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

1948年10月,蒋介石煞费苦心地思考了一个作战计划,一旦成功,立即会遏制我军持续胜利的局面。中央军委仔细研究当前局势后,做出决定:干一场大的!于是,中央军委将原来粟裕提出的“小淮海”作战计划转变为南线决战,拉开一场决定中国局势的大决战的序幕。可是,战役开始没多久,一个大难题就摆在了中央军委面前。

当时,陈毅、邓小平带领的中原野战军和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因为机缘巧合,到达了同一地点,随时可能协同作战,统一指挥迫在眉睫。陈、邓、粟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那么,到底选谁做总指挥?是不是还有其他人更加适合这个位置?

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1)

中央军委非常清楚,这是一个艰难的选题,一旦选择不慎,很容易造成将领之间的嫌隙,对战事极其不利。因此,选谁来担任总指挥?中央军委一时举棋不定了。

粟裕提出的“小淮海”作战计划,是在淮阴、淮安、海州一带展开战斗,歼灭黄百韬率领的第七军团,然后解放苏北,将蒋介石的兵力部署打散。

中央军委同意这个计划,命令刘伯承、邓小平带领的中野配合粟裕的华野进行作战。刘、邓在郑州,牵制孙原良和刘汝明。粟裕在徐州附近的新安集,负责包围和歼灭黄百韬兵团。华野和中野的主力兵分两地,各自制定自己的作战计划,互相配合。

“小淮海战役”开始没多久,蒋介石突然改变了作战计划。他决定放弃郑州、开封等中原要地。原来驻守在这些要地的将领们调往涡阳、蚌埠、曹八集、砀山、新安集、海州等地,形成了以孙原良、刘汝明、李弥、邱清泉、黄百韬、李延年等将领为核心的坚固防线,力守陇海线,阻止解放军南下,以确保南京固若金汤。

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2)

接到命令后,原来驻守在郑州的素有“飞将军”之称的孙元良匆匆放弃阵地,一溜烟跑到了徐州外围。而紧盯着孙元良不放的中野也随后赶到了这里。

原来兵分两地的中野、华野主力,集中到同一个地点,面对共同的敌人。任何一方的决定,势必对另一方造成巨大的影响。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协调双方的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大野战军的威力,实现1 1>2。

中央军委非常了解总指挥对于这场战役的关键作用,而将领之间的和谐共处也是战役取胜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央军委犹豫了,难以确定总指挥的人选。

粟裕当时负责华野16个纵队,陈、邓负责中野4个纵队,粟裕担任总指挥似乎理所当然。可是,粟裕却在10月31日向中央军委发电,建议由陈、邓统一指挥此次战役。

中央军委接电后,不再犹豫,立刻给粟、陈、邓同时回电,告知本次战役由陈、邓负责统一指挥。陈、邓也立即发出回电表明,本次战役他们负责指挥,但是因为通讯原因,请中央军委对粟直接指挥。

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3)

其实论距离,陈、邓的军队距离战场更近,论通讯设施,大家用的都是一样的电台。这显然是陈、邓凭借杰出的大局观、超高的政治情商做出的最有利于战争胜利的决定。

在后来的战斗过程中,有任何决定,粟裕会同时发给中央和陈、邓,然后中央直接回复命令给粟裕,由他执行。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11月9日,中央军委根据当前敌情和全国战争形势,决定扩大“小淮海战役”的规模。不仅要吃掉黄百韬,还要消灭其余的六个兵团。除了原定的两淮、海州地区,战场还扩大到了徐州、蚌埠地区,纵横千里,中央军委决定将这片兵家必争之地一举拿下。

由于中野和华野都在徐州附近,国民党的将领们人心惶惶,疑神疑鬼,纷纷上报自己阵前有异动。于是,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命令徐州周边部队向徐州收缩靠拢,采用”乌龟战术“,先死守徐州,再择机撤退。

不过,国民党的调兵遣将到底慢了一拍,粟裕料敌在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黄百韬兵团。他调用了三个纵队紧追黄百韬兵团不放,另外三个纵队切断黄百韬兵团向徐州的退路,还有两个纵队阻击黄百韬兵团的先头部队。

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4)

