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

【文/寒柏陇卧子】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并注明出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原创文章,全网删帖保护;抄袭侵权,必将追究责任。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

雍正其人与功过是非

雍正皇帝名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三十日,是康熙皇帝的四子。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于畅春园,传位于胤禛,十六日颁布康熙遗诏,二十日胤禛御驾太和殿登基,受百官朝贺,时年45岁。

雍正在位十三年,驾崩于当年的八月二十三日,终年58岁。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2)

雍正皇帝的继位,使康熙王朝后二十余年的皇权之争表面上趋于平静。但由于康熙帝崇慕汉族文化,而又没有将这一文化有效地与满族习俗相结合,尤其在实行嫡长子制的继承制度上没有认真在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而进行,因而造成立、废太子过于轻率,致使康熙王朝后期时皇子们勾心斗角、皇帝无暇议政,大臣们无所适从。

在政治上,康熙实行“宽仁”之政,社会矛盾有所上升,导致了政治上的废驰,造成官贪、民乱、兵匪乱为。

雍正皇帝在这种形势下为了稳定局面、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逐步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与手段。

继位之初,雍正打着其父的旗号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使政治面貌为之一新。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3)

雍正皇帝画像

雍正登基时正值壮年,此前的生活环境使他阅历了封建王朝的诸多弊端,他自己就曾言道:“惟有洞悉下情之处,则朕得之于亲身阅历,而皇考当日所未曾阅历者。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所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者,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远过之。”

因此,他能逐步从老皇帝的阴影中走出来,不仅兴利除弊、反对朋党、强化皇权,并且为政务实,纠“宽仁”而施“严猛”,对康熙后期的许多做法予以纠正。

再加上他对自己手足兄弟们亦不能姑息容忍,使雍正在巩固皇权方面为满清统治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乾隆皇帝在政治上、经济上、体制上开创了有利的局面。

但也正因为如此,雍正皇帝受到了当时一些权贵、文人的反对。这些人对他的继承大统有诸多风言风语,对他的诛朋党之举给予抨击,对他严加管束皇亲国戚、手足兄弟的行为给予了不公正的评价,对他打击“异端邪说”的举动给予种种歪曲。

这些说法和看法,对当时及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对雍正一人能“振数百年颓风”的实际效应却没有予以更多的评价。

尤其是在那个朝代、那种环境下,没有雍正一朝的努力,恐怕也不会有中华民族在清代出现“康乾盛世”的局面。

尽管雍正在其后二百年历史中被人们看作是篡权者,是杀戮功臣、结党营私、行特务统治、又进行抄家灭门、大兴文字狱的暴君,但事实上雍正在封建王朝的体制下和封建皇权思想的指导下,改革旧弊、雷厉风行,促进了清朝历史的发展,作为一位有道明君和政治家,是应该得到历史肯定的。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4)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5)

清代四大疑案之一的雍正即位之谜,究竟真相如何?

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登基即位,至今已有299年。

雍正即位当皇帝一事,是清代四大疑案之一,是合法登基还是矫诏登位?

至今仍没有确实的定论,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而可信的资料被发现,真相和细节无法窥知,所以学术界认为这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6)

现存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一.肯定之说

雍正名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清史稿•世宗本纪》记载:“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雍亲王。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康熙帝)在畅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开斋宫,宣诏嗣位。圣祖崩,辛丑,上即位。以明年(1723)为雍正元年。”

《中国皇帝要录》中的“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条载康熙遗命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有一些学者认为,胤禛素为康熙帝所钟爱,他8岁就随父出巡塞北,10岁出猎封为贝子,其后又由贝勒晋封为亲王,曾奉命掌管国家军政、钱粮大权。

康熙末年,诸皇子角逐皇储,他在表面上置身事外,更得到康熙的信任,雍正是康熙满意的接班人。

因此得出结论,包括以上清代官方的记载基本可信,雍正的即位是合法的。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7)

雍亲王与十三阿哥影视剧照

二.否定之说

而对此持否定看法的记载也不少,例如《清朝野史大观》就对官方记载不以为然。

《大义觉迷录》一书记述了雍正即位不久民间出现的传闻:“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禵天下,皇上(雍正)将‘十’字改为‘于’字。”其又云:“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

