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

何家庆是个怪教授。

他身形干瘪,面色薰黑,枯草般的长发顶在脑袋上,眼镜用竹片绑着,胡子拉碴,活像个“野人”。

一件洗到发白的中山装穿了二十多年,衣服的边边角角被缝补过无数次 ,上世纪的解放鞋整日蹬在脚上。

学校里的学生看到何家庆会绕道走,总觉得这个怪老头身上会散发出奇怪的味道。

问到学校的研究生们愿不愿意在何家庆手下读研,他们先是笑笑,再是摇头。

他们都不想成为这个“野人”的学生。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

图 | 何家庆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3)

稍微了解过何家庆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异类。

他的家是一室一厅的老式套房,简陋的家具能看到上世纪60年代的影子,整个房子总共只有 25 平,卧室给妻子女儿住,客厅给自己住。

可去了他家才知道,与其说何家庆住在客厅里,不如说他住在实验室里。

客厅除了摆的一张床外,其余密密麻麻全是标本,这些是比他的命还重要的东西。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4)

2万多份标本摆满了客厅,整个房间里都是福尔马林刺鼻的味道。

何家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数年。

后来学校终于给他腾出一间实验室,本该高兴,何家庆却在雨里一直哭。

他知道,一旦放进学校里面,这些标本就不只属于他了,他舍不得。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5)

校方把钥匙递给何家庆,强调说:“就一把,你用。”何家庆这才安心。

校方虽然无奈,但也习惯了。

学校里的人都知道他脾气古怪。

食堂里,几年来他都是一个人,就着馒头喝稀饭。

课堂上,他毫不忌讳,尽管触及到敏感的话题,他也有话直说,好多次戳到校领导们的肺管子。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6)

何家庆才不在乎,大不了辞职再换个学校。

总之,他是出了名的“不招待见”,这还不仅仅是在大学里。

何家庆早些年当过几年的县长,任职期间虽然成绩不错,但几年下来仍没融进当地的干部圈。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通人情世故。

赴宴聚餐,全桌人只有他单独付了自己那份15块钱的饭钱。

做东请客的那人尴尬极了,其余聚餐的客人也只觉得有些下不来台,何家庆的“AA”让本来活跃的气氛彻底僵持。

后来有人告诉何家庆这一做法的不妥,不仅会落了其他人的面子,还有“贬指他人,自我标榜”之嫌。

何家庆随即才反应过来,但也没为自己解释什么,只觉得不是一个圈子的人,也就罢了。

后来,有人上门拜访何家庆,带了一点土特产表示礼节。

何家庆不仅不收,还一点都不客气地说:“ 你不带走,我就扔了。”

许多人都说何家庆脾气臭人又轴,做起事来直愣愣的一根筋,何家庆却从不在意。

无论是当县长时遭到冷遇,还是当教授时被师生避之不及,数次教训都没让他长记性。

长年穿着一身破烂,再加上顶臭的脾气,足以让人们去质疑他到底正不正常。

于是,他就成了许多人眼里的“怪老头”。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7)

直到后来他去世了,身盖国旗,越来越多人了解到他的一生,却再也无法嗤笑出声。

他的学生纷纷回忆起何家庆曾带着他们走过校园每一个角落,教他们认识每一种植物时耐心温和的模样。

学生们想起,他们刚入大学时的第一节课上,何家庆幽默又坦然地说:“没有一朵花是我不认识的,没有一种鸟叫是我听不出来什么鸟的。”

他们也曾对着何家庆表示过“遇之甚幸。”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8)

何家庆去世一年多后,学校的贴吧里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安大有没有一听就令人落泪的台词?”

