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

极端天气带给人类毁灭性打击起因却是我们人类自己两三年前,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急流出现了非常极端的持续性异常,而这支贯穿全球的西风气流在美国的东部地区异常偏南,使极涡的影响范围扩展到比往年更偏南的地区,结果导致美国东部大约三分之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过去几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量极端天气,据科学家推测,用不了多久,极端天气现象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到时候人类将会面临巨大的灾难。极端天气下人类无法正常生活,而且极端天气很难预测到,导致受灾地区损失惨重,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一、极端天气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1)

极度干旱

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2)

海啸频发

两三年前,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急流出现了非常极端的持续性异常,而这支贯穿全球的西风气流在美国的东部地区异常偏南,使“极涡”的影响范围扩展到比往年更偏南的地区,结果导致美国东部大约三分之二的地区异常寒冷,五大湖的冰盖面积迅速扩大,达到历史第二的记录,而这样的极端天气在世界各地都上演着。

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3)

极寒天气

两次特大暴风雪袭击了亚特兰大,导致该市瘫痪数天之久。顽固的高压脊长期盘踞在加利福利亚州的上空,造成有史以来最温暖的的冬天,然而导致加利福利亚州发生了18世纪末以来最严重的的干旱,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可见极端天气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种怪异的天气现象是人为无法控制的。

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4)

英格兰和威尔士也经历了从1766年以来最潮湿的冬天;2014年1月挪威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森林火灾;正在举办冬奥会的俄罗斯索契也遭遇冰雪融化对滑雪场造成了破坏,导致冬奥会暂停。2014年5月波黑整个国家大约三分之一都因为极端天气而面临洪涝灾害。

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5)

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6)

2010年,俄罗斯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高温热浪,超过55 000人因此死亡。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经历了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洪涝灾害。在2011年,美国俄克拉玛州经历了美国各州历史上最炎热的夏天。2012年,在美国发生的干旱也创下了历史,这是美国从1930年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7)

自然灾害频发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灾害频发谁是罪魁祸首)(8)

在气象学中,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超出一定阈值的天气气候极端值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影响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事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降水、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等几类。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二、极端天气是人类引发的

人们常常埋怨天气喜怒无常、不解人意,殊不知极端天气频发的背后,是人类的加码,极端天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科学界已经就此达成共识,由于发达国家长期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导致温室效应,近百年来,全球经历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正是引发极端天气增加的原因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表现明显。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暖事件增多,冷事件减少;高温热浪发生频繁,持续时间更长;陆地上的强降水时间增加;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的干旱强度变得更强,时间更久。

据科学家分析,地球变暖,使得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水分循环加剧,导致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极端气象灾害接踵而至——过多的降雨、大规模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对极端天气事件造成影响,在未来几十年间,极端天气的破坏力将增加并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极端天气带给人类毁灭性打击 起因却是我们人类自己对于我国而言,专家介绍,近几十年来,我国区域极端天气灾害增多,虽然有其特定的气候变化背景,但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研究指出: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和2013年华东夏季持续性热浪加上今年我国鄱阳湖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后果。在未来全球增暖背景下,所有模式都预估:未来,我国区域极端事件将继续增加,最明显的是,高温热浪天气和极端干旱事件将明显增加。

今年夏天以来,北半球多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普遍而持久的高温。异常高温加剧旱情,导致河水断流、干旱持续、林火频发……从电力到农业,多个行业明显受到高温干旱天气影响。

三.如何应对极端气候,我们准备好了吗

  据世界气象组织介绍,今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3个7月之一。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部分地区7月均出现40℃以上高温。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消息,今夏美国各地有超过1亿人口处于各类高温警告地带。日本一些城市刷新高温纪录。韩国酷暑天气提前到来。在中国, 7月下旬以来,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高温少雨天气,旱情快速发展,叠加高温热害,给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农业抗旱减灾形势异常严峻。

世界气象组织从卫星图像上监测到,今年夏天欧洲正在经历的热浪加剧了阿尔卑斯山冰川的消融,造成破坏性影响。更有登山者发现,阿尔卑斯山冰川的大面积消融使多年来被冰雪覆盖的一架1968年失事的飞机残骸露出。冰川消融是世界气象组织气候状态监测的关键指标之一。据专家介绍,冰川非正常消融,可能导致某些国家和地区淡水资源供应紧张;过长时间的炎热可能会影响到冻土层,给基础设施带来结构性破坏;另外,还会导致人们对非传统的洪涝灾害等应对不足。

专家将北半球今夏的高温“炙烤”模式归因于气候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称,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两千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震荡变化加剧。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分析称,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会更大,目前所经历的只是“未来的前兆”。英国气象局科学家表示,气候变化带来的结构性风险正在迅速增加,“极端天气事件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到21世纪末,它们将不再是极端事件”。

高温干旱也对人类健康提出新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负责环境、气候变化和健康事务的官员玛丽亚·内拉表示,由于热浪再加上严重污染,特别是在那些缺乏高温应对手段的大城市中,人们患呼吸道和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将加剧,气候变化正在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彭涛涌认为,最主要的方向之一是提高人类自身的韧性恢复和适应能力,因为有些变化可能无法避免,不可抗拒,况且变化本身同时存在正反效果,应全方位谋划应对,扬长避短。

彭涛涌说,不论程度如何,气候变化已经常态化,换言之全球已经进入新的气候状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深度融合,风险也自然地在增加。

彭涛涌认为,现在普遍认为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了气候变化,这在科学上是合理的,是基于长期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而得出的判断。

他表示,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需要从现在开始采取果断措施,如短期实现碳中和,长期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和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等;另外,在生活环境建设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存,并深入开展地球系统探测和研究,全面正确认识地球系统各圈层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和关键作用,并作出有效预测预报,应用到生产生活的规划和布局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