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

民国时期的文化繁荣,是任何人所始料未及的!这场源于新旧制度巨变、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文化争鸣,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孕育出了无数青史留名的才子佳人!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才女林徽因的故事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

坠落凡间的精灵

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廿七(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一个书香世家。

祖父林孝恂,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清末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浙江海宁、孝丰、仁和、石门、杭州等地方官员;父亲林长民,早年间远赴日本求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司法总长等职位。是早期革命党人,其人才华出众,尤为擅长诗词、书法;叔父林觉民,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作为家族长辈,饱读诗书的林孝恂相信“ 男楚辞,女诗经 ”的说法,并根据《诗经·大雅》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为长孙女取名为林徽音,希望孙女像大姒那样拥有雍容端庄、贤淑美好的品德。后来,为避免与上海一名男作家同名同姓,于27岁时改名为林徽因。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2)

三岁,安静文雅,坠落凡间的精灵

林家有女初长成

5岁时,随祖父母搬迁至杭州蔡官巷大姑家,在这里度过了3年的童年时光。大姑林泽民自幼接受私塾教育,擅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天资聪慧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一起接受了大姑的启蒙教育。在书香世家氛围的熏陶下,培育出了她优秀的品质、鲜明的个性。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3)

六岁与父亲、妹妹的合影(中)

民国元年(1912年)8岁时,随祖父举家移居上海,住在虹口区金益里。在这里,她与表姐妹们一起就读于住地附近的爱国小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民国五年(1916年)12岁时,因父亲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任职,又举家迁往北平,就读于英国教会创办的北平培华女中。这所当时只有社会精英子女才有资格就读的学校,培养了她出众的才华、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4)

北平培华女中合影(右一)

民国九年(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在英国生活了一年时间。在此期间受到了伦敦女房东一家的深刻影响,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由此立下了一生的志向。

同期,在结识父亲忘年交徐志摩后,也对新派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5)

16岁,欧洲游历纪念照

民国十年(1921年)回国后,回到北平培华女中继续完成中学学业。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6)

17岁与父亲合影,已初显绝世风采

风华绝代

民国十二年(1923年),19岁的林徽因加入了由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人创办的新月社,在这里她参加了新月社的许多活动,由此结识了诸如胡适、闻一多、梁实秋、泰戈尔等文学巨匠,学识及文学素养得到了极大提高。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7)

与泰戈尔、徐志摩合影,显露柔美、知性

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与梁思成一起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读预科班,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由于当时建筑系不招收女生,逐通过主修美术系舞台美术设计专业,选修建筑系课程的方法,来完成自己建筑学的志向。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8)

1927年与同学合影(左二),稳稳的C位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24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婚后夫妻二人游历欧洲,期间考察了大量欧洲建筑。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9)

林徽因自己设计的结婚礼服

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到国内,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到职前先回到福州省亲,期间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

民国十八年(1929年)正式入职东北大学建筑系,主讲《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0)

1928年与梁思成一起入职东北大学

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25岁的林徽因生下了女儿梁再冰,三年后又生下了儿子梁从诫。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1)

1930年与子女合影,闪耀着母性光辉

坚韧的历程

民国廿年(1931年),在北平正式加入由朱启钤先生私人投资兴办的中国营造社,从此开始专注于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

在民国廿年~民国廿六年(1931年~1937年)数年时间里,多次深入到全国多处省份实地勘测、考察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与丈夫梁思成一起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协助梁思成完成了《清式营造则例》的编著并撰写了绪论。她的著名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也在此期间发表。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2)

1936年,与梁思成在北平天坛祈年殿屋顶合影

民国廿六年(1937年)夏,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重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以事实否定了日本学者关于“在五台山及中国,没有早期的木结构建筑”的断言。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3)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受战乱影响,随中国营造社迁往长沙,后于1938年1月迁至昆明。其后的两年时间整理了大量的古建筑图纸及文字资料,并对昆明主要的五十多出古建筑进行了勘测、调查。

民国廿九年(1940年),随中国营造社迁往宜宾李庄镇。此后的两年时间调研了川渝两地的多出古建筑及人文古迹。

民国卅一年(1942年)在考察大足石刻的过程中偶感风寒,导致肺病复发。此后的三年多时间一直居住在李庄。在病榻上,林徽因完成了论文《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与梁思成一起整理编撰了中文版的《中国建筑史》、英文注释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并重启对宋朝著名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的解读注释工作。同时,完成了诗作《一天》、《忧郁》等。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4)

民国十九年~民国卅四年(1930年~1945年)间,林徽因夫妻二人一起走遍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勘测、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物,其搜集整理的古建筑图文资料为新中国建筑学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抗战胜利后,民国卅五年(1946年)8月全家回到北平。抗战期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林徽因疾病缠身,1947年冬,林徽因接受了肾脏摘除手术。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自加入由丈夫梁思成组建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参与了多个校内外的设计任务,1948年5月还在病榻上发表了《病中杂诗》等9首诗文作品。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5)

病榻上,柔弱而不失风采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两位代表到林徽因家里,表达了对林徽因夫妻二人挽留的态度及保护古建筑文物的决心。林徽因就此答应了解放军的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后来的《全国文物保护目录》就依据此书演变而来。

自北平和平解放后,林徽因积极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梁思成主持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国徽设计小组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国徽图案经修正后最终得以采用。

1951年,在梁思成、林徽因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建筑系成立抢救景泰蓝工艺美术小组,抢救濒临灭绝的景泰蓝工艺。

1952年,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是须弥座的主要设计者。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6)

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

悲壮地离去

1953年,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北京市开始制定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但其规划指导思想与留存的古建筑文物及明清的城市规划布局发生了巨大冲突!为了挽救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文物,林徽因夫妻二人四处奔走于政府各个部门,据理力争。为了不让四朝古都留存的完整牌楼街毁于一旦,林徽因甚至不惜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大声斥责:“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然而,大势所趋之下,北京城的规划方案最终敲定,林徽因夫妻二人提出的侧重于保护古建筑的规划方案被否决,北京城开始了大规模的拆除。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7)

被拆除的景德街牌楼

急火攻心之下,林徽因的病情急剧恶化,但她却拒绝了吃药与救治。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享年51岁。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民国系列人物之才女林徽因-生平)(18)

2006年杭州落成的林徽因纪念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