下面有一条回复是:“因为我是个教师,我当为人民服务。——何家庆教授”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9)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0)

何家庆的那股子轴劲儿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一生三次流浪,次次狼狈而归,仍“屡教不改”。

1976年,何家庆在安徽大学生物系任教,从事植物分类学和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与教学。

为了有更专业的研究,何家庆想去一趟大别山,因为那里是生物资源的宝库,曾有一个法国人去过大别山的白马寨,就采集了500号标本,后来被研究所奉为珍宝。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1)

图 | 何家庆在山上采集标本

只是因为地势危险,无人踏足大别山,至今也没有人窥探过大别山的全貌。

在世人看来,何家庆的这个想法很疯狂。

大别山可以说是出了名的死神之地,去了就很难再回来。

可何家庆不仅要去,还拿走了八十多岁还在拉煤车的老父亲的“棺材本”当盘缠。

老父亲一生攒下4000多块,里面全是些2元、1角之类的零钱,何家庆全部拿走。

再加上他和妻子在婚后七八年里攒下的两三千块钱,何家庆仍旧没给妻女留下分毫。

1984年,何家庆揣着7000多块钱、相机和纸笔,开始了“大别山之行”。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2)

图 | 野生植物丰富的大别山

可想深入“无人区”般的大别山腹地,并不是容易的事。

何家庆的这趟行程有225天,也在生死之间磋磨了225天。

滚下过山坡,遇见过山洪,也经历过群狼环伺;

山蚂蝗的进攻使他双腿血淋淋的发炎溃烂;

长时间居深山,气寒潮湿,让他全身关节肿痛;

宿山洞,卧牛棚,身上的丘疹奇痒难忍;

在荒无人烟的山头上,何家庆全靠野果为生。

层峦叠嶂的山峰没有道路,膝盖早就磨烂了的何家庆脚下一滑跪在悬崖上,全身上下靠着两只手去抠住石缝,幸好附近的猎人不顾生死救下了他。

此数种种苦难病痛,何家庆仍没有想过回头。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3)

经过桐山,他看到山中住户明明有1万棵桂花树苗,却因不知培育而苦闷;

他看到养牛的住户为过冬要备下的饲料发愁,可漫山遍野的豆科植物都是上乘的草料;

他看到满山都是宝,但因为科技的不足,山中的住户只能贫苦了一代又一代。

何家庆满身无奈,但也让他更加确信“科技造福百姓”。

这趟“大别山之行”,何家庆步行12684公里,途经鄂豫皖三省 19个县,攀登千米以上的山峰 357座,采集植物标本3117种号,近万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考察大别山的人。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4)

也正是这次路程,让何家庆的形象开始“野人”化。

正常人都在追求体面,只有他在学野人生活。

黑黢黢的皮肤,乱糟糟的头发,破烂的衣衫,何家庆越来越蓬头垢面。

为了养成野外生存的能力,他开始住山洞,喝山泉水,生吃冷饮,练习辨别野果有无毒,强迫自己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

他时时刻刻都在为下一次“旅行”做准备。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5)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6)

何家庆本是个不在乎钱财的人,但自从成了一名官员后,他似乎钻进了钱眼儿里。

他变得视钱如命。

因为大别山之行,何家庆对生物资源的开发意见得到了国家重视,政府派他到绩溪县做县长。

第一年,他跑完了23个乡,爬遍了所有的山头,采集到植物标本1536件。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7)

第二年,他写了15万字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一书,举办了绩溪县历史上第一次野生植物资源展览。

当地百姓看到了那些“野草”其实是宝贝,对何家庆开拓出的致富之路感激涕零。

后来,他选择一个乡作为蚕桑改良试点,1991年,这个试点乡遭遇洪灾,但蚕茧产量仍增加 28%,增收 30万元。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8)

图 | 源于《最人物纪》

可就在这次洪灾里,何家庆因整整一个月都在水里救灾,染上了血吸虫病,至死都未痊愈。

灾情过后,他把上面报销给他的1000块钱捐出,上面附赠了一句话:“对于贫困山区人民生活,我有一份责任,虽没有力挽巨浪之臂,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自己的钱毫不稀罕,农民的财产他誓要冲锋陷阵。

