么一部分人就像彼得潘一样永远长不大,哪怕生理上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但在内心,仍然像一个孩子。
他们害怕成长过程里接踵而来的压力,无法理智地面对残酷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于是拒绝长大,行事充满孩子气,喜欢“装嫩”,喜欢依赖别人。
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产生厌世不想长大等病态心理,沉迷在自己的孩童幻想里,然后变得越来越幼稚,心理学上将这种症状称作“彼得潘综合征”,也就是常见的“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
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总要保持一致,“彼得潘综合征”打破了这种一致性,让一个人无法成功地走向成熟,无法像一个成熟的人一样去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对于“长不大”的他们而言,工作、结婚、生子、家庭、未来都像是洪水猛兽,只有永远像个孩子,依靠别人生存才是最佳选择。也就是说他们抗拒的并不是年龄成长,而是成长背后所要背负的责任。
他们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不负责任:任性散漫,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什么事都习惯推给他人,面对过失也喜欢怪罪别人,善于接受,难以投入。无法给予承诺,也不能让人产生信任,遇到困难选择临阵脱逃。
缺乏自信:比起百分之九十的成功,他们更害怕百分之一的失败,抱着“我肯定做不了什么大事,这些事推给其他人好了”的心态得过且过着,稍微有一点不顺和挫折就会放弃或者情绪化。然后陷入恶性循环中,逃避现实。
依赖心重:害怕孤单,也害怕没人陪,遇到事情总希望借助别人的帮助,然后自己坐享其成,事不关己。相反,自己会更加随心所欲。
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永远都会在你身后收拾你的烂摊子,一味地依赖和索取也只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庇护下畸形的成长
研究表示,年轻人患“彼得潘综合征”的几率较高,也就是说这种病症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究其原因,也许和家庭教育和童年经历有关。
过分地满足孩子,取之不尽的童年生活。这部分的家庭往往生活优越,所以对孩子的要求都能较容易地满足,忽视了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于是孩子越发地自私,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变弱。
父母关系不好,父母关系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和行为方式。这种关系也许是冷暴力、家庭暴力、争吵等,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父母争吵,其中一方对孩子过度紧张和关注,也会阻碍孩子的独立成长。
于是当他们离开了父母营造的环境时,就会更加地无所适从。
但人的成长是自己的事,我们总要学会长大
一个人的成长,必然是带着迷茫和困惑,我们都是在不断地摸爬滚打里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
当我们还没有自主能力时,父母为我们承担生活的重担,为我们挡风遮雨,而在成年以后,我们离开了父母身边开始新的生活,这时候便是我们自己承受生活压力,去承担责任。
这个过程里我们也许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这时候你更应该正视自己,走出依赖心理,然后调整好心态。
改变这种“彼得潘心理”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他们能够结束这种孩童幻想。
很多人在产生这种“彼得潘心理”时,通常他们自己不知道,反而是他们的朋友或者亲人第一时间发现,甚至他们知道了也不愿意承认,这种抗拒心理完全是来自于自己。
患者如果意识到问题所在,比之其他治疗,将会更加地摆脱这种心理。
成年人的世界不总是困难和痛苦,一次次的成长都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总是困在幼稚时代,也只能止步不前。
所以,勇敢地做一个快乐的大人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