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关于梦的代表著作(深析古人梦境汉赋中的梦文学)
导语: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科学对梦的定义是: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对于梦境产生的原因,也存在各种不同的解释,为了探究人类梦境的发生机制,科学家也从未停止他们的脚步。其实,早在远古时期,梦就与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记梦文学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后经不断发展,到了汉代,文学作品中有关梦的描写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汉代文学作品中的梦文化以及梦给后代文学带来的影响。
梦境
一、记梦的开端与成长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类潜意识的反映,是本我真实欲望的体现,且大多与童年的经历有关。在中国古代的文学领域,"梦"被作为寄托情感或志向的一种载体,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文学典籍中。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依照个体的情绪、生理情况及心理状态等因素对梦做了不同的分类。如在周代,占梦官将梦分为"平常的梦、噩梦、思念之梦、使人顿悟的梦、喜悦之梦、恐惧之梦"六大类;而《黄帝内经》则把梦分为三大类。
1、先秦时记录的梦
梦与文学的融合是从先秦开始的,最初梦只是作为占卜的工具,所以通常是单纯地记录梦境的内容。后来梦逐渐发展成了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于是文学创作者开始把梦作为创作的元素之一,梦与文学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记录在先秦典籍中的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以占卦功能为主的梦
古人习惯从占卦、观天象等行为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旦夕祸福。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客观认知的不足,人们把丰富的梦象作为占卜的主体之一,对梦象进行解读并根据梦境预测吉凶,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周公解梦。到了西周时期,人们给梦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例如,梦见熊代表生男孩,而梦见蛇则预示着生女孩,梦见鱼则预示着这是丰收的一年……与单纯的算卦相比,西周时候的梦境解读寄托了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梦境的记录也更加规范。
古代卜卦馆
辅助史料记载的梦
除了其他常见的文学体裁,严肃呆板的史料在撰写的过程中也加入了梦元素。《尚书·说命上》中记载武丁依靠梦的指引找到了奴隶傅说,并将他提拔为宰相,从此国泰民安。虽说事件的真实性有待考察,但是这种借用梦的写法令整个故事更加活泼,趣味性更强。除此之外,《史记》、《左传》、《战国策》等记载史料的书籍中均出现了与梦境有关的描写。这些描写大大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使作品的表达更加生动,同时也加强了梦与文学两者的关系。
构建寓言环境的梦
古人与梦的关系不局限于单纯的记录、描写,他们还擅长造梦。这里说两个典范型的人物,庄子和屈原。《庄子》中描写了许多与梦相关的寓言故事,为世人所熟知的"庄周梦蝶"就是其中之一。庄子擅长运用各种带有比喻性、富有深意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道",他通过梦的塑造来表达丰富的人生哲理思考,构建了一套梦的寓言系统。而屈原则是借助梦来表达内心不满和愤恨,他在《离骚》中营造了一种浪漫虚无的梦境,通过这种自由的梦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各种苦楚和不公,将内心的憋屈都宣泄在梦境中。这种寓言式的梦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其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具有张力,使梦在文学中的融入进一步升华。
屈原
3、汉代文学记录的梦
记梦文学发展到汉代,除了沿用先秦时的记梦方式之外,还学会了包装梦,有了一套具有汉代特色的写作手法。汉代文人在写梦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梦的表达更加灵活,其对梦境的描写也更加细致。与前代相比,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描写更加细腻
与前代相比,汉代对梦的描写更加细致,这种细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人物性格的描写更加细致,司马迁擅于借助梦境来塑造人物性格。如《史记·郑世家》中燕姞为了获得宠幸编织了一个令文公信服的梦,展现了燕姞狡猾奸诈的心机。其二是文章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致,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作者司马迁通过梦的吉凶来表达自己对秦始皇的褒贬态度,没有直接评价,而是在行文间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借梦抒言。
表现手法包罗万象
汉赋是一种韵散结合的文体,它的文体特点给梦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使梦元素在汉赋中的出现更加自然流畅。到了汉代,文人笔下的梦呈现出姿态万千的形式,他们不仅仅局限于前人的记梦方式,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记梦形式。这些文人将情感寄托在梦中,通过隐蔽的思想路线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为了保全性命,他们借助梦含蓄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宣泄不满的情绪,把梦做为护身符。这种多元的表现手法使梦元素在汉代的文学中独树一帜,脱离了材料附庸的角色,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题材,从此具有了纯文学价值。
秦始皇本纪部分译文
二、汉赋中记梦思维的由来记梦文学起源于先秦时代,后经各代文人的发展,到了汉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给汉代文学史添上了浓厚的一笔色彩。众所周知,汉代的文学兼并包容,造就了汉赋独异的文体特征,汉赋中有关梦的描写也与前世大有不同,其梦文学的思想主要受楚文化和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汉赋对楚文化的继承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汉赋是第一个包容前代多种文体的文学形式,它既有四言诗体,又包含了骚体和散文体,而楚国与汉朝之间的时间间隔极为短暂,所以后人普遍认为汉赋与楚辞的关系最为密切。汉赋中梦境的塑造方式与梦境题材内容与文化的联系也极为紧密。
据相关史料记载,楚国的王族是火神祝融的后裔,楚人非常敬重鬼神,并且他们对鬼和神的分界非常明显。《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它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巫歌,主要是运用方言来书写诗词文章,并且擅用“兮”字。在汉赋中出现的崇拜神明、敬重鬼魂的思想也是来源楚文化的影响。《悼李夫人赋》、《幽通赋》、《思玄赋》等汉赋中均可以看到“兮”字的身影,这些梦境的想象丰富,用大量的排铺手法和无拘无束的联想营造出梦幻的意境。