绩溪人都感激何家庆,何家庆也感激绩溪县,因为在这里的山区,他发现了一个致富法宝——魔芋。

魔芋喜湿、喜荫、耐瘠薄,适合山区生长,科技含量低,特别适合在落后的山区推广。

他自费1000元从湖北引种,在 31个点进行试种,结果 500亩魔芋全面丰收,最低产量 2000公斤,最高达 7000公斤,收益超过400万元。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19)

图 | 源于《最人物纪》

何家庆似乎看到了由黄金铺成的大道通向山区,他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了魔芋上。

西南的土壤气候最适合种魔芋,何家庆又听说西南的山区更贫穷,他便确定了接下来的“西南之行”。

为了这次“流浪”,何家庆准备了十年,他要把魔芋的培育技术传播给西南贫困地区的人们。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0)

1998年,何家庆怀揣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和积攒16年的资金27720.8元低调上了路。

又一次,何家庆拿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没留一点给家人。

只是在走之前,他给女儿留了“绝笔信”: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家了。

此次之行我准备了10余年,

我一直在寻找帮助西部贫困山区的途径......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人类最易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行为特征

就在于相互帮助……

因为我是个教师,我当为人民服务……

倘若不幸,这封信就算是我对你的最后交待。

你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要勤勤勉勉,努力向上,

做个好公民。”

何家庆对于这次的出行从一开始就抱着“生死不顾”的决心,明知在前方迎接他的可能是死亡,他仍梗着脖子往前冲。

他或许对不住那个被拿走了“棺材本”的老父亲,对不住那个从未陪伴过的妻子,对不住那个从未抚育过的女儿,但他对得住山里那些贫苦的人们。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1)

图 | 何家庆一家三口

毕竟论起危险指数,之前的大别山之行与这次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可何家庆仍未打过退堂鼓。

夜宿山洞,被毒蛇咬伤,腿肿得发亮,大半个月无法行走;

在广西百色穿越树林时,一群硕大的飞鼠向他扑来,疯狂地啄咬他的身躯;

深山老林,饥饿难当,他像当地人家讨吃过猪食,和霉变长了虫子的饼子;

山洪暴发,他乘坐的中巴车被洪水困住,他从车窗里爬出保命,10分钟后,汽车被洪水冲走,全车27人全部遇难;

这次行程305天,他遭遇了17次车祸;

黑夜走山路时,腿被摔坏无数次;

从湖北恩施去重庆奉节县的路上,为了搭便车,被骗至深山,被迫砸了一天矿石,两手血肉模糊才被放行;

在云南大理,因头发、胡须长、衣衫褴褛被收容所抓走,遭拳打脚踢。

两次遭劫,被抢4000多元钱。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2)

此番种种,何家庆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挺过来之后他也就不去在意。

只是最令他难过的是这一路上人们对他的冷漠、挖苦、偏见和阻挠。

他带着“授业”的目的而来,却频频遭到冷嘲热讽和不信任:“西南的事,关你什么事?”

明知做的是不讨好的事,何家庆还是热脸去贴冷屁股。

他给村民授课,给山里的孩子讲大山之外的故事,日日都是如此。

时间久了,山里的人也明白了这个“疯子”的用心。

何家庆累倒后,村民杀了自家唯一的鸡炖汤给何家庆补身体,出山的时候,由于身体虚弱,几个年轻的汉子又背又抬地送了他40里地。

何家庆满心的感动与慰藉,他感受到了村民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3)

图 | 源于央视新闻

回程的路上,何家庆身无分文,他丢掉一名教授的尊严,沿街乞讨,整整两个月才回到家中。

“从一名教授沦为叫花子”,何家庆后来跟记者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满脸崩溃。

去西南之前,他体重55公斤,回来时只剩40公斤。

他把血泪挥洒给了大西南山区里的人们。

这一路,何家庆途经8个省、108个县、207个乡镇、426个村寨,行程约31600公里。

他沿途传授魔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办培训班 262次,受训人数逾 2万人,指导了 57家魔芋加工企业。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4)

图 | 源于《最人物纪》

他给中国带来了新的17种魔芋,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证明世界魔芋的故乡在中国。

