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

秋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

文人墨客留下佳作无数

伤离别,思乡恋亲人

又或是壮志凌云胜春日

不同人生境遇下

秋天也有了不同的风采

你是否也好奇过:

这些诗写于何处?

为什么诗人眼中的山河如此动人?

今天地理君就和大家一起欣赏

那些流传千古的秋天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2)

万荣后土祠秋风楼

此楼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06期

摄影 / 樊永福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清雅拔俗的诗文寄于山水而更显动人,此为江山之助。漫步华夏大地,俱怀逸兴,诗人见天地,见自身,为我们留下美的传承。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一个人的寒山寺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4)

枫桥夜泊的诗意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01期

公元756年的一个秋夜,一叶小舟停靠在苏州城外的吴江畔。北方河山大部分已落入叛军之手,连唐玄宗也逃到蜀地避难。有着进士功名的张继,因不愿与叛军为伍,只好漂泊于还算太平的吴越一带,过着潦倒的羁旅生活。绘画 / 浩然

描写秋色的诗句众多,而提到秋声之美,便会想到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其实诗人张继写作此诗的时候,寒山寺还是个只有几间禅房的小禅院——普明禅院。

“寒山寺”之名,则是因后来的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修行而得来。寒山禅师圆寂于公元791年,而《枫桥夜泊》则写于756年,所以,张继当时笔下的寒山寺,并非如今的寒山寺,或许他只是用“寒山”来表现凄冷的意境,却不曾想到,让后来真正的寒山寺声名鹊起。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5)

寒山寺听钟

图自《博物》 2009年01期

钟楼外刻有《枫桥夜泊》的15米多高的大碑,也被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诗碑。摄影 / 郑翔

尽管《枫桥夜泊》中描绘的寺院并非真正的寒山寺,但借着诗词声望,唐代以后的寒山寺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苏州城中最著名的寺院,并也在寺中修建了钟楼,开始敲“分夜钟”。如今,寒山寺曾经“夜半钟声”的传统,变成了每年只有在除夕夜,才会敲响的新年祈福钟。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6)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西风难言少年愁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7)

鹅湖之会

图自《博物》 2008年10期

鹅湖书院是宋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这座藏在清幽僻壤中的古老书院,因“鹅湖之会”而留名史册。这次聚会中,辛弃疾曾与朱熹、陈亮等人在此切磋诗词文学,纵论天下之事。摄影 / 欧阳萍

描写秋日愁思的诗颇多,而经历一生风雨后的无奈轻叹的名篇,还得看辛弃疾。名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来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创作于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居住期间。

辛弃疾是诗人,更是民族英雄,从金戈铁马到宦海沉浮,再到归田园居,他的一生历经波折,辗转各地。在上饶的博山漫步时,回想起年少轻狂,总爱拿那点多愁善感做文章。如今经历过人生跌宕、世路坎坷,心中有万般滋味,却再难像年轻时那样,轻易将“愁”字说出口了。戎马岁月、复国壮志,都成前尘旧梦,唯有叹一句秋风如旧。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8)

上饶铅山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11期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百里翠屏。”上饶铅山,以它秀美的南国山乡风光闻名八方。已是不惑之年的辛弃疾被罢官后,就在此地隐居。此后20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摄影 / 冯木波

上饶西南部的铅山,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山脚下有一处井沿斑驳的泉眼,泉水自石罅中涌入一瓢形石臼,时至今日仍汩汩不息。辛弃疾对铅山的风景尤为钟爱,闲居之时,他游遍山野,偶然发现此泉,见泉形如瓢,便取名“瓢泉”。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到此地。恬静质朴的乡村生活让辛弃疾得到了些许慰藉,但国家的命运一直牵动着他的心绪。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9)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宦海浮沉忆江潮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0)

钱塘江大潮

图自《博物》 2007年09期

2002年在杭州九溪拍摄到的钱塘江大潮。平日宁静的江面,在大潮来时完全变了模样,气势汹汹的大浪冲上岸边,席卷河堤。无论是在江边游玩还是观潮,都千万不要小看大潮的威力。摄影 / 王辰

秋日好景中,观潮是一大盛事。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出自白居易所写的《忆江南》,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修建了从武林门至钱塘门的钱塘湖堤。晚年退居洛阳时,透过一首《忆江南》,他表达了对杭州的思念之情,最可追忆的,便是钱塘潮水汹涌奔波的场面。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1)

