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共学同做)

“艾滋病有疫苗吗?”“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面对这些艾滋病基础问题,你能准确答出吗?这两个问题源自一份发往青少年的防艾知识调查问卷,由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的9名学生组成的“以艾之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编写。这个夏天,为了让更多乡镇青少年更加深入了解防艾知识,他们还做了更多。

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共学同做)(1)

青少年防艾形势严峻

防艾知识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上海健康医学院2019级护理学专业的李依霖加入校红十字会两年了,在多次参加校内防艾科普活动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今年暑假,李依霖召集了8名小伙伴一起,以校红十字会成熟的科普体系为基础,将防艾科普带出学校,走向社会。

团队成员设计了一份涉及艾滋病常识以及对艾滋病人态度的问卷,向青少年发放。近百份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四成左右的人认为蚊虫叮咬、使用公共设施(马桶、浴池、游泳池等)会感染艾滋病。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说明大家对艾滋病的传播渠道了解得还不够系统,这也说明了科普工作非常必要。”李依霖介绍。

街采也是团队了解大众对于防艾认知的一种方式。让团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颇有了解的大叔在被问到“是否介意与艾滋病人相处”时,回答还是“介意”。

李依霖认为,进一步了解防艾知识是有利于社会反歧视氛围,通过宣传方式,可以让更多人对艾滋病有更加准确的了解。

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共学同做)(2)

科普活动走进乡镇社区

多元方式促进知识普及

团队成员蒋屹玮坚信“‘知艾’才能更好‘防艾’”。此次,“以艾之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上海市及四川省什邡市两地开展了5场防艾知识讲座以及防艾趣味定向活动、防艾反歧视读书研讨会、防艾反歧视观影会各一场。

“讲座这一形式能最直接地完成防艾知识系统性科普,读书研讨会和观影会则能借助文艺作品的力量,让年龄段较高的青少年产生共情,让他们更加了解艾滋病人的处境,减少对这一群体的歧视。”

每场讲座开始之前,谈到艾滋病,孩子们或一脸茫然,或会心一笑,队员们也曾担心专业性较强的宣讲内容是否能让孩子们准确理解,但充足的准备赢得了孩子们的积极响应。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消化防艾知识,团队成员姜萌和范颖还设计了趣味拼图、知识问答、“艾”的传声筒等游戏。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生活各个场景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团队成员还共同设计了“同伴压力”的课程内容,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情景模拟地方式学会应对同伴压力的拒绝技巧。

“我们设计了一个情景扮演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中做出选择。”李依霖介绍。当你的小伙伴邀请你到酒吧喝酒,你应该怎么办?当朋友请你吸烟,应该怎么拒绝?通过“同伴压力”的情景模拟,孩子们有了更加切身的认知。

团队还辅以读书研讨会和观影会来加深科普成效,比如,通过文艺作品欣赏和讨论的方式深化反歧视理念。“放下手机,与同伴一同坐在会议厅里,看主角的抗争,了解艾滋病人群体的坚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勇气……这样的感性的联结也是我们所需要的。”李依霖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凌睿 受访者/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