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道路遇到小坎(从坡道上的家致命女人剖析)

你知道丈夫嘴里的老夫老妻论调,潜台词是什么吗?丈夫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男子主义,还是心理学中“控制型”男人,你能分清吗?

婚姻作为男女爱情的延续,它本该是美好而又令人向往的,但是我们却发现婚姻中有些男人,假借以爱之名,行使“控制”之事。

在2019年上映的美剧《致命女人》和日剧《坡道上的家》中,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下,讲述婚姻关系中的“控制型”男人的问题。虽然情感表达上前者直接后者细腻,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性:为何“控制型”男人婚姻多悲剧,他们的内心世界缺少什么?揭示了隐藏在婚姻生活中“控制型”男人的失控型婚姻真相。

那么“控制型”男人指的什么?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将介绍;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会通过得寸进尺效应和投射性认同,来解释为什么会形成“控制型男人”;在最后部分,我会结合现实生活中“控制型”男人的案例,提供三个识别“控制型”男人的方法技巧。

婚姻道路遇到小坎(从坡道上的家致命女人剖析)(1)

01、什么是“控制型”男人?

“控制型”男人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中提出,在书中指出这类男性的内心非常矛盾,对爱与安全感渴望,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深爱他们的女人,但同时又把她们当做恐惧、担心和仇视的对象。

换句话说,他们认为不能赋予女人权力,权利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一切都自己说了算,才能够确保自己不受到伤害,没有被抛弃的顾虑。

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里沙子与阳一郎在确定婚姻关系后,里沙子想婚后继续工作,可阳一郎却告诉她,自己的妈妈是个全职太太,并暗示她孩子需要妈妈的照顾,里沙子妥协了。而在里沙子重新工作后,因为孩子和工作感到身心疲惫,丈夫却告诉她“不用勉强自己”,她以为这是丈夫的“爱”,却不知道潜台词是孩子和工作不能兼顾时,你就该放弃工作。

为什么阳一郎一再要求里沙子放弃工作,在家育儿照顾家庭呢?原因是阳一郎原生家庭中,他的父亲就是一个专制、控制欲极强的人,家里一切父亲说了算,母亲只需要不发表不同看法、顺从、照护孩子就好。这样的环境下,给阳一郎传达价值观,那就是一个男人想要征服女人,他就必须虐待女人,只有自己强势,大权在握,女人才会乖乖听话,才会俯首帖耳。

而在《致命女人》中,罗伯对贝丝的控制,就是将其“驯化”,让贝丝倾慕、仰视他,一切以他为尊,从贝丝为丈夫续咖啡,罗伯手指点点杯子的动作,带有“使唤”味道的手势,贝丝立马懂,却丝毫不在意,并在邻居为她不平时,还说出“罗伯是个养家糊口的好男人,照顾他是我的荣幸”这样的言论。无不展现出贝丝在优雅妻子与万能保姆角色互换,与甘于服从于罗伯。实现了以他的喜好为喜好,他的快乐为快乐。

显然,无论是里沙子还是贝丝,她们都习惯为丈夫忙前忙后,将家庭与丈夫照顾周到,并且这样的相处模式早已牢不可破,甚至成为点缀丈夫“尊严”的一部分。因为在男性眼中她们不需要有精神追求和自我意识,毕竟这将损害到他们的利益,妻子只需要维持“本性”,让他们享受舒适的家庭生活和美味的晚餐即可。

婚姻道路遇到小坎(从坡道上的家致命女人剖析)(2)

就像《致命女人》中的贝丝,张爱玲在初次见到胡兰成的时候也曾说过:“她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高兴的,又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所以说,张爱玲就如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女性一样,一开始就一味地认为,应该将自己所有的观念与心思完全以“迎合”男性喜好为主。把自己在两性关系里的位置摆放到了尘埃当中,提高了自己所爱的“控制型”男人在她心中的地位,让自己变得依赖、自卑与脆弱,促使自己变得越来越难离开这个男人。

