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

​现代的猎豹,是东半球热带稀树大草原的象征。它曾经广泛分布在非洲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但在最近一个世纪内,它的活动范围急剧缩小,仅剩下约7000只,其中伊朗约50只,是最后的亚洲幸存者。

猎豹作为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奔跑的画面让我们十分震撼,但在猫科动物中,它却被称为“耻辱”,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

快到模糊

猎豹、花豹、美洲豹三兄弟如何区分?

我们常常讨论的猎豹、花豹、美洲豹并不都是同一属的豹子,虽然它们以前都是豹亚科的,但是后来猎豹被单独分到猫亚科,列入猎豹属,花豹和美洲豹都列入豹亚科的豹属。除了生物命名上的差异,三者的形态也是略有不同的。

1.速度之王——猎豹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2)

在外形上,猎豹是三者中体型中最小的,体长为1-1.5米,体重只有50-80公斤。而且猎豹身上的斑点是黑色实心的,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泪痕,这道黑色泪痕也是区分于花豹和美洲豹的最大特点。

2.暗杀之王——花豹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3)

花豹的体型要比猎豹大得多,比美洲豹要小得多。最大的雄性个体可以长到90公斤,体长达1.67米。花豹身上的斑点是中空的花瓣形圆圈,类似古代的铜钱,因此又被称为金钱豹。

3.丛林之王——美洲豹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4)

美洲豹是现存第三大的猫科动物,体型仅次于狮、虎。美洲豹的体重可达80-160千克,体长可达1-1.5米。虽然它是豹属动物,但又被叫做美洲虎,这是因为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美洲豹的斑点和花豹非常相似,微小的区别在于中空的花瓣形圆圈中间夹杂了1-2个黑色的斑点。

猎豹的速度

猎豹或许是动物界中比较“刚”的动物之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与其它现存的猫科动物相比,它不屑于一直趴在一边埋伏,它主要的掠食行为是敢于主动追求。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5)

追啊追啊,我的骄傲放纵

猎豹跑起来能达到110公里/小时。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饲养的猎豹莎拉在2012年创下一百米5.95秒的成绩,成为人工饲养猎豹的最快纪录保持者。而“飞人”博尔特的百米成绩只有9.58 秒。

猎豹的猎杀策略是以高速为基础的:在悄无声息、鬼鬼祟祟地接近潜在猎物之后,猎豹通常以小跑开始,然后以惊人的加速度追赶,只需3秒就可以提速到100公里/小时。由于精确地抓到了猎物尾部的一侧,导致了猎物的致命坠落,因此整个捕获过程中的速度非常快。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6)

猎豹身体结构的优点及奔跑策略

或许是猎豹的猎食习惯造就了它的奔跑速度,也或许是速度的优越让它有恃无恐地选择了主动出击的姿态,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得归于它的身体结构。

猎豹的身体结构非常适合这种特殊的捕猎行为

  • 整体身材非常细长,腰椎相对于胸腰椎较长,因此增加了跑步时的脊柱背屈;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7)

  • 头骨短而小,牙齿缩小,有扁平的胸腔,有助于减少空气阻力;
  • 脊柱非常灵活,肩胛骨和锁骨之间没有连接,能够最大限度地伸展腿和身体,从而保证每一步迈开距离都是最大的;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8)

迈步大

  • 长长的尾巴作为方向舵,在奔跑过程中平衡身体重量;
  • 于前叶后部的扩张以及鼻孔、鼻腔和鼻窦的扩大,呼吸道得以扩大,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氧合,有助于在冲刺期间和之后冷却大脑;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9)

宽鼻翼有助于快速呼吸

  • 猎豹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爪子不能完全伸缩的动物,因此抓力更强,在奔跑的时候也更稳。

除此之外,猎豹在奔跑中使用的步态也有利于速度的提升。在奔跑的每一步中,猎豹的脚每次只触地一次,而且不同时触地。它的脚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比在地面上停留的时间要长,节约了时间。

人可以跑赢猎豹吗?

从这些先天的身体优势来看,人远远追不上猎豹,但是新闻报道村民抓住了猎豹,这难道是奇迹吗?在2013年,肯尼亚的一个村子里,来了两只猎豹,咬死了好几头羊。虽然它们跑得很快,但却不能幸免,因为它们遇上了以长跑著称的肯尼亚人。结果一队村民硬是顶着大太阳狂奔6.4公里,终于累趴了这两只猎豹,将它们活捉归案。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0)

猎豹保护基金会的人与猎豹

难道人类真的可以跑赢猎豹吗?当然不是。但从速度上来说,几乎谁也别想追上猎豹。但是在耐力上,人类未必会输,尤其是几百号人采取围猎的方法,在狭小的村子里,追上猎豹也不足为奇。

影响耐力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肌肉。人类肌肉有三种运动模式:慢收缩、快收缩和超快收缩。快收缩肌肉和超快收缩肌肉的能量快速燃烧,提供较快的速度。而慢收缩的肌肉燃烧得很慢,速度也慢,耐力更好。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1)

我累了

人类的慢收缩和快收缩肌肉各占一半,其中超快收缩肌肉只占不到2%。猎豹却有70%的快速收缩肌肉,能量快速燃烧,续航能力就低了。除此之外,猎豹的汗腺也不发达,以最高时速持续奔跑会导致身体过热,只需要500米就会累趴,和发动机拉缸是一个道理。

猎豹为什么被称作“猫科之耻”?