《辞海》中也称:“相传圣祖(康熙)遗诏本以‘十四子’为继承人,世宗(雍正)勾结隆科多,改‘十’为‘于’,以阴谋夺得帝位。”

一些史学家虽然否定了民间传闻,但并不排斥雍正的矫诏篡位之说。

他们的看法是,官方记载的雍正即位经过以及后来雍正自己的辩护词中,有许多破绽和矛盾之处。最为明显的就是康熙临终之际在场人员的名单,几处记载互有出入。

再者,雍正上后采取了许多非常举动,也给他是否合法即位留下疑惑:

比如,下令收缴康熙帝的朱批奏折,私自保留和抄录者从重治罪;处死康熙晚年经常传达康熙命令的贴身内侍赵昌,并抄没其家产等等。

清史学家王仲翰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中认为康熙帝是被谋害致死,雍正夺嫡不是捏造的。而清史专家孟森、许曾重均有此种观点。

前些年又有研究学者从清代遗留下来的大量历史档案中发掘资料,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断定雍正篡改了各种记录,以掩盖他矫诏篡位的真相。

由上述两种相反的看法可以知悉,其都有一定的根据,但均不十分的充足。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8)

八贤王等众位皇子剧照

三.近代学者为雍正正名

要真正解开雍正即位这个历史之谜,还是有待于确凿的证据材料被发现。

上世纪1999年1月3日起,根据著名作家二月河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王朝》改编、由著名演员唐国强主演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1982年,身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的二月河,在清史专家冯其庸先生的鼓励下,开始倾心创作中国古代帝王系列(康熙、雍正、乾隆)长篇历史小说。

为了真实再现雍正形象,二月河认真细致的阅读了《清史资料》、《清人笔记》、《故宫档案史料》等大量的历史文献。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9)

雍正王朝影视剧

关于雍正篡改遗诏,二月河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清代传位诏书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重要文件,上面的文字是满汉合璧的,改了汉文改不了满文。按清代皇家诏书书写制度,必须在儿子前面加写‘皇’字,传位四子应为‘传位皇四子’,传位十四子应为‘传位皇十四子’。如果把‘传位皇十四子’的‘十’改成‘于’,就文理不通了。”

对于雍正皇帝为什么有篡位之说,二月河总结道:“雍正得罪的官僚、缙绅、地主和读书人太多了。因此,活着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好口碑,而留下的资料多是挨整的人写的。何况他抄了曹雪芹的家,惹翻了古代和现代一批爱红敬曹的知识人,如此一来肯于并能于给他说几句公道话的也就寥寥。雍正是被这个性格有缺憾、不讨人喜欢的面孔误了他。”

雍正活的时候是一个悲剧人物,死后二百多年间是个悲剧历史人物。如今,以二月河为代表的一批近、现代学者逐步开始恢复雍正的本来面目。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0)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1)

承后康启乾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在位13年,虽然时间不长,可是却干下了几件在中国历史上值得一书的大事。

清朝统治中国267年,其中最辉煌的康、雍、乾三朝。

康熙“天资英武”,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平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剪除噶尔丹、酷爱科学、组织一批中外科学家完成了全国各省地图《皇舆全览图》、成立了培养数学人才的算学馆。

雍正皇帝在位针对康熙晚年吏治松驰、贪官污吏横行霸道、人民饥寒的弊政,扭转了康熙晚年的废驰局面,为乾隆的极盛时代打下了基础。雍正于“康乾盛世”之间,起了不容忽视的承康启乾的作用。

雍正反对朋党、沽名钓誉、庸碌颓废,鄂尔泰曾上奏折陈述用人见解:忠厚老实而无才能的,可信任不可重用;有才能而有时擅断的,可用而不可信任;设立官员是为了办事,不是养闲人;但能办事都可用,办不好事都算无用,就是好人也当调离。

他的见解得到雍正皇帝的欣赏和信用,所以雍正能起用人才,比康熙、乾隆在用人方面要高上一筹。那么,雍正皇帝在位13年期间,具体都干了什么大事呢?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2)