朋友跟我分享过她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她爸爸坐在沙发上要喝水,让坐在沙发上看书的她去倒杯水,她说在看书,等下在去倒水,或者实在很渴就爸爸自己去倒水喝。没想此话一出,爸爸怒道:“叫你做点事,都叫不动,生你有什么用”,而妈妈也生气地瞪着她,接着立马去餐桌上倒了杯水,并且加了茶叶在里面泡开,送到爸爸面前。

其实,这样的场景已经听朋友说过好几次了,她为妈妈在婚姻里的顺从、委屈和奉承,感到不平,但是却被妈妈反教育,教她尊重一家之主是要从“小事”做起。她们总是忽略生活中的“小事”,在意那些不常发生的“大事”,遗忘了小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心与真面目,大事会因为涉及面子和利益,为了维持形象进行刻意伪装。

所以说,“控制型”男人,在婚姻生活中给女性无形中套上一个枷锁,让女性在行为上受到多种限制,在精神上备受折磨。而这种男人,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会将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打压对方来获取安全感。

婚姻道路遇到小坎(从坡道上的家致命女人剖析)(3)

02、为什么会形成“控制型”男人?从“投射性认同”和“得寸进尺效应”看更深层次原因

去年,南方周末发布过这样一篇文章:《“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在文章中列举了包丽和男友的聊天记录等大量证据,证明包丽的恶魔男友对她从言语、要求入手实施一种驯服的方式,一点点打压她,给她洗脑,摧毁她的认知,最终实现对她的精神控制。

我们在社交平台上也经常看到有女孩子提问:“有一个控制欲强的老公是什么体验?”“如何应对控制欲”等这类相关的问题。为何不论是包丽男友还是社交平台女性提问,为何“控制型男人”总会将两性关系带入失控状态呢?其实,导致“控制型男人”占主因的原因分别是“投射性认同”和“得寸进尺效应”。

1、投射性认同,诱导对方走入认知“甜蜜”误区

“投射性认同”,在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中,又被称为“防御机制”,是由梅勒妮•克莱因提出,是指个体通过将自我或内心世界中不想要的部分转移到另一个外部客体的方式,实现对不想要的部分进行管理的一种幻想。

简单来说,就是婚姻中丈夫把自己认为的或是感受到的情感,投射到妻子身上去,妻子接受到这个信息后。在某种压力之下,真的会变成丈夫认为的那个样子,丈夫在被投射的人妻子身上找到他投射的内容后,再认同回去,于是就证实了他最早投射出来的那些内容是存在的。

简单地说,丈夫认为自己是爱妻子的,妻子应该按照他的想法做事。并且将这种想法附加在妻子身上,最后妻子活成了丈夫想要的样子,并且获得了丈夫的认同。实现了精神控制,导致妻子走入婚姻“甜蜜”误区。

在《坡道上的家》中里沙子因为做候补陪审员后,身心受到了影响,法官给了她一张免费的心理咨询单,被丈夫阳一郎看到了,丈夫就将她骗去医院看精神科还告诉她有病要早治,要不然孩子会被儿童保护所的人带走,不让她抚养。

这也导致里沙子得知是公公去儿童保护所举报她,原因也是觉得她不正常,并且丈夫一家坚持认为有没有病,先让儿童保护所的人来判断。里沙子在与儿童保护所的人见面后,牢记丈夫说的他们会将她的孩子带走,就是儿童保护所的人谈话中问她是不是被丈夫控制时,她也坚定认为丈夫是爱她的,所有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阳一郎”这样“控制型”男人存在。他们假借以爱之名,行使控制之事,将自我的私欲投射妻子身上,让妻子一步步走向他们为其打造的“甜蜜陷阱”,并且甘之如饴。

所以说,“控制型”男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忽略伴侣的想法和感受,持续地贬低来获得掌控感。他们一步步运用语言和情绪,将目的性认知投射到伴侣身上,如同优秀的 “猎人”一般,将“猎物”诱导进他们的陷阱,让伴侣陷入“甜蜜”误区。

