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谷陇九月二十七芦笙会(黄平县将在谷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传承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黄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苗族古歌》的保护和传承,经请示领导同意,黄平县非遗中心决定在2018年中国·黄平·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期间举办隆重的苗族古歌大赛,比赛时间为期3天,目前广大苗族古歌爱好者在积极踊跃报名中,预计有约100组苗族古歌师前来参赛,场面壮观。

黄平谷陇九月二十七芦笙会(黄平县将在谷陇)(1)

芦笙会现场 吴忠寿 摄

据了解,本次苗族古歌大赛的比赛歌路为黄平苗语方音支系《苗族古歌古词·十二路酒歌》中的《开亲歌·逼嫁》段落,苗语称为Liaos Mait,即“撵妹”之意。该段古歌分为“撵妹、反抗、赎回”三个部分,主要叙述苗族社会在远古的时候,受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舅权制”的影响,为使家族财产不外流,嫁出去的姑妈所生的女儿须嫁回舅舅家做儿媳,舅家陪嫁给姑妈的银两首饰等财产,也会随姑妈女儿的回嫁而陪嫁回到舅家。该制度在当时对保护家族财产不外流形成积极影响而得到众人的普遍认可,被大家遵循为苗族社会婚嫁古礼。姑妈的女儿带着其母亲陪嫁的银两、首饰嫁回舅家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还娘头”。倘若姑妈的女儿需要外嫁,需请示舅爷并征得同意,给舅爷补足女儿的替身礼银之后方可,否则,女儿是坚决不能外嫁的。

姑娘扁金的母亲为“还娘头”,因家穷而没有大笔的礼银补给舅舅,不得已逼儿女扁金嫁到舅家作为“还娘头”的礼银顶替。扁金母亲舍不得女儿,只得哄骗丫鬟顶替扁金嫁过去,后来舅爷发现所嫁不是扁金而被退回;扁金母亲无法,只得逼着扁金嫁去舅家,这一去就是九个年头,期间辛勤劳作、小心服侍公婆,兢兢业业,独守空房睡破了九张竹席,煮食喂猪烧穿了九口大锅,仍旧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越想越不对劲儿,于是奋起反抗。舅爷让她挑水回家,她就用扁担把井水搅浑,让舅爷无法喝;舅爷让她煮饭,她就在饭里掺入沙子,让舅爷无法下咽。舅爷让朝东她偏往西,与舅爷对着干,最后闹得舅爷无法,只得将扁金撵回娘家,并叮嘱其母亲“教育好了再送回”。迫于礼银厚重,扁金母亲实在拿不出手,只能再次逼扁金嫁到舅爷家为儿媳,到舅爷家后仍旧不断反抗,后经寨老、巫师理老的主持和耐心劝说,请舅爷降低“还娘头”礼银的数量,让扁金母亲交清礼银将扁金赎回。

后来,扁金被逼嫁、反抗舅爷、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传得家喻户晓。扁金的这种为争取“婚姻自由”、敢于和以舅爷为代表的恶势力作斗争、不惧权势、努力破除婚嫁陋习的做法和精神,得到了当时苗族青年男女的一致称赞,她的故事被古歌师们编成古歌,世代传唱,流传至今,成了苗族开亲婚嫁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逼嫁》段古歌也因此构成了《苗族古歌古词·十二路酒歌·开亲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平县在谷陇“九·二七”苗族芦笙会期间举办苗族古歌大赛,这对于保护传承苗族古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意义。

特约记者 杨政欣 贵州民族报全媒体记者 杨光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