大潮袭来

图自《博物》 2007年09期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白居易的诗富涵科学韵味。钱塘潮源自大海潮汐涌入河口,所以它也是一日两涨两消,逢朔日望日,涨退尤大。通常在阴历八月十八前后,潮水会出现海啸般的大浪,名曰“齐头潮”齐头潮金戈铁马,远观气势如虹,近看却危机四伏往往于观潮之中,浪头扑面而回,便会卷走江边民众,丧身鱼腹者,古今皆有。摄影 / 王辰

其实白居易所忆的“潮头”,唐时并未冠以钱塘之名,钱塘江因其河道曲折如“之”字,而名“之江”,现在的“钱塘”之名,是在五代十国之际才开始流传的。钱塘潮受大海潮汐影响,在阴历八月十八前后,会出现海啸般的大浪翻卷奔腾,腾起数米,名曰“齐头潮”,成为世界最壮观的河流潮水。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2)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仙的白月光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3)

峨眉山月歌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2期

李白一生所写的诗歌大约有一千余首,其中与自然山水相关的有六百余首。他化自然山水为意象形成了诗歌的内涵和风格。其中峨眉山月这一意象在他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诗篇中反复出现。图为后人所绘的《峨眉山月歌》意境画。绘图 / 秦颖

描写秋月的名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出自诗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青年时期曾经登上峨眉山学道求仙,这首诗创作于几年后,他决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准备出川,在乘船赴渝州(今重庆)的途中。

出川后他还是经常把峨眉山月挂在心上,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中说:“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除了峨眉山,这首诗中中提到的“平羌”指的就是青衣江。从成都出发,进入横断山时,碰到的第一座山就是二郎山,一进入二郎山就进入了青衣江峡谷。青衣江峡谷“雅雨在头上,雅鱼在江中,雅女在心里”。古城雅安有“三雅”,“雅雨”排在“三雅”之首。年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这为大渡河的支流——青衣江供给了丰沛的水量。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4)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秋雨连绵倍思亲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5)

重庆,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4年01期

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的重庆,是众所皆知的山城,也是长江水系的枢纽之地。在重庆,山与水的关系似乎并非表面看到的如此简单,重庆的山表现了一种秩序,重庆的水则传达了一种精神,山水的深刻内涵,山与水的灵魂所在,就像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巫山,有待世人去深入体味。摄影 / 郑云峰

描写秋雨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当时李商隐担任东川节度使判官滞留巴蜀,创作地点位于现在的重庆。在一个秋雨连绵的长夜,他思念身在长安的妻子,陷在孤苦境地的诗人,仅用28个字,就道出了未有归期的离愁别恨和对归家团圆的热切期盼。

诗中所说的“巴山夜雨”是一种特别的雨,被叫做“华西秋雨”现象。这种雨虽源于锋面,却需要独特的地势。川西平原向高原的急剧过渡地带,平均相对高差约2000米,最高可达5000米。突然陡升的地势如一面耸峙的屏风,来自太平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与高原的冷空气,数股气流交汇于此,就此带来异常丰沛的降雨。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6)

华西雨屏带有雾极之称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0年12期

华西雨屏带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的交会地带,由于地势陡升,冷热气流往往形成上百公里的锋面,导致雨雾多的现象。图为雅安市宝兴县达瓦更扎下午的云海,冷空气遇到暖湿气流往往会形成积雨云。摄影 / 高华康

夜间温差加大于是降雨,到了白天则呈现连绵的灰云,抑或山头的浅雾。“巴山夜雨”——气象学则沿用了这一名称,这种在西南山地夜间降下的独特的细雨,已然成为了客居异地的旅人心中孤寂情感的指代。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7)

同一片秋色

借由历史与诗人的笔墨

便是一眼千年

诗词里蕴藏的至情至性

让不同时空的人们共情

邂逅好诗好词

是穿越时空的旅程

秋风吹不尽沧桑

鸿雁千年仍赴约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你最喜欢的秋诗是哪首?

也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8)

以下8期 每满88减8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限时活动截止至

9月26日 24:00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3期

- 湖畔开放着人文之花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

- 李白诗踪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

- 峡谷之路

《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2期

-华西雨屏带 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中华遗产》2021年02期

- 橘兮吉兮岁寒香

《中华遗产》2019年08期

- 心上的居处

《博物》2014年07期

- 枫桥与寒山寺

《博物》2008年10期

- 楚天千秋 烽火扬州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你错过的经典这里能看

编辑:白猫

关于秋天的七绝(为什么诗里的秋天这么美)(19)

中国的资源,曾被日本探查得有多彻底?

秋季吃肉图鉴

黄土高原,大风刮来的世界遗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