他用脚丈量了几万公里,终成了植物王国的科技扶贫“ 殉道者”。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5)

西南之行后,何家庆的家底一干二净。

他再也不去吃超过三块钱以上的饭菜,就像学生们所看到的那样:馒头配稀饭。

他的眼镜架因为断裂,只能用竹片支撑。

国家奖励给他的10万元,他扭头就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女童。

何家庆并不在意这些身外之物,他只爱植物,爱标本,爱深山里那些贫困却质朴的人。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6)

距上次的西南之行已经过了十多年。

65岁的何家庆的内心又开始躁动了,“我做了一辈子的植物学,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栝楼产业。”

2016年,67岁的何家庆给学校递了请假条,拿着这些年自己攒的钱又一次自费去了潜山和岳西,调研当地的栝楼发展。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7)

只是这一次,何家庆没遇到什么困难,却无法令人开心——他生病了。

2019年7月份,调研的路上,何家庆晕倒了,医院说癌症晚期。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8)

何家庆在最后的日子里已经无法进食了,只能拿营养汤吊着命,可他还在写着调研报告,只为了能多留给学生们一些素材。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临走之前,何家庆嘱托妻女,他要捐出自己的眼角膜。

因为癌细胞扩散到全身,他全身上下唯一能用的就是这对眼角膜了。

10月份,何家庆去世。

第二天,他的眼角膜帮助两位少年重见光明。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29)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30)

何家庆曾说:“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

他把这句话当作他一生的写照。

父亲曾给何家庆一份清单,这是何家庆的父亲在香烟盒的纸上,用那颤颤巍巍的笔记记录下来的。

里面清楚地记录着他自小学起,国家、老师、同学对他一点一滴的资助。

“1955年9月编入街小学许维实老师班,许老师送旧胶鞋一双,练习薄四本,学费全免。”

“1956 年6月许老师班,学费全免,送旧胶鞋二双,洋袜子一双,练习薄三本。”

“7日,不知名同送来棉裤一条。”

“1966年元月,送助学金7元8角。”

“本月十日张爱坤同学的母亲送来蓝单裤一条,短裤两条……”

一条一条,一桩一桩,连他参加工作后单位送来的救济金、救济物资都记录上了。

何家庆一直把自己当成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所以他要回报爱他的父母,好心的老师同学,扶持他的国家。

父亲在世时买了块布料,请人给何家庆做了件中山装。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31)

图 | 何家庆穿着父亲给买的衣服

自那之后,无论是接受中央领导接见,还是在电视镜头前露面,何家庆都穿着那件穿了28年的中山装,“如果扔了这件衣服, 等于扔掉了对父亲的感情。”

吃着“百家饭”长大的他曾受到无数百姓的帮助,所以他数次涉险,半生颠簸流浪,只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贫苦。

国家一直支持他的学业和梦想,因此他助国家扶贫,让全世界人都认可了中国是“魔芋之乡”。

他活着时,总有人说他又穷又抠,邋邋遢遢,脾气古怪,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32)

却少有人知,曾有外国人高价买他的标本,他毫不犹豫地拒绝。

因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多次探险,他全是凑钱自费,国家数次给他的奖励,他转眼就捐给了山区的人们。

他知道,比他需要这些钱的人还有太多,他能帮一个算一个;

他性格古板,不懂得变通,因此即使遇到豺狼虎豹蛇虫鼠蚁,遭到欺凌殴打,他仍会坚持再赴深山,赌上生命去完成理想;

许多人眼中的他,常遭冷遇和歧视,却不知,真正接触过他的学生几乎将他奉为神明,在他曾待过的山区,那些人们把他视为恩人。

评价何家庆教授的一生 野人教授何家庆(33)

鲁迅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说:

“世界上的事是傻子干出来的。

那些聪明人为着名利而营,干了不光彩的事情,

把世界推向黑暗深渊,结果他们也跟着沉沦了。

而世界仍然在傻子手里推向前进,

世界是傻子的世界啊!”


文字为国馆读书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

本文作者:糖味的橙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