两天时间内,华野部队歼灭黄百韬兵团1个军,2个师。并将兵团剩余部分,包围在以碾庄为中心的方圆10余公里的区域内,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蒋介石慌了手脚,急忙调兵遣将,集中七个兵团80万兵力,救援黄百韬兵团,企图迅速击破解放军的包围圈。

粟裕也随之调整策略,调用6个纵队包围黄百韬兵团,7个纵队阻击支援黄百韬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邱、李两个兵团可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集中了国民党军队中最精锐的4个军的部队。

战斗极为残酷激烈,华野在粟裕的指挥下,顽强拖延了两个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前进步伐,三天内,这两个部队只前进了十公里。

而此时,黄百韬还在千方百计向徐州撤退,因为无路可走,他准备渡过运河去徐州。谁知道忙中出错,他竟然忘记让人在运河上搭一座浮桥,结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途中遭遇了炮击,兵力损失了一万多人。

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5)

本来要在碾庄接应黄百韬的李弥,却以接到上司命令为借口,不等黄百韬的到来,就匆忙带兵撤往徐州。至此,黄百韬曾经盼望过的,能够支援自己的部队都成为泡影。

解放军战士曾经为这次作战策略编了一句顺口溜:”先剥黄兵团的皮,再抽黄兵团的筋,后捣黄兵团的心。” 剥皮抽筋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要挖心了。

从11月16日到11月22日,粟裕调集了大部分华野兵力,在碾庄对黄百韬兵团发起了最后的进攻。困兽犹斗,战斗异常激烈。最终,黄百韬军团被消灭殆尽,黄百韬自杀身亡。

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就此完成,华野是与黄百韬军团作战的主力,中野的主要任务是切断援军,孤立黄百韬。当时,陈、邓带领四个纵队牵制孙元良兵团,刘伯承带领两个纵队阻滞黄维兵团。

当黄维兵团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南坪集时,中野就把他的兵团围了个水泄不通。淮海战役的第二个阶段以围歼黄维兵团为目标,而这个任务,落在了刘伯承带领的中野的肩上。

粟裕肩上的担子似乎应该减轻了许多,可是,没想到的是,他却经历了淮海战役最紧张的七天七夜。

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6)

黄维军团被团团围住后,本已在徐州的杜聿明兵团,按照命令撤出徐州,准备支援黄维。蚌埠地区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徐州近郊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也在等待接应。如果不设法切断援兵,里应外合,黄维军团可能就会逃出生天。

因此,这场战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快”,作战时日越久,出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大。粟裕调用三个纵队支援中野阻击黄维。以三个纵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军团。以七个纵队组建了三道防御阵地,监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以防敌军南下。粟裕指挥华野同时执行三个任务,怎么能不倍感压力?

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歼灭,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取得胜利。

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7)

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歼灭杜聿明军团。中央军委判断杜聿明逃跑的方向大概率是两淮或连云港。可是粟裕却认为杜聿明不会从这两个方向突围,而是会向西南方向逃窜。

与中央军委意见不同,粟裕力排争议,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把华野的7个纵队部署在西南方向的津浦路东西两侧。

11月30日晚上,果然如粟裕所料,杜聿明向西南方向逃窜。粟裕立即做出部署,下令华野11个纵队围追堵截,将杜聿明围困了起来。而在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粟裕还顺便歼灭了黄维军团和孙元良军团。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军团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全军覆没,杜聿明被俘。

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此次战役耗时66天,歼灭敌人55万人。解放军只有60万人,面对的却是8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胜利!

淮海战役指挥员都有谁(淮海战役究竟是粟裕个人指挥的)(8)

在淮海战役的作战总结中,毛主席这样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在这场战役中,名义上的指挥权在陈、邓那里,可是粟裕却具有自大的自主性,一直保持着高度指挥权。

但是,这么复杂的战斗形势,以任何人一己之力也难以兼顾方方面面的各种情况。

中央军委显然考虑到了情况的复杂性,还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敌委员会,由他们共同协调淮海战役大大小小的事情。

其实无论这场大战的总指挥是谁,这是一次集体的胜利!

正是这些以大局为重的革命将领们不居功、不嫉贤妒能、不独断专行。而是互相协调,全力配合,才能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又一部经典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