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继续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具体如下: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

秦腔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贾平凹著

《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书中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农民如何一步步从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时加入了作者对当今社会转型期农村各种新情况的思考和关注。

《秦腔》并非写戏台上唱的秦腔,而是以凝重的笔触,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解读中国农村20年历史。

《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贾平凹说:“如果你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

湖光山色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周大新

《湖光山色》是周大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活变革为时代背景,以水库——丹江口水库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以一个女性从北京返乡的奋斗为主线,描写的是楚王庄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这些当下乡村寻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运作等的深入思考。

《湖光山色》深情关注着我国当代农村经历的巨大变革,关注着当代农民物质生活与情感心灵的渴望与期待。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3)

暗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入选“企鹅经典”文库)

麦家 著,新经典 出品

《暗算》讲述了一群为了理想和高贵的目标而甘愿隐姓埋名的天才。他们的工作是捕捉风的讯息,是聆听死人的心跳,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生活在无尽的黑暗和孤独当中,行走在成功与崩溃的边缘,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要和魔鬼做交易,随时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一旦回到阳光之下,他们的表现却仿佛白痴,谁也不会想到,生活才是致他们于死地的陷阱。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4)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著

《额尔古纳河右岸(特装本)》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部落里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诉说感天感动地的民族故事,通灵萨满的旷世大爱,为疲惫的人们点燃归航的明灯。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