雍正皇帝画像

1.丁归田粮的改革

丁归田粮改革是在康熙年间,有官员建议推行,因主张不同,在康熙时议而不决,未能推行。

雍正元年,准许立即在全国推行丁归田粮改革,各省相继施行。这次改革废除了个人人口,减轻了贫民的负担,在中国赋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政府放松了对人民的控制,无地者不再纳丁银。

2.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

原来的官吏在赋役之外,横征暴敛,名为“耗羡”(即征收税银铸炼后的损失补偿),将其落入私囊,这是不合法规的。

雍正把额外征收的这部分钱加以整顿,酌量纳入正赋,并给官员增发养廉银,禁止他们无度的征敛。

如此澄清吏治,对百姓税民带来了实际的好处。

3.释放贱民

雍正下诏,允许部分处于贱民地位的世仆、伴当、堕民、蛋户成为平民。

将贱民开豁为良,是一种社会进步。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3)

雍正皇帝画像

4.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在皇帝的掌握下径直办理一切政务。军机处成为中央施政发令的最高机构,直到清朝退位结束。

军机大臣完全是秉承皇帝的意志行事,“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将历史上丞相制度的残余遂告废止。

5.确定秘密立储制度,改变了清朝储制不立的状态

储制不立往往会引起宫室混乱、皇子勾心斗角争夺皇位,清代自雍正起确定了秘密立储制度,对于巩固皇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6.提拨鄂尔泰出将入相,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臣

鄂尔泰在康熙时只是内务府一名小小的员外郎,当时雍亲王胤禛曾要求鄂尔泰为他办事,鄂尔泰却以皇子不可结交外臣为理由,未肯应承。

雍正即位后,认为当年小小的郎官敢于拒绝皇子而坚决守法,此人是个忠臣。若提拨他做大臣必定不会受别人请托而营私舞弊,遂任命他为江苏布政使。以后历任云贵总督、军机大臣,成为一代名臣。

由此可见,雍正用人之正,高于其父康熙,过于其子乾隆。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4)

7.改土归流

当时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土司是世袭土官,对内不执行中央政策,自行法令,有生杀予夺之权,中央不予过问。

雍正四年,云南巡抚卾尔泰上奏折提请改土归流。满朝大臣都为鄂尔泰捏一把汗,认为这是极为棘手难办的事,搞不好皇上会降罪的。

不料雍正却大喜,称赞卾尔泰为奇臣,是“天以卿赐朕也”,立即任命鄂尔泰任云、贵、广西总督,负责督行办理。

改土归流到雍正末年基本完成,对西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8.崇佛加强皇权,控制蒙藏事务,并善待百姓

雍正确实是一个极端专断的皇帝,可是他的崇佛思想使他在政策上缓解了百姓们的实际负担。

雍正崇佛,自号“圆明居士”,同僧侣关系很密切。先是将他原来的藩邸改为雍和宫,后来改为喇嘛庙。他还写了《圆明语录》等书,阐述佛教思想。

雍正把皇权和神权结合起来,加强思想统治,特别是对控制蒙藏的需要。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初第二个政治中心,是为了“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说明清初非常重视蒙藏事务。

雍正不但想成真佛,而且为众生“栽培福田”,执行善待百姓的愿望,他自比为不穿僧服的野僧。

综上所述,雍正皇帝的政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历史上千百年来留下的积弊,缓解了百姓们的沉重负担,对解放生产力有不小的好处。

雍正敢于触犯皇亲国戚、官僚地主特权阶层的一部分传统利益,不怕守旧势力的舆论攻击,确实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改革者。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5)

雍正皇帝僧侣画像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6)

实话实说,雍正皇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人们普遍认为康雍乾三朝盛世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期,但雍正却为康熙、乾隆的光芒所掩盖。

如果没有雍正13年的励精图治,就没有乾隆时代的辉煌。康熙扔给雍正一个烂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一个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及清明的吏治环境。

总之,康、雍、乾三帝千秋各具,若对雍正多贬,未免有失公正。此篇仅就雍正之正,书之于后。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7)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8)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本人其它相关文章内容。

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文玩收藏、邮票钱币、诗词对联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雍正有没有篡权夺位(雍正功过是非如何)(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