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楼之首岳阳楼记(一代文宗的胸襟)
引言
最近《清平乐》热播,相信也有不少的朋友们都纷纷煲剧去了。这部剧古装剧主要是讲了北宋年间在宋仁宗的统治之下,风起云涌的朝堂政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里边的一个人物——那就是我们前两天说到的范仲淹。
提起范仲淹,恐怕不少人都会想起他那篇经典的代表作了,没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岳阳楼记》的那些事儿。
自古写岳阳楼的作品不在少数,如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又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无一不在歌颂岳阳楼的波澜壮阔之美,但我唯独喜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每每读到范仲淹的诗词,心中不免被他的文风吸引。
古往今来,诗词作家数不胜数,前有李杜两位诗仙诗圣,后有元好问、马致远这类后起之秀,但是每每读到范仲淹的诗词心中都会升起一股浩然正气,横贯在天地之间。
创作背景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波光粼粼。
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 ,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因为庆历新政失败因此也贬在邓州作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 《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后来,明朝的孙绪在《无用闲谈》中评价道:
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
简要分析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能成如此绝世名篇的原因有四点:
1.虽名为《岳阳楼记》,但范仲淹避开岳阳楼不写,去写洞庭湖,写登楼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不同景色所产生的情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
2.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起,议论的字数不多,但统帅全文,技巧独特,全文句式整散交错,浑然一体,和谐匀称又参差错落,变幻多姿。
3.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语言中穿插了许多四言对偶句,利用音乐因素,使语言和声音互相融合,具有音律美,足以见识到范仲淹锤字炼句的功夫已经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诗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结语
《岳阳楼记》中蕴含了北宋政治改革时期新一代士大夫精英的博大襟怀和崇高担当。范仲淹有着自己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追求,在遭受困苦磨难的时候仍然保持不屈的风骨和高,尚的情操。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其“士”人风范可谓是:甘于淡泊、不阿权贵、牺牲小我、自然真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深刻寓意。
END.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薄荷读书,看完记得帮我点赞噢~
参考文献:王友胜,牛心雨:新时期以来范仲淹《岳阳楼记》研究综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