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8月最新演出时间和票价(西安易俗社来富演出夺锦楼)
为深切缅怀教育家、戏剧家高培支先生,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富平县明日将举办纪念高培支先生演出活动。现公告如下:
一
举办单位:中共富平县委宣传部 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
演出剧目:高培支先生编剧的秦腔传统戏《夺锦楼》
演出单位:西演 · 西安易俗社
主要演员:屈超武 范晓星 屈鹏 尹小莲 祁建茹等
二
演出时间:2020年10月27日19:00
演出地点:富平剧院
售票须知:10月27日14:00,剧院一楼售票处售票
温馨提示 :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您佩戴口罩有序入场,隔座观演。
三
剧目简介
《夺锦楼》为易俗社原创剧目,编剧高培支先生,首演于1917年。该剧讲述武昌县令徐翰珊夺锦楼替渔女琼英、瑶英科考择婿。解元梅玉鉴,因寻找表兄至武昌,乃约同学柳子俊前往应试,皆中。琼英许梅玉鉴,瑶英许柳子俊,并相约功名成就后完婚。二人赴京,梅中状元,柳中探花。柳自毁前约,愿于相府招亲,世人斥之,柳始悔悟。梅、柳二人终于琼、瑶成婚。
编剧高培支
高培支(1881~1960) 名树基,号悟皆,东上官乡焦村人。毕业于陕西高等学堂,例奖“拔贡” 。同盟会员。陕西辛亥起义,参加秦陇复汉军,任督署总务府铸印官。后任省模范讲习所所长,兼省图书馆馆长。在各中学任国音、国文、算学教师。与李桐轩、孙仁玉等29人,发起创办以“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的“易俗伶学社”(后更名“陕西易俗社”)。当时制定的“国音字母”中,没有确定V(万)字一音,而在我国西北、内蒙西部和华北部分地区语音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性与广泛性。部分人认为以u(X)音如玩、窝、王、温、五可以代替、统一,他在全国读音统一会上以这一语音的悠久历史沿革和使用覆盖地域面广阔的有力论证,折服众议,“乃为‘万’(V)母以存其音”。在各校执教,始终以推广“国音字母”、期能逐步达到全国读音统一为职志。易俗社长期加演京剧,演员的语音字韵,能按要求运用,就是平时重视声韵学习,严格要求“字正腔圆”的效果。他是西北推广注音字母的先驱。
从民国2年(1913),先后任易俗社副社长、社长、社务主任、评议长、教务主任、编辑40多年。建国前,易俗社既不是政府文化单位,又不能走戏班子的老路。要结合社会形势的动向,及时拿出好剧本,演出好戏。多次战祸中,军队、壮丁占据了社址、剧场;围城、年馑时,市面萧条,营业惨淡,甚至靠门口小摊交纳的“地铺钱” 维持伙食。“高培支总是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承担重任。如果说:“没有高培支,就没有易俗社历史的延续和易俗社一代接一代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是毫不过分的。”(《易俗社七十年编年记事》)
他几任社长,掌管全局,事必躬亲,劳绩卓著。却从来不领薪金,全凭在他校教课的收入,维持一家七八口人的生活。张凤翙(陕西督军)、邵力子(陕西省主席)都曾拟委他为县知事(县长),以解除生活窘境。他当面婉辞了。
民国26~37年(1937~1948),他连任社长,艰难支撑过了整个抗日战争的惨苦岁月。“为避敌机空袭,由高培支社长率学生每日黎明前出城,到南乡(15里外)观音庙上课、练功、排戏。早出晚归,长达两年。非月明之夜(敌机不来轰炸)维持夜戏,以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同上)60岁以上的高龄,和学生徒步奔波;冒生命危险,在野外树荫下上课、排戏;晚上经管演出,处理社务完毕,才回五里外的家里(柏树林兴隆巷)休息。
从易俗社成立起,他一面教书,推广国音,兼管省图书馆;一面承担社内前后各种职务,编写剧本。民国九年(1920)前,已创作剧目39种。“本社,长本戏之编,自培支之《鸳鸯剑》民国三年(1914)排演始(《陕西易俗社第三次报告书》)” 。《纨绔镜》、《人月圆》在当时演出后,“出现了父携子、妻伴夫到易俗社,感谢这二剧教育他们戒烟、戒赌、戒嫖,改邪归正,促进了家庭和睦”(《易俗社编年记事》)。《夺锦楼》至今仍然是保留剧目,受到广大群众称赞。全部剧作中折子戏29出,本戏25个。剧目之多,与范紫东齐名。
建国后,易俗社获得新生。被选为易俗社副社长,西安市文联委员,西北文教委员会委员。参加全国工农教育会议,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他兴奋地说:“学习后,方觉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是千真万确。……努力前进,永不退惰!”
来源:文化富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