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缝纫工技能的个人总结(女缝纫工眼中的)
凭借着一身缝纫机维修的绝活,来自青岛市即墨区即发集团的缝纫机维修工人栾晓龙,在7月17日举行的全国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竞赛山东赛区比赛中,力压群雄夺得冠军。此后,他将代表山东缝纫机维修工人参加明年的全国比赛。7月27日,刚刚获得山东缝制机械维修冠军的栾晓龙回到车间后,成了众多女缝纫工眼中的“超级男神”。记者闻讯赶到了位于即墨北安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即发集团贵华公司,在车间里听这位缝纫机超级维修工匠讲述练就绝活的幕后故事。
缘起
专业“跨界”入行纺织
当初,栾晓龙大学学的专业并不是纺织缝纫机维修,而是汽车维修。让亲戚朋友不理解的是,放着高大上的汽车产业工人不当,一个男孩却跑到了纺织车间里,重新学习缝纫机维修?然而,对栾晓龙来说,选择缝纫机维修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特殊情怀。栾晓龙说,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里那台老式缝纫机成了母亲的宝贝,同时也陪伴着他成长。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有这台缝纫机的功劳。所以栾晓龙从小就对缝纫机很有感情,许多次缝纫机坏了,都是他利用休息时帮着母亲捣鼓好的。
“大学学的是汽车维修专业,将来家里人希望我当一名汽车产业工人。但大学毕业后,我却走进了纺织车间,学起了缝纫机维修技术。”今年35岁的栾晓龙说,选择工作之初,他有一次通过朋友了解到,在即墨纺织行业里,缝纫机维修这个行当十分稀缺。这次偶然的境遇,加上栾晓龙从小就特别喜欢缝纫机的声音,所以几天后,他报名应聘到了即发集团贵华公司,开始从头学起了缝纫机维修技术。
一开始接触缝纫机维修这一行当,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都被这个“跨界学艺”的小伙子一一克服了。虽然不熟悉这个行业,但栾晓龙却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手里的机器像是母亲用过的那台久违的缝纫机一样,于是他开始拼命钻研起缝纫机维修技术。别人吃饭午休时,他简单吃上几口就来到车间捣鼓起缝纫机;别人下班玩游戏或休息时,他却一个人呆在车间里,挑灯夜战拆装起缝纫机,往往几个小时下来,将每个零部件全拆下来,一个个零件做到熟记位置和功能。许多时候为了弄清楚每个零件的位置,他要反复拆装好几遍,有时痴迷到通宵达旦,依然兴奋至极。
绝活
一听便知出了啥毛病
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多数时候栾晓龙心里都在琢磨缝纫机的事儿。正是干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才造就了这样一名缝纫机维修超级工匠。“工作中,把缝制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透彻了,听一听故障机器的运转声就知道是啥毛病,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栾晓龙说起缝纫机维修那些事儿,总是如数家珍。
走进即发集团贵华公司的生产车间,栾晓龙背着工具包正沿着车间的通道边走边看,时不时地俯下身子聆听机器的运转声。“顺畅的机器声清脆悦耳,并且富有节奏感,缝制出来的衣服齐整规则。”栾晓龙腼腆地笑着说,“弯针与机针相撞会发出沉闷的啪啪声,或者发出不顺畅的咔嚓声,这时候就要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了,否则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一些缝制纰漏事故,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13年的维修缝纫机械生涯,丰富了栾晓龙的职业阅历,也让他的维修技艺日益精进。车间主任刘丽自豪地说,“栾晓龙心思缜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在车间里可是个‘香饽饽’。有一次,缝纫工反映的一个人子机在缝制花边过程中留下的多余部分需要用剪刀手工切除,费时又费力,他听后主动参与设备调试,尝试着把送布牙安装上可以上下移动的切布刀,经过试验问题解决了,缝制过程一气呵成,省工又省力。”
提起前不久车间发生的一次机器故障,车间负责人周霞感慨地说,“当时在新转产一款内衣的生产初期,双针平缝机出现缝制不良等现象,无法达到客户的工艺质量要求。两个维修师傅调试了大半天也未能查找出原因,导致两条生产线不能正常运行。关键时候,一下子想起了栾晓龙。”
栾晓龙在了解情况后,断定缝纫设备出现问题,便尝试着对送料牙、针板、撸子大小等诸多环节进行了调整,还精心制作了一个压脚条辅助装置。经过接近4个小时的研究攻关,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还超越了客户的样品。
未来
全力以赴备战全国大赛
“对待工作不嫌弃,苦练技艺不丢弃,面对困难不舍弃,从容参赛不放弃”是栾晓龙的人生谏言,他表示在省赛中因为不自信差点与冠军擦肩而过,所以懂得了做任何事都必须保持严谨细致和持之以恒的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他将与即发的参赛选手们全力以赴,争取以优异的成绩传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服装制作的这方天地里,缝纫机械维修工人凭借娴熟的技艺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他们忙碌在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里,运用细腻的思维和精湛的技艺将每一台机器调节到最佳状态,确保了每一道工序都准确无误地顺利进行。
记者在采访时,恰巧一台平缝机出现了故障。栾晓龙迅速打开工具包,里面的维修工具一应俱全。只见他附身在机器前,通过眼观耳听后立刻做出了判断,随后轻轻地拧着螺丝进行拆卸,经过简单调试后,缝纫机又发出了清脆悦耳的顺畅声。
提起栾晓龙,师傅张义海显得神采飞扬,“栾晓龙才思聪慧,责任心极强,与缝纫设备格外有缘,他每天习惯沿着车间巡视几圈,车间700余台设备的脾性他都了如指掌,哪台机器的运转声不顺畅了,都逃不过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栾师傅可是个维修万能王,他心灵手巧,干活麻利,可以说车间里没有他修不了的机器,无论啥样的疑难杂症,到了栾师傅手里都变得乖巧听话了。在车间里晓龙可是大家眼里的‘男神级人物’。”几名女工一边缝制着衣服,一边对栾晓龙赞不绝口。
链接 >>
即发集团“纺织大拿”
都是早报新闻人物
2006年全国针织行业服装制作工(T恤衫制作)职工技能大赛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范玫苓;2011年第一届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敬双;2014年第二届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姜正涛;2017年第三届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帆……在全国纺织行业中,提起青岛市即墨区即发集团的纺织工人,那是顶呱呱都叫好。而范玫苓、杨敬双、姜正涛等全国冠军,都曾是青岛早报的新闻人物。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48岁的缝纫女工范玫苓,在纺织女工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范玫苓说,多年来缝纫工一直是一个紧缺的职业,一方面说明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需要求职者树立择一岗终一生的职业精神。通过范玫苓坚守缝纫工岗位的经历,说明小小缝纫工也能创造大作为。
“按照传统的讲法,过去这些针线活好像都是女人的事儿,但现在不一样了,男人一样可以把针线活干得很漂亮。”1982年出生在即墨区农村的姜正涛,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了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当上了一名纺织工人。当时男纺织工人不多,姜正涛就是敢吃螃蟹的那个人。姜正涛说,在纺织界,负责将棉纱织成布的工人被称为纬编工,他们从事挂纱、接线头、接尾纱、换针、下布等多道工序,担任着整个纺织的重要环节,布织得好不好、多不多,是衡量一个纬编工的重要标准。在全国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即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青岛颐和针织有限公司,姜正涛就是众多纬编工中的“能工巧匠”,他凭借熟练的技艺和刻苦钻研的劲儿,在“针头线脑”之间,创造出了纺织行业的一项项佳绩,他的产品也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范宝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