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优雅惬意生活(古人的冬天风雅)

□郑学富

最近,社交平台上兴起了“围炉煮茶”。三五好友围炉夜话、饮酒煮茶,在人间烟火中体验诗意生活。其实,早在唐宋时期,寒夜围炉煮茶已是文人的高雅时尚,当时的诗词、绘画就有许多描述这一情景的。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学者说,煮茶源于西汉,盛于初唐。汉魏六朝的饮茶法“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一般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饮茶。唐初,出现了文人饮茶,还形成了茶文化,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专门撰写了一部《茶经》,开创了饮茶新风尚,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围炉煮茶优雅惬意生活(古人的冬天风雅)(1)

据《茶经》记载,当时煮茶的器具有24件之多,除了炉具以外,煮茶先要焚香备器,茶客们坐在一旁,闻着优雅的檀香,听着音乐,静心养神。第二步才是用木炭烤茶饼,升炉、炙茶,然后将烤炙过的茶团敲碎、碾磨,再用纸袋封好,藏于金龟之中,其后才是煮水。煮水也很有讲究,听到釜中的水微微沸的声音,再投入茶末。“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这就是说煮茶“三沸”恰到好处,煮过了,茶味就不佳了。要想掌握好煮茶火候,需选择好燃料。陆羽说:“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明代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火,必以坚木炭为上。”

寒冬之夜,室外雪花飘飘,室内炉火正旺,知己好友品茗论诗,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文人情怀提升到了最高境界。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常在寓所里煮茶温酒,邀友叙谈。有一天晚上,天要降大雪,他燃起小红炉,烫酒煮茶,写了一张请柬让童子送给刘十九。请柬上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据说刘十九是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乃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往来。由于白居易时常与朋友长谈到深夜,所以早晨起来后点上火炉,融化雪水煮上一壶上等的好茶,再用酥油和牛奶调剂煲粥,非常惬意,然后写上一首诗,诗云:“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宋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期,茶事活动丰富多彩。苏轼是煮茶的行家,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一诗中,将茶的质地、品格、风味以及茶的好处、作用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试院煎茶》中有“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的诗句,对煮茶用水的温度、发出的声音、研磨茶团时茶叶的形态以及茶汤在茶盏中旋转的样子,都做了形象描述。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煮茶的器具也很讲究,要用烧炭火的砖炉和陶制的石铫。苏轼命运多舛、仕途曲折,但他生性豁达,以茶会友,咏茶言情。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刚从狱中出来,就立即给好友杜道源写了一张便札,邀请他来啜茶:“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可见他对茶的钟爱程度。

北宋元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深夜,大雪初晴,任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做了一个美梦:用雪水烹煮最名贵的北苑贡茶“小龙团”,且有美人端茶歌舞,好不惬意,于是他兴致勃发,饮茶赋诗,醒来后发现竟是一梦。他立即把所记梦中残句续为两首回文诗,其中一首是:“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用活火煎茶,用新杯品饮,才能品出茶的味道。苏轼即使被连贬,爱茶之心不改。北宋绍圣元年被发落岭南,抵达惠州后,苏轼看到一株野生的茶树孤零零地夹在松树之间艰难生长,“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他不忍心茶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于是将茶树移植到自己的寓所白鹤岭,由于土壤肥沃疏松,春雨浇灌,“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茶芽细嫩饱满,堪比紫笋茶,可是由于数量少,只能采摘以闻茶香。他写了一首《种茶》诗,记叙了这一经过,其实是咏物言志,通过描述这棵茶树顽强的生长经过,表达自己的精神和风骨,抒发自己宁折不弯的高洁情操。苏轼在晚年被贬到荒蛮之地儋州,仍然与茶为友,北宋元符三年春所作的《汲江煎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精妙生动,比喻贴切。诗人借景抒情,反映了被贬远方的寂寥心情,只能以茶聊以慰藉思乡之情。

古人认为,雪凝天地之灵气,无瑕至纯,是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陆游的《雪后煎茶》诗说:“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诗人一边欣赏雪景,一边烹雪煎茶,抛却尘虑,品茶观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明代戏剧家高濂很懂养生之道,他在《扫雪烹茶玩画》一文中说:“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淡泊名利,在冬日雪后的寒夜,无童仆,自烹茶,自扫雪,燃灯一盏,以书卷为伴。“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那种旷达闲适、自得其乐的生活溢于言表。

清代剧作家李渔性情儒雅,无意仕进,喜爱雪水茶。他的《煮雪》诗描述了煮雪烹茶的体验:“鹅毛小帚掠干泉,撮入银铛夹冻煎。天性自寒难得热,本来无染莫教煎。比初虽减三分白,过后应输一味鲜。更喜轻烟浮竹杪,鹤飞不避似相怜。”

围炉煮茶优雅惬意生活(古人的冬天风雅)(2)

南宋马远《寒岩积雪图》

在古代文人雅客看来,若用花瓣上的雪,或者是未落地之雪煮茶,最为美妙。清代学者震钧尤其喜欢饮茶,他在《茶说》中说:“雪水味清,然有土气,以洁瓮储之,经年始可饮。”《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煮茶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在玄墓蟠香寺收梅花上的雪,装在鬼脸青的花瓮里,埋在地下五年,还须有宝钗、黛玉这般清雅之人,方可开封取雪煮茶。宝玉托二人福气,得饮此茶,他“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赞赏不绝”。

南宋诗人杜耒《寒夜》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围炉煮茶,谈诗论道,需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君子之交,宁静雅致。

在现代生活中,营造一处返璞归真的氛围,用传统的茶具、木炭,烹煮中式茶饮,再搭配柿子、红薯、砂糖橘、花生等食物,忘却忧愁烦恼,“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失为传承优秀文化的一桩雅事。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