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选择钓位和钓好鱼 应对自然水域三种综合性鱼情

前言:大小不一、鱼种混杂的综合性鱼情

有过自然水域垂钓经验的钓鱼人都知道,自然水域的鱼情特点用“复杂”二字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不仅鱼种混杂,而且鱼的个体大小不一。于是经常能够看到有钓鱼人抱怨:明明想钓大鱼却总是小鱼闹窝,明明想钓草鱼可是鲤鱼却一条接着一条上……其实在自然水域复杂的鱼情之下,可以通过很多办法对鱼的个体以及鱼种进行筛选,更有针对性的钓获目标鱼。

总体来说,在自然水域复杂的鱼情之下,钓鱼人通常会面对四种情况:从小鱼中钓大鱼;从大鱼中钓小鱼;从大鱼中钓特定种类的大鱼;从小鱼中钓特定种类的小鱼。在上述四种情况中,只有从小鱼中钓特定种类的小鱼是无法实现的,其他三种情况都能够实现。

怎样才能选择钓位和钓好鱼 应对自然水域三种综合性鱼情(1)

最常见的鱼情:从小鱼中钓大鱼

让钓鱼人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在小杂鱼闹窝的情况下如何钓到大鱼,但是在面对小杂鱼闹窝时,大家往往都会陷入一个巨大的误区,那就是将目光集中在如何规避小杂鱼上,实际上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 拨开云雾:诱大鱼进窝是关键

很多钓鱼人总是在纠结如何减少小杂鱼的数量,于是不敢加大窝量,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减少小杂鱼的数量但是由于窝点内没有足够多的窝料,因此也无法将大鱼诱进窝,最终导致钓大鱼的目标无法达成。

小杂鱼闹窝仅仅只是一种表象,我们的根本目标是钓到大鱼,所以首要任务是将大鱼诱进窝。由于小杂鱼的数量较多,窝料的消耗速度会成倍增加,只有加大补窝量并且高频率补窝才能避免窝料被小杂鱼吃光,也只有保证窝点中始终有多余的窝料才能诱大鱼进窝。

  • 瞒天过海:掩护钩饵顺利到底

大鱼进窝之后,小杂鱼无法与大鱼竞争,所以会被大鱼赶出窝点,于是小杂鱼只能集中到水面附近,对刚入水的饵料以及窝料进行拦截,此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确保钩饵顺利到底。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可以在铅皮上捏一团窝料,窝料入水之后会产生雾化和散落效果,小杂鱼就会被这些雾化和散落的窝料所吸引,从而放弃对钩饵的拦截。并且窝料增加了钓组的重量,能够让钩饵加速下沉,小杂鱼想要再对钩饵进行拦截就非常困难。钩饵能够顺利到底,并且已经有大鱼进窝,最终就能够顺利钓获大鱼了。

怎样才能选择钓位和钓好鱼 应对自然水域三种综合性鱼情(2)

避免炸窝:从大鱼中钓小鱼

从大鱼中钓小鱼最有代表性的鱼情就是在垂钓鲫鱼时,由于鲫鱼的体型较小,所以一旦大鱼进窝之后鲫鱼就会闻风而逃。另外,在垂钓鲫鱼时钓鱼人都会使用小号线组,这样线组很难抵抗住大鱼的冲击,遭遇大鱼咬钩非常容易切线跑鱼,并且对窝点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怎样才能选择钓位和钓好鱼 应对自然水域三种综合性鱼情(3)

  • 控制雾化:避免鲢鳙闹窝

在垂钓鲫鱼时,钓鱼人最担心的就是大体型的鲢鳙闹窝,不仅仅是鲫鱼,绝大多数的淡水鱼种都很难与鲢鳙共同觅食。

想要安心垂钓鲫鱼,避免鲢鳙闹窝,就必须严格控制饵料以及窝料的雾化。因为鲢鳙属于滤食性鱼种,对雾化状的残渣以及浮游生物最感兴趣。因此可以使用酒米之类的粗颗粒窝料搭配蚯蚓或红虫来垂钓鲫鱼,这样的窝料和饵料完全不具备雾化性,能有效避免鲢鳙闹窝。

  • 短竿钓近岸:充分利用鱼类的警惕性差异

鱼类的体型越小种群数量就越大,也就是说鲫鱼是群居性鱼种,由于种群数量较大所以鲫鱼在觅食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更低的警惕性。相反,体型较大的鱼种通常都是单独活动,因此警惕性较高。