楚文化的重要代表——《离骚》具有很强的讽谏思想,暗讽官场的黑暗,但其是借助梦境的营造来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感志向。汉代此类抒情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在模仿屈原的写作风格,以鬼神意境作比喻来讽刺社会黑暗的一面;如刘歆的《遂初赋》形式与屈原的《涉江》、《哀郢》极为相似;张衡的《归田赋》以及班婕妤的《自悼赋》都可以看见屈原文章的影子。或是将鬼神比喻为高雅的形象,以表达自己向往快乐生活的思想,《仙赋》中就是把神仙、巫灵描写成情趣高雅的人士,迎合了汉成帝渴望成为仙人的思想。
《归田赋》
2、汉代社会思想与汉赋
楚文化对汉赋的影响极为深远,当然,汉代当时的社会文化意识对汉赋中梦文学的发展也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西汉时期,汉武帝对社会主流思想的控制非常严格,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学说被大部分统治者所推崇,这对汉赋中梦境的描写有重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谶纬理论的盛行和佛道文化的传入也对梦文学起了直接推动的作用。
(1)天人感应学说与谶纬之学
天人感应说最早是由董仲舒系统地阐述出来的,它不单单指上天降下来的灾难,也包括各种自然现象,更多的是人类对自身与大自然互动关系的一种概括。谶纬之学与天人感应相似,但是其更多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一种学说。《楚辞》、《山海经》等作品记叙了很多奇异的鬼神之事,这些奇事大多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古代人民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所以把正常的天灾归咎于是人类做错了事,神明在惩罚我们。汉代天人感应说使人们更加相信鬼神的存在,并且人与神之间可以通过梦境进行交流,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对这些虚无的东西做了很多具体化的描述,他们宣扬"天"、"神"的至高无上,将汉代文学的思想空间扩展到"天"的维度。
董仲舒
(2)文学作品对梦的解释
董仲舒、王莽等人皆认为梦与鬼神有关,而王充等人则认为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与鬼怪无关,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修养和思想。王充在《论衡》中提到:一个人的梦并不能真的用来占卜吉凶。东汉的哲学家王符与他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梦与自身的状态有关,并且把梦分成了十大类。他们对梦的解释对许多文人作家产生了影响,于是他们开始借梦言志,既借助梦境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梦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文人不再把梦当成与鬼怪相关的神秘事物,而是把梦融入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
(3)宗教文化的传入、盛行
汉代时,统治者实施"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汉明帝的一个梦打开了佛教在中国的大门,后来张骞出塞,一步步引进了佛教。佛教的传入使当时的社会更加确信神明的存在,因为佛教的创始人在印度是一个被极度神化的人物。后来道教向大众宣扬"长生不老"的思想,触发了赋作家们描写神仙的灵感,这些文学作品的语言梦幻,想象力丰富,在神界挥毫泼墨,造就了汉代丰富的文学写作风格。
《秦始皇求仙药》
三、汉赋中梦元素带来的影响1、梦带来的文学内涵
汉赋中与梦有关的文学作品非常丰富,他们的形式风格各有千秋,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不同方面记录、描写了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后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作为汉文学重要的元素,梦境的出现对汉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一是反映了人民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梦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出现在汉赋中,其与人们的愿望息息相关,反映了汉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其二是阐明了历史社会背景。文学作品是我们了解一个时代的窗口,汉赋中对梦的描写有许多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通过梦境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状。最后一点是梦境所表达的精神可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使人民不断向上,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时,梦在文学中的出现也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学的艺术形式。
汉代人民的生活
2、汉赋中梦的创新
(1)结构营造的创新
西汉人信奉鬼神,普遍相信梦能够传递信息,帮助他们与第三世界进行交流,人们在白天想念的事物会在夜晚时映射在梦中,而且在梦中的记忆能保留到第二天。为了迎合他们的思想大潮,这时候的梦境大都是虚构出来的,内容也与鬼神、鬼怪有一定的关联性。除此之外,他们还认为梦境有暗示现实生活的作用,认为梦里发生的事情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这些思想导致汉赋中的梦呈现出一种"现实—梦境—现实"的圆形结构。
到了东汉时期,人民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开始注重忠孝之道,所以这时候的梦境多与亲人家乡有关。《蔡伯喈女赋》、《寡妇赋》皆是表达了对亲人、友人和故乡的一种思念之情。汉赋在梦境营造上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潮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写作的手法也因题材的改变而改变,使汉赋中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到汉赋。
汉代太学
(2)表现手法的创新
汉赋中出现的梦一部分是来源于鬼怪的信奉,另一部分是作者脑海中的构想,这两部分的梦境都是虚的,而梦本身就带有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就导致了汉赋中出现梦幻的表现手法。汉代的赋作家们将幻想的梦与现实相结合,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期许,这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除了内容表现的标新立异,在遣词造句上汉赋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汉赋中对梦的描写大多采用华丽的辞藻,其语言运用及其巧妙,能将虚幻的事物细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高深的写作技法也为汉赋的精彩出众增添了一笔姿色。
古代的五奇鬼
结语:梦是充满神秘性的,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在,我们依然不能完全看清楚它的真面目。也正是由于这种神秘性,令古往今来的探梦者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最早的先秦时代开始,中国的文学就开始与梦联结,文人用笔墨记录梦境,打造梦文化。也正是这种梦文化的出现,给中国文坛增添一分梦幻的色彩,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文学道路。尽管古人的梦文化多涉及鬼神怪事,但这种与众不同的文学素材也给中国文坛增加了许多的艺术魅力,汉赋中梦的记载更使"东方艺术的再现"产生萌芽,为后代的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参考文献:
1、《论汉赋与楚辞的渊源关系》
2、《梦的解析》
3、《汉代风俗与汉代文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