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占三八指的是哪三八(俗语男占三八必发)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很多俗语和谚语,大部分是祖先们智慧的积累,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也有些一看就是由知识分子总结,但在向老百姓传递的过程中出了差错,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百姓对“裨将”太陌生,于是就演变成了皮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男占三八指的是哪三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男占三八指的是哪三八(俗语男占三八必发)

男占三八指的是哪三八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很多俗语和谚语,大部分是祖先们智慧的积累,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也有些一看就是由知识分子总结,但在向老百姓传递的过程中出了差错,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百姓对“裨将”太陌生,于是就演变成了皮匠。

有些俗语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腊月大雪半尺厚”,南方的小伙伴可轻易见不着;有些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半斤对八两”,度量衡标准的古今差别一目了然;还有一些俗语可能总有人在传,却未必是原来的意思,比如“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

“三八”与发、寡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吗?为什么男女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个“三八”到底指的是什么?

“三八”最早可不是骂人的话

很早以前,“三八”不仅不是现在的意思,还是出自一个雅俗共赏的故事。

《梦溪笔谈》里记载了北宋诗人魏野的一个幽默故事,魏野是个隐者,诗写得非常好,据说好到辽国国主都喜欢得不行,曾经派使者到宋朝境内求过他的诗集。

景德三年,寇准被免去相职,贬到陕西做了地方官,曾经去拜会过魏野,还得到了他的赠诗“好向上天辞富贵,却来平地作神仙”。

《梦溪笔谈》讲的就是魏野与寇准,以及一位外号“生张八”的歌妓之间的故事:“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

一次寇准宴客,这名歌妓与大诗人魏野就见面了,那时候经常有歌妓向才子诗人求赠诗,只要谱上曲子就又是一首传唱度极高的佳作。

难得的机会,寇准就让这位歌妓向魏野求诗,魏野也听说过她“生张八”的故事,当即就做了一首很好玩的诗,逗得哄堂大笑:

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

莫惜樽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成语生张熟魏就出自这个典故,用来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生张熟魏虽然算是不褒不贬的中性词,但放在封建时期可就男女有别了,一个男子跟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能搭上话叫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换成女子大概就是不守妇道、寡情薄幸了吧。

“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的意思

虽然人们知道“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是句俗语,但若细究起来,大概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这句俗语的意思,大多数会给“三八”列举好几个可能的解释,如出生于三月八日,或者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等等,却没有一个听起来让人觉得靠谱。

其实这就是俗语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了谬误,跟把不熟悉的“裨将”替换成“皮匠”一样。这样的差错其实很多: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好端端的女孩子去嫁给鸡和狗可不行,人家原来说的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强调的是婚姻另一方的身份和年龄,是封建礼教用来教育女孩子安守本分的,让她们不管嫁的是再穷的、再老的相公,也得老老实实把日子过下去。

“狗屁不通”——跟狗狗会不会放屁,以及狗狗是不是想放屁放不出来没有丁点关系。原来的说法是“狗皮不通”,说的是狗狗身上没有汗腺,只能靠吐舌头来散热。再看到大夏天吐着舌头喘气的狗狗,就明白那只是它给自己散热降温的无奈之举了。

无奸不商”和“无毒不丈夫”更是以讹传讹的典型,一个是教育商人要诚信经营,“无尖不商”自然就不缺回头客了,懂得让利才是经商之本;另一个是教育大丈夫要宽宏大量、行事磊落,“无度不丈夫”的正解应该是有肚量、能容人,遇事不慌、冷静处理的真男人。

“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也是同样道理,实在没有必要将男女的出生日期,和未来的福祸吉凶强行挂钩。不管是出生于三月八日,还是出生于每月的三个带八的日子,都不能作为个人成长方向的预测依据,只有品行、教育、学识、性格等才能影响未来。

“三八”和性格不得不说的关系

除了“三八妇女节”之外,在当代人的记忆中,“三八”大多时候是以骂人的话存在的,尤其前面还要加一个“死”字。

经查,最早用“三八”来骂人的是闽南地区,如果一个女子举止轻浮、性格鲁莽,或者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违背道德标准就会被人骂作“三八”。

这不就又追溯到“生张八”和“熟魏三”的故事了么,之所以被唤作“生张八”,就是因为歌妓举止生梗。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生是处事生硬,不懂圆滑;更是态度固执、不够柔美。美丽却不合群的歌妓,就连求诗都学不来委婉柔和,因此只得了一首诙谐的诗作。

这首诗是大诗人魏野的即兴创作,全诗虽没有贬低歌妓性格不好的意思,却用一句“莫惜樽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以戏谑的解释,将她的尴尬处境直接点明——求诗的歌妓和写诗的魏野,实在称不上熟悉,只是相互听说过对方的名号而已。

不过,当生张八和熟魏三连在一起重新组合成词“生张熟魏”,就跟故事里那个性格和行为格格不入的歌妓没有半点关系了,意思反而跟尾联所指更为接近。可为什么作为贬义词的“三八”,所代表的还是不讨喜的性格,和不受欢迎的行为方式呢?

完全可以换种思路——如果从魏野写诗的故事来分析,“三”代表的是“熟魏三”,而“八”代表的是“生张八”,那“男占三八必发,女占三八必寡”的意思就特别好理解了,只要套用魏野和歌妓的处境来看就行,一个如众星捧月,一个只顾影自怜。

在俗语流传的过程中,由于世事变迁和理解偏差,很多俗语的本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在听到任何俗语时,首先都要学会做判断,哪一句可以继续沿用,哪一句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地理理解分析,哪一句需要彻底摒弃……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再好的书说的也是当时言当时事,要指导现在的行为和思想,取有用的部分借鉴即可;尽信俗语,也只会被传错的、特定时期的、特定范围的限制搞昏了头,所以选择能用能信的部分即可。

参考文献:

《梦溪笔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