婚姻道路遇到小坎(从坡道上的家致命女人剖析)(4)

2、“得寸进尺效应”,突破心理防线,获得婚姻绝对掌握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他让助手去拜访一些家庭主妇,其目的是让对方同意将一个小的招牌挂在她家的窗户上,而家庭主妇们感觉这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就答应了。

半个月过后,助手再次出现,并提出“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的要求。这个大招牌又大又难看,但是仍然有55%的家庭主妇表示同意。但是,助手向之前没拜访过的家庭主妇提出在庭院内摆放大招牌的请求时,则只有17%的人表示同意,其他人都拒绝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得寸进尺效应”。

“得寸进尺效应”无处不在,它对于他人难以突破的心理防线,先通过提出小要求,再循序渐进,实现让对方的心理防线逐渐后退乃至突破。

在《致命女人》中贝丝听从艾普尔的建议由内而外,从头到脚地改变自己,想给丈夫罗伯一个“新鲜感”,她满怀欣喜的在其面前展示,罗伯并没有感到开心,并且还对她说“只看到我的妻子,我不指望你变得时髦或洋气,我只需要你做回那个原来的贝丝”。

这段看似对妻子无比珍爱,无论妻子是何模样的痴情,都始终如一的表白。其实是罗伯认为妻子的改变对他而言是“危险信号”,将会损害到他的利益,所以他希望一切维持原状,运用“得寸进尺效应”击溃贝丝的心理防线,将贝丝准备改变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从而成功地把她束缚在家庭里,实现掌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婚姻生活中听到男性会从看似简单的小要求提出给到妻子,从而一步步掌握婚姻中的主导权,如果妻子稍有反抗,则会运用“糖衣加大炮”一会甜言蜜语,一会蛮横霸道,让女性欲罢不能。突破最后心理防线,从而实现婚姻中的绝对主导权。

其实这样的行为,是在潜移默化地向女性传递一个“错误”的理念,“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来做,做得好和做得对,我的心情就会很好,我也会对你很好;如果我发脾气,就是你做错了,都是你的责任,你应该多进行自我检讨。”

因此,正是这个信念,让女性在婚姻中放弃了自己被善待的权利,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完全取决于伴侣阴晴不定的心情,然后在一次一次反省检讨中,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让她感觉自己很弱没有勇气走出这个自己已经习惯的“舒适圈”。

婚姻道路遇到小坎(从坡道上的家致命女人剖析)(5)

03、如何识别 “控制型”男人,结合案例影视作品与现实生活,教你这三个识别方法论

在男女婚姻关系中,女人最怕遇到的控制欲极强的男人,因为这样不仅会给自己无形中套上一个枷锁,也会让自己行为上受多种限制,精神上备受折磨。而“控制欲”这个东西并不会写在男人脸上,并且控制型男人初见时刻十分美好,高大帅气,学识渊博。这就导致前期无法发现,而发现时又陷入了离开还是忍耐中左右为难境地。那么,我们要如何识别婚姻中“控制型”男人呢?

1、学会“泡菜效应”,了解对方成长环境,防止被伪装面具蒙蔽

“泡菜效应”来自于心理学,是指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环境对人和事物的成长或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婚姻中,你的爱人的处事风格会受到原生家庭影响,意味着“控制型”男人也有一个同样类型的父亲。

在《坡道上的家》中,阳一郎来自于一个母亲全职在家育儿的家庭,剧中里沙子因为要去法院做候补陪审员的工作,每天要将孩子送到婆家,看到的画面永远是公公坐在家中某一角落干着自己的事情,而婆婆却被公公指使着。并且婆婆在知道自己因为工作心力交瘁时,还对她说,女儿文香很孤单,没有妈妈的陪伴,并且手写丈夫最爱吃的菜谱给到她,叫她按照上面的菜谱做饭与劝她不要在继续工作。