猎豹被称为“猫科之耻”的原因大概是:

  • 虽然它是陆地速度之王,但它的格斗能力非常差,经常被狮子、花豹杀死;
  • 而它与老虎、狮子等顶级捕猎者相比,牙齿并不算发达,咬合力较小,大概是狮子咬合力的四分之一,因此不能直接对猎物的身体造成贯穿伤,只能咬断对方的脖子或者选择猎食中小型的食草动物;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2)

有谁在看我?

  • 猎豹的爪子不能自由伸缩,而且肩部力量不够,是猫科动物中不擅长上树的物种(这是理论推断出来的,但现实中也有猎豹经常上树,没办法证明它是克服了弱点,还是这些我们以为的“弱点”没能成为阻碍)。而猎豹上树一般不是为了栖息,而是为了观察四周、把猎物叼到树上更好地进食,或者是被敌人追赶而跳上来;
  • 猎豹的奔跑持续时间很短,全速奔跑仅能坚持3分钟,否则身体产生的热量就无法散发,有可能被热死。
  • 猎豹的捕猎几率挺高,高达50%,但是吃上饭的几率不高,经常半路被截胡。

前面的四点都是身体结构造成的影响,比较无关紧要,毕竟身体这么娇小的猎豹,也不能要求它去跟老虎硬碰硬,打不过能跑就行。至于牙齿不锋利和不会爬树,也是硬伤,没办法改变。而最后一点,猎豹吃上食物的概率不高,却严重地威胁了它们的生存。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3)

猎豹的猎物奔跑速度远远低于它,二者就好比是上高速的小汽车和普通公路上的电动车之间的关系。最猛的猎物——汤氏瞪羚最高时速约90公里/小时。虽然速度略低于猎豹,但急速转向的能力和耐力远超过猎豹,逃跑经验丰富的汤氏瞪羚可以通过连续急转躲开猎豹的爪子。

但是总有瞪羚落入猎豹手中,而且比例不低,成功率平均为43%,但是最后吃到嘴里的比例却很低。当猎豹咬伤瞪羚的脖颈,在原地休息片刻,等心跳平稳后,打算饱餐一顿时,狮子或者斑鬣狗就出现了。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4)

汤姆森瞪羚

即使有几只猎豹,也不敢轻易对付一只斑鬣狗,因为斑鬣狗的咬合力比狮子还厉害,而且耐力也不错。在这种情况下,猎豹会选择保命,把食物让给斑鬣狗,因为它一时半会已经禁不起再一次的快速奔跑了。

所以猎豹捕到猎物后都是能吃多少是多少,一旦有其它捕食者靠近,就赶快逃跑。这么说来,猎豹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从被抢食的这一行为就给猎豹冠上耻辱的称号,实在有失偏颇。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5)

三只猎豹把食物让给一只棕鬣狗

猎豹危在旦夕

有人问:猎豹这么容易被抢食,为什么还没有灭绝?但实际上,猎豹已经在危险之中了。猎豹曾广泛分布于除热带雨林之外的整个非洲大陆以及西亚、南亚和中亚的草原、沙漠和戈壁。现如今,猎豹的栖息地极度萎缩,非洲的猎豹只剩7000余只,亚洲的猎豹仅存于伊朗,数量不足50只。虽然猎豹的野生数量比老虎多,但其保护力度却远远比不上老虎。

1900年以来,由于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和迫害,猎豹的数量下降了90%以上,范围缩小了91%以上。最近的估计表明,尽管全球研究人员和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尽了最大努力,但种群数量仍在继续下降。伊朗和西北非洲的猎豹亚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6)

猎豹面临的最严重的直接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猎物基地的丧失、人和动物的冲突造成的直接迫害和非法贸易;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加剧了未来的这些威胁。猎豹要想在目前的范围内生存,人类就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而且要采取比目前更大规模的行动。

近日,动物学家在霍格尔山国家公园海拔3000米的山峰上拍到了一只撒哈拉猎豹活动的画面——这是自2010年之后的10年内人类首次拍到撒哈拉猎豹。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7)

2020年拍到罕见的撒哈拉猎豹

我和许多人一样,对这个名字感到很陌生,这是因为撒哈拉猎豹实在是太稀少了,发现它都变成了困难,通常2000~10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才有可能遇到一只撒哈拉猎豹,更别说出现在记录片里了。

虽说适者生存,但人类踏足时代前进的脚步太多了。加上高科技的手段,我们甚至可以轻易地置这些动物于死地。希望人类能够像保护东北虎那样保护猎豹,让猎豹生动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纪录片中。

为什么猎豹捕食成功率低(猎豹为什么被称为)(18)

小猎豹


关注我,不迷路,小实带你看世界!你对猎豹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文 | 小实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