利用鱼类的警惕性差异,可以采用短竿钓近岸的方式来避免大鱼进窝。因为大鱼在觅食的过程中为了保障自身安全,通常不会进入近岸区域,而群居性的鲫鱼更容易靠近岸边觅食。

  • 加重饵料味型:充分利用鱼类的食性差异

有经验的钓鱼人都能够发现这样一种规律,当我们使用味型较重的商品饵进行垂钓时,钓到小鱼的概率会更大,但是当我们使用纯粮食等味型更加清淡、更加天然的饵料进行垂钓时,钓到大鱼的概率就会明显提高,这就是小鱼和大鱼食性上的明显差异。

如果想要减少大鱼闹窝的可能性,就应该充分利用鱼类的食性差异,使用味型较重的商品饵,这样的做法能够明显增加小鱼的钓获量。

怎样才能选择钓位和钓好鱼 应对自然水域三种综合性鱼情(4)

特定的追求:从大鱼中钓特定种类的大鱼

每一个钓鱼人都会有特定的追求,特别是一些老钓鱼人,他们每一次都希望能够钓获特定的大鱼。但是自然水域中鱼种构成非常复杂,想要在大鱼中钓到特定种类的大鱼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一种大鱼的食性。

  • 钓浮与钓底的选择:充分利用鱼类活动的水层差异

不同种类的大鱼生活的水层是不完全相同的,其中鲢鱼和鳙鱼更习惯于在中上层活动觅食,这是因为鲢鱼和鳙鱼耐低氧能力较差,而水域的中上层含氧量更高。草鱼和翘嘴鲌则属于中层鱼种,很少上浮至水面附近也很少沉底。鲤鱼和青鱼则属于底层鱼种,更习惯在水底觅食。

所以想要钓获特定种类的大鱼就必须首先考虑鱼类经常活动的水层。在垂钓鲢鱼和鳙鱼时,只需要采用钓浮的办法,并且垂钓的水深不宜超过2米;垂钓草鱼和翘嘴鲌时,依然应该优先采用钓浮的办法,但是垂钓的水深应该适当增加,以1.5米至2.5米为宜;垂钓青鱼和鲤鱼则必须钓底。通过垂钓水层的选择,便能够有效筛选出特殊种类的大鱼。

  • 使用特殊饵料:充分利用鱼类食性的唯一特点

仅仅只是利用垂钓不同的水层来筛选不同种类的大鱼似乎还有些不够,利用某些大鱼食性的唯一性特点还可以做出进一步的筛选。

鲢鱼和鳙鱼都属于滤食性鱼种,对于那些体积较大的粗颗粒食物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呈现出雾化状的粉末类食物能够更好的吸引鲢鱼和鳙鱼觅食。所以在垂钓鲢鱼和鳙鱼时,只需要使用雾化速度较快的粉末类窝料和饵料就能精准的钓获鲢鳙。

草鱼对植物性的食物更加青睐,使用玉米粒以及各种植物的果实都能够明显增加钓获草鱼的概率,甚至使用植物的叶片或根茎垂钓草鱼效果也非常明显。

在垂钓大体型的青鱼时,可以使用一种更为特殊的饵料,那就是螺蛳。如果希望更精准的钓获青鱼,就应该连同螺蛳壳一起挂钩垂钓,而不是将螺蛳壳杂碎单独使用螺肉垂钓。在青鱼的咽喉部位分布着上下两排臼齿,用于咬碎螺蛳以及贝类坚硬的外壳,这一特点是青鱼独有的,因此使用带壳的螺蛳垂钓青鱼精准度是非常高的。

怎样才能选择钓位和钓好鱼 应对自然水域三种综合性鱼情(5)

总结:了解鱼类习性规律的重要性

从以上内容中不难发现,所有钓法的制定其实都充分利用了鱼类的习性规律。其实不仅仅是淡水垂钓,在任何水域、任何方式的垂钓都必须遵循鱼类的习性规律,只有充分理解鱼类的习性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制定出针对性更强的垂钓方案。无论遭遇到多么复杂的鱼情,钓鱼人都可以从中寻找出一条清晰的路径,最终实现目标。环境和鱼情是多变的,但是鱼类的习性规律却难改变,只要能够根据鱼类的习性规律灵活应变,钓鱼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