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电影比较好写影评(他看了万部电影写了400万字影评)

哪些电影比较好写影评(他看了万部电影写了400万字影评)(1)

饶曙光

今年2月23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年会首次在重庆举办,全国各省市电影家协会主席、秘书长,电影企业领导,专家学者等120多人相聚山城重庆。

这次年会之所以选择重庆,除近几年重庆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热门地外,也得益于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的大力推荐。

年近六旬的饶曙光出生在重庆黔江,他曾是一名普通的工厂工人,后来参加高考迈入大学校门,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工作,从事电影研究和评论工作。如今,他是中国知名的电影评论家。

“听”电影的小影迷

饶曙光从小就是个“电影迷”。那时流行看“坝坝”电影,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会去看。

不过,有的电影只能在电影院看,进影院要买票,家境不富裕的饶曙光没有零用钱,常常只能贴着放映厅的墙壁听电影,影片结束前5分钟,趁着工作人员准备清场时,偷偷溜进去看结尾。电影听多了,他就能把台词背下来,有时他和小伙伴根据电影台词玩人物扮演,演得活灵活现。

除了看电影,饶曙光还酷爱写作。初中毕业后,遭遇上山下乡,他到黔江菌肥厂当了工人。当时,电影《春苗》热映,他写了人生第一篇影评,后被发表在厂里的黑板报上。后来,他下乡当知青,还以此为背景写了一部30多万字的小说,可惜没能发表。

偷看电影的大学生

1977年,高考恢复。饶曙光考入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四川师范大学,饶曙光学习的是文艺理论,但依然对看电影痴迷。有一次,他偶然发现,隔壁四川省邮电学校(现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每星期会放两部电影,他动了偷偷跑出去看电影的心思。

“当时学校管得严,不许我们出去,我就在围墙上打了一个洞,偷偷跑去看电影。《佐罗》、《冰山上的来客》、《人证》、《追捕》等经典影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饶曙光说。

终成影评大家

1982年1月,饶曙光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阿坝师范专科学校(现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文艺理论和美学,但他心里仍放不下电影。当年4月,饶曙光考上了四川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的研究生,9月再度赴成都求学。

1985年7月,饶曙光硕士毕业,许多单位抢着要他,可他选择了一个冷门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从事电影研究和评论工作。

为了研究电影,头两年,饶曙光经常1天要看6部电影。“好看或不好看的电影,都要坚持看完,这样才能写出客观的评论。”

饶曙光埋头电影的世界里,一晃就是28年,累计观看电影超过1万部,同时写出500多篇影评文章,超过400万字,发表了十几本与电影有关的专著,成了国内知名的影评家。同时,他还参与电影创作,先后担任两部电影、五部电视剧的编剧。

2013年12月,饶曙光调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在这里,除了主持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组织各种电影研讨会(高峰论坛)等工作,他还在电影理论批评、理论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年他当选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扶持家乡电影产业发展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饶曙光仍时刻关注着家乡的电影发展,“重庆的电影产业相对薄弱,电影机构数量较少,缺乏拳头产品,我非常愿意助家乡电影产业一臂之力。”

去年10月,饶曙光牵头在黔江举办了首届获奖少数民族影片展映活动,展映影片包括《德兰》、《山那边有匹马》、《我的旗》、《长调》、《花腰新娘》、《蓝色的七星湖》等13部影片,并组织主创人员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

此外,饶曙光还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为黔江濯水古镇授牌“中国电影家协会濯水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和“中国电影家协会文艺扶贫基地”,并联络北京电影学院在这里建立实训基地,为重庆培养更多电影人才,集聚更多电影资源。

重庆举办的电影活动,饶曙光只要能抽出时间就一定会参加。去年12月,他就担任了重庆市第七届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的评委。

今年,他将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微电影大典放在重庆举办,还准备和黔江区政府一起建设国内首个少数民族电影博物馆——阿蓬江电影博物馆,同时筹备在重庆修建电影馆。

“经过多年的积累,重庆的电影业正处在爆发前的临界点上,相信这两三年会有较大发展。”饶曙光信心满满地说。

重庆晨报记者 范永松

人物

饶曙光,1959年出生,黔江人。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影评家。

声音

我非常愿意助家乡电影产业一臂之力。

第75期“人气周榜”揭晓 刘书华夺冠

重庆晨报讯 (记者 吴黎帆)“逐梦他乡重庆人”第75期“人气周榜”揭晓,在西班牙开诊所的刘书华获得本周冠军。

此外,个性电影导演章明、编剧界的“卓别林”束焕分获亚军和季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