成长环境对孩子有一辈子的影响,阳一郎在这样环境下长大,他的行事作风与思维模式完全就是父亲的“翻版”,而他追求的也是这样的婚姻模式,这也导致了他在里沙子做出不合他心意地方时,他会说里沙子有病。

让我们看到了婚姻生活中,“泡菜效应”对“控制型”男人的影响,而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的男女关系中,也是十分常见。

比如,说话时夹棍带炮,不懂得如何好好跟人说话,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定要运用嘲讽的语气进行讲述;在婚姻中因为父亲在家是滴水不沾,家务从来不干,只会吩咐妻子来干,每天下班回到家后,如同“巨婴”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所以,我们在婚姻、恋爱生活中,要相信人是会受环境的影响。就像老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会从家庭与成长环境去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方,不被虚假伪装出来的面孔所蒙蔽住双眼,避免拥有失控型婚姻,收获“控制型”男人老公。

婚姻道路遇到小坎(从坡道上的家致命女人剖析)(6)

2、明白“霍桑效应”,被关注下刻意言行,不具有考察价值

“霍桑效应”心理学专家梅奥提出,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出发,是指男女平时举止随意,不修边幅,但是只要有异性在场,一定会注意形象,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会被关注。

朋友与丈夫是相亲认识的,朋友对丈夫的印象很好,说他具有绅士风度,孝顺顾家,穿衣打扮都干净大方。两人相处很愉悦,朋友被求婚时,很惊讶,但是再三考虑过后,两人还是去扯证了。可是没想到,婚后的丈夫在换下的衣服随便乱扔,出门光鲜亮丽,说好的顾家孝顺,其实是一个“妈宝男”婚前婚后,落差巨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处于一个有异性的环境中时,会刻意讲一些听上去“高大上”的言语,行为举止会收敛。要学会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这样才具有考察价值,有助于了解对方。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写道:

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卑微,但并不卑贱!

在《致命女人》中泰勒带回家住的女友,洗衣做饭样样精通,让泰勒与丈夫发出感慨:这才是完美妻子。随着剧情的推进,女友的真实面孔表露无遗,想要霸占泰勒的家与丈夫,最后女友想要杀泰勒一家,最后反被泰勒杀了。

所以说,无论是影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我们总是会被关注下的刻意言行,所蒙蔽双眼,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对两性关系与婚姻生活而言,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情感中我们要学会以“辩证的角度”去观察对方,真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婚姻道路遇到小坎(从坡道上的家致命女人剖析)(7)

3、避免“首因效应”,日久生情远胜于“先入为主”的一见钟情

“首因效应”由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简单来说,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致命女人》中,从60年代的罗伯到80年代的卡尔,及2019年的伊莱,他们都拥有英俊的外表及还算成功的事业,他们的妻子都因为对他们的第一印象爱上了他们、嫁给了他们,所带来的是自己未来婚姻生活无穷无尽的麻烦。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女性在恋爱、婚姻中,因为初识留下的深刻印象,让后续的交往中会不自觉地将男性最美好的第一面无限扩大,从而将自己陷入情感旋涡中。

张爱玲初识胡兰成,便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这也导致在后续的交往中,张爱玲倾心胡兰成,在明知他在外面还有女人的情况下,还默默地给他寄生活费。可是张爱玲的心甘情愿付出一切,却换不来胡兰成的尊重和真心。

所以说,女性在挑选结婚对象时,不能因为第一印象就义无反顾,盲目的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要理性面对第一印象,始终要坚信哪有那么多一见钟情,有的都是日久生情。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让我们对对方有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才能让我们避免陷入失控婚姻中,才能让我们牵手度过今生的不是“控制型”男人。

总结一下:

以《坡道上的家》和《致命女人》为例,我们能够发现对女性而言,婚嫁是第二次人生,我们要避免自己陷入“控制型”男人的甜言蜜语之中,将自己处于失控型婚姻中。

因此,我将提供三个识别“控制型”男人的方法:学会“泡菜效应”、明白“霍桑效应”、避免“首因效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